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系 晏杨春 肖博 李晓连 戴菲 任盼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从“尊重人才、关爱人才”,到“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再到多次强调“储备人才”,对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之一。充分说明了我国具有人才工作制度优势,在制度保障下剖析新疆兵团人才储备现状、问题,探析兵团如何有效储备更多优秀人才,意义重大。
(一)二师人才数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兵团的人才积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一定数量规模与结构优化的人才储备队伍。二师人才现状分析所采用数据资料以二师组织部上报数据为依据,截至2018年,二师人才总量规模为12252人,占二师人口比重的5.5%。
(二)二师人才结构性分析。1.人才类别构成分析。近几年,随着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兵团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形成一定层次结构的人才储备队伍。截至2018年,二师人才总量规模为12252人,其中党政人才资源为141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为2163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7110人,高技能人才资源745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723人,社会专业人才资源96人。在六类人才队伍中,专业技术人才规模数量最大,占人才队伍总量近六成。2.学历层次分析。2018年与2016、2017年数据相比,二师人才队伍中研究生人数和本科生人数在上升,大专生和中专以下人数在减少,人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8年,第二师的人才中研究生227名(其中全日制硕士131名、全日制博士1名),占比1.85%;大学本科6318人(其中全日制本科3124名),占比51.57%;大学专科3927人(其中全日制专科1472名),占比32.5%;中专及以下1770名,占比14.1%。3.人才年龄结构分析。党和政府长期致力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成长,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兵团培养塑造一批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队伍。截至2018年底,二师人才35岁及以下4649人,占比37.9%。36~40岁1337人,占比10.9%;41~50岁3811人,占比31.1%;51岁以上2455人,占比20%。
(一)人才总量不足且呈下降趋势。截至2018年,二师共有人口22.19万人,各类人才12252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只有3361人,每万人中人才占有量仅为151人,比经济发达地区低200多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也低很多,差距之大,显而易见。二师人口存量从2016年的19.79万增加到2018年的22.19万,增量为2.4万,年均增长率6%,发展迅速,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2016~2018三年期间人才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人才总量不增反降。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1.党政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党政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存在“整体偏”“个体单”倾向。党政人才尤其缺少熟悉现代金融、财税、会计、外经外贸、环境工程以及城市规划建设专业知识的技术型党政人才。二师442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有114人,占25%;文史秘书、行政管理类专业的有40人,占9%;理工农医类专业的有81人,占18%;法律专业的有54人,占12%;而财税、会计、审计专业的只有21人,城市规划、环境工程专业的有12人,金融专业的有1人,分别仅占4.7%、2.7%、0.2%。而且,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同志是通过函授、电大考试等在职进修形式取得学历,缺乏比较系统、深厚的理论和专业功底。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水平。2.专业技术人才行业分布不平衡且职称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兵团通过内联外引、公开聘用等手段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在队伍总量、结构、分布、整体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但要想实现兵团科学可持续发展,兵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还有很多。一是总量大但行业分布不平衡。个别专业技术人才呈膨胀型增长,如教育、卫生行业类专业技术人才高达5033人,占二师专业技术人才的70.7%,而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少。仅有388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二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人才匮乏。截至2018年,二师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10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5人,仅占0.7%,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969人,占13.6%,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337人,占32.8%。
(一)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一论述言简意赅地阐明了环境氛围、人才与事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因此,欲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务必从以下几点营造,使各类优秀人才集聚新疆。新闻媒体积极选树正面典型,让建设新疆、投身兵团、充满正能量的人才站到聚光灯下,为其他人做标杆、树榜样。让人才听得到、看得着、受触动,将建设新疆、投身兵团的报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区域人才柔性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强调,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理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想在全国人才争夺战中有所突破,必须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强与西北省区、西南四省区市协同合作,创建共育、共引、共用的区域人才柔性管理办法。1.强化区域人才共育意识。整合并充分利用区域内高校院所资源和优势。通过共建人才交流培训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院校间大学生交换机制、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型人才交流培养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采取协同办学、委托式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区域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调整和优化区域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合力打造环高等院校知识经济圈。2.推行区域“联体”,促进人才共引。坚持区域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支持新疆与其余省区市共同打造一批区域内和跨区域的人才招引功能平台,协同开展人才政策推介、平台对接、项目洽谈等活动。改变区域各地盲目抢人的状况,推动人才共引。
(三)为人才构建留得住的平台。引人难,留人难上加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较于东部发达省市,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引进人才并不等于留住人才。相较于政策优惠只是一时之举,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才是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长久之计。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加强人才激励机制等是必然举措。1.正确把握政府在留才体系中的作用。第一,为避免人才短时期内大量涌入而造成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紧张等现象,应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建设;第二,要为人才培养创造公平、公正的外部环境,让其看到足够的成长空间,激发其创业干事的活力;第三,提高人才服务质效,让各类人才来到本地后感受到当地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真正扎根当地。要引导工作人员时刻树立“代言人”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业务能力,以自身的过得硬,赢得人才的信得过;第四,畅通人才服务通道,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比如: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创新、全面的“一站式”服务等。2.加强人才激励机制。高层次人才聚集有利于带动其他人才储备工作,对事业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而言,逐步建立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薪酬制度,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企业高层次人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采取年薪制、期权和股权激励或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以及补充商业保险等方式进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