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郑州市第四十八中
近年来,社会对国有资产管理安全性较为关注,国家也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控制力度,同时党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严抓、严打行政事业单位腐败行为,这也对行政事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能继续维持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工作迫在眉睫。
行政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故而其在运行中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合理化推进,可以强化政府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力度,促进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地,实现政府权利的规范运行。不仅如此,内控工作的高效推进,可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合理化调配,并能够有效规避单位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客观上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现如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单位需要加强内控管理工作,从而做好风险的有效防范,进一步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依托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促进财务工作的融合,并带动各类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满足财税改革工作的需要。不仅如此,行政单位肩负社会事务的监管职责,其在经济发展中承担重要作用。
近年来,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发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实现资金的合理化运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各方利益,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再者,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推进,可以降低经济安全隐患,并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内部控制的推进可以通过制度制定、规范约束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防范,避免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
现阶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内控制度修订不完善、修订缺乏时效性、制度更新与国家财经法律更新之间出现断层等问题,进而导致这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切实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流于表面,制度仅停留于书面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面对上级部门的检查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操作来应付等现象。比如,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明确规定公务接待管理制度以及接待前审批流程,然而实际进行接待工作时并没有走正常的审批流程,而是直接跳过中间环节,凭接待清单申请报销。这种走形式的内控制度在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屡见不鲜。从属性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其所拥有的资产也都属于国家资产。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不计提折旧的方式,此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如果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算,就会欠缺对应的财务数据。除了上述情况以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导致其在财务控制方面缺乏重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会受到政府财政拨款支持,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对于成本的控制意识较为薄弱。而当现实环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重新审视财务管理问题,并且做好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时,行政事业单位一时之间无法做出转变,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仍有许多欠缺,比如某些事业单位预算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预算工作缺乏计划和目的,预算工作缺乏预见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预算等,这些严重影响了预算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约束作用。部分事业单位甚至经常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资金调剂,这是非常严重的专款不专用行为。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对年终编制决算报表进行调账的行为。以年初预算为根据进行决算报表调账,使决算报表与预算表面上匹配,用这种方法应付检查。更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仅走个形式,项目资金任意使用,不考虑经济效益,最终的绩效报告用一些模糊的字眼蒙混过关,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内控制度的监督机制对于内控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健全的监督机制是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共同组成的。然而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力不足,一人兼任会计、出纳等多个不相容的职位,严重丧失工作独立性。部分事业单位甚至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依赖挂靠来完成财务管理。这些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合理监督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监督评价不客观、不公正。此外,对于外部监督工作,一部分第三方监督机构不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工作,从而增加了完善内控制度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做到手续齐全、保管责任到个人、按规程处置这三点。然而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周。首先,固定资产在购置时手续不齐,采购流程不规范,存在私自采购、人情采购等现象,同时,采购规划不周,导致采购超标,从而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其次,固定资产保管人责任制不完善到位,导致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定期的维护清理,造成资产浪费、损坏;最后,损坏资产的处置缺乏完善的处置规范。
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内部人员对财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认知,并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才可以确保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也需要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将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分开,以此杜绝财务人员出现违规的现象。此外,通过以上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针对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完善内容也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资产使用登记制度,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做出准确清晰的总结,避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出现外流现象,同时能够起到加强财务风险有效管控的作用。资产使用登记制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各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过程,各科室部门同时要与财务部门之间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获得有权限责任人的批准才可以动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展开定期的核算与检查,并将每一笔财务的收入和流出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一旦在核查过程中发现资金出现任何问题,应当准确地找到问题款项的来源情况,快速找出对应相关部门对应的使用人员,找到问题并将资金及时追回,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还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财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十分的复杂多样,一旦发现理财务出现问题,如果无法准确地找到相对应的财务管理负责人,就会给财务管理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应尽量保证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独立,并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负责,以此确保财务资金情况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以正确及时准确地找到财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在财务内控建设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组成环节。尤其是预算支出方面,更需要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够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从而协调好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将会计核算标准进行有效落实。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财务内控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通过财务预算发现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委员会可以由其内部控制领导机构来建立,同时承担事业单位内部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是由项目负责人安排,要保障管理任务的合理分配。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机构可以下设办公室管理部门,以此进行日常工作管理、事业单位具体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以及业务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此外,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可以围绕财务部门展开,以财务办公室作为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办公室。具体的内控管理机构人员建设,可以由其他财政相关部门(审计、资产管理、采购等)的人员来组成。
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融合,就必须结合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参考事业单位领导层的工作规划指示以及建议,同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优化实际的内控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做到权威、独立,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事业单位其他工作的顺利展开。此外,应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作用,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与效率。内控制度在实际执行时,应根据其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以及风险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水平的同时,应加强外部监督工作水平,实现内、外协同监管,共同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管理与执行。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履行国家《政府采购法》中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规定,减少超标、超范围采购现象,保证事业单位采购程序的合法性;其次,建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人保管责任制,定期进行清点、维护保养工作;最后,固定资产处置必须制定严格处置流程与规范。资产处置要执行相应的审批流程和规范,同时需要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参与监督,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资产处置时应取得上级部门的审批。
总而言之,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利用网络科学技术为工作人员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完善财务内部管理的监督机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稳定发展提供有利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