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丁翠红
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中,开发学生想象力,增长作文创意,积累经典素材是热门话题。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周记、竞赛、成长手记等,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课更是有7 次之多,课后小作练习数次,学生的习作数量多,教师的批注指导详细,大量的工作之下让教师闻“作”感叹,学生更是提笔出汗。
逻辑能力本意是科学、合理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强的学生能准确、全面地表达出自己的推理过程与最终观点。对作文来说,逻辑能力是指能完整、恰当地表达自身观点,并有序、合理地展示分析过程的能力。
在课下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超过87%的学生表示面对作文要求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笔,这是作文的最大障碍。通过对我校8 名语文教师的访谈也发现,学生作文“不知所云”是最高的扣分项。因此,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是突破作文教学瓶颈,提升作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论文并非高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专属,而是一种极具逻辑性、思维性的写作方式。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习作练习中潜移默化地植入“论文”的概念,将学习中、生活中的话题以论文标题的形式抛给学生,以问答、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论文式思维,以查阅书籍、展开调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研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升华提炼,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圈,养成善于思考并勤于动笔的“论文”写作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项目”模式,让学生自由组成项目小组,教师将作文命题以“项目”的形式派发,让学生划分任务,制订计划,分步骤、分内容地完成“作文项目”,并将“项目”作为提案进行自评与互评,一方面活跃学习气氛,另一方面在“项目”派发、“计划制订”和“作业分工”的过程中学生就建立了基础的逻辑思维。例如在《习作3》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秋天的落叶的收集、观察、分类和资料整理,最终完成秋天的落叶的观察报告。
逻辑能力是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能力,因此学生只有养成自省的意识才能真正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逻辑圈。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来增长学生对自我的判断能力,清楚自身的特点,懂得扬长避短。
小学五年级《习作7》的教学中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案例。
首先,项目导入,引入问题。教师利用悬赏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项目“成功推荐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并引导学生如何向他人“推荐”,提供给学生基础的方法支持。这一步骤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观察、思考的意识。
其次,亲身示范,明确步骤。教师示范作文,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项目”成果,阐释自己每一段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邀请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提问,在回答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写作步骤和思路,这一步操作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技巧,给学生示范了写作步骤。
再次,组建项目小组,安排项目工作。允许学生自由结组,以“如何征服他人的心”为重点进行小组讨论,并制订计划清单,从查找资料开始,引经据典、敲定文章模式、确定文章结构、对比方案、实现最终定稿。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材料、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分步骤、分层次思考问题并付诸实践的能力。
逻辑是文章的基础,逻辑能力是学生作文的必备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打破陈旧作文模式的限制,实现作文质量的提升,更能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提供支持,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