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 关慧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系列主题教育硕果累累,但也存在共性难点痛点以及个性“中阻梗”等问题:仍存在学习不够全面、学习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数字化运用不够等共性问题;仍存在个别党员同志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党性意识不够强、学习动力不够足、学习耐力不够强等个性问题,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数据不断涌现的新时代,问题更为突出,构建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很有必要。
笔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于数字赋能,以浙江省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线上互学法为切入点,进一步梳理探究数字赋能的主题教育,不断巩固和扩大主题教育成果。
为进一步探索如何运用数字赋能,构建内容动态更新长效学习机制,结合数字化改革的路径,以“利用时间碎片化、学习思考深度化、思想交流互动化”为目标,依托钉钉平台,结合每月固定党日活动,创建主题党日思考题在线互学“五步法”:党日出题,每月一题,抓住了学习任务与业务工作融合点。委员轮传,责任闭环,调动了支部委员的积极性。支委先学,以身作则,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全体互学,线上讨论,营造了新观点老经验交融、互学互助的氛围。领导点评,督促总结,推动主题党日学习共识不断升华。通过在线学、在线思、在线督,有效实现了主题党日学习过程“颗粒化”,学习路径“网格化”,切实提升支部主题党日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让基层党支部体验到了数字赋能带来的便捷度及实用度,为今后探索数字赋能巩固和发展长效机制提供了思路源泉。
(一)如何适应时代,不断迭代不同背景下的主题教育。哲学强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从历史进程角度去分析,党中央在推出系列主题教育时,都有深刻的背景,比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整风教育的提升,是为了解决党内局部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为了应对我们党面临的严峻、复杂、尖锐的内外环境挑战。可以说,时事造就英雄,时事也成就任务,当下数据资源管理走在风口浪尖上,数字赋能的主题教育将是新常态、新趋势。
(二)如何设好载体,不断推进主题教育做深做实做细。哲学方法论提及:“要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目前来看,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载体很多,但仍存在部分载体运用不够到位、载体接纳度不够高的情况,存在就问题抓问题,就载体抓载体,长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情况。比如,在学习教育环节,个别党员仍存在松一松的想法,也会因事务性工作太多而忽略了学习,个别党员甚至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滥竽充数。因此,从“学而思”角度出发,创建主题党日线上互学法,从“碎片化、深度化、互动化”三个维度,抓实党员个体学习实效,让党员学习感受晒在网上,让党员学习实效印在心里。
(三)如何用好激励,不断增强主题教育内生动力。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内外因结合理论,构建数字赋能的主题教育,巩固和发展长效机制,着力抓好党员党性教育,树牢理想信念,增强党员个体自主内生动力,提升党员参与的主动性,增强党员自我认可度。另一方面,靠优化外部机制体制,增强外部牵引力,激励党员担当作为,为巩固和发展长效机制贡献一份力。
(一)完善主题教育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必须抓好党性教育,树牢理想信念。1.立足主题教育初心性,破理想信念不够坚固的问题。一是深刻领会。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要全面领会,主动自觉把主题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深度结合。要把深刻领会融入具体工作实际当中,要把数据赋能的主题教育纳入工作议程当中,切实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三是深入运用。“光说不练,假把式”,要把数据赋能作为构建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主线,数字化的学习、数据化的留痕、智慧化的运用,着力提升数据赋予主题教育的便捷度、高效度。2.立足学习内容时代性,破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全面学。以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为主旋律,结合当前实际,深入体会领悟学习治国理政系统著作。尤其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的关怀和期望。二是业务理论深入学。聚焦主责主业,学深学精业务理论,用精细化业务理论指导实务实践。可充分利用办公会议,局工作例会以及党组扩大会,展开头脑风暴研讨,达到工作颗粒化清单化,深入推进业务工作。三是对标对表专业学。开展向先进学,去粗取精,助推业务工作向好向稳。可进一步请专业博士团队从业务角度指导如何通过大数据更好地为民生事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可进一步请各职能部门专业人才献计献策整合数据资源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可进一步结合主题教育适时走访红色教育基地,近距离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等。3.立足学习方式灵活性,破学习乏味枯燥等问题。一方面,基于“导学”“助学”,常态化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形成读书班制度,每年不少于1次;形成头脑风暴式研讨学,改“一言谈”为“众人谈”,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分析思考和判别能力,实现全体成员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基于“选学”“督学”,便捷化学。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跟踪学习教育动态。基于“学习强国”“西湖先锋”、学习新干线,利用碎片业余时间开展学习;基于浙政钉督促、分解、形成主题党日线上互学法,督促全体党员长久学。
(二)发挥职能优势,探索部署主题教育数字化平台。1.数据赋能,助推碎片化时间整合。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推进主题教育“线上+线下”或者全程线上的方式,整合碎片化时间学习、思考、研讨、互动,找到业务与学习的平衡点,探究数据赋能主题教育载体,助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数据赋能,助推集约化入口形成。依托学习强国、西湖先锋、新干线学习平台,强基扩面的同时,要着力探究主题教育集约化归口体系,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前提下,用数据打通相关部门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主题教育归口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切实达到学习教育环节、解决民生实事环节等各类数据、资料互融互通,共享共惠。3.数据赋能,助推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究。学习平台多,要学的内容多,学习实效有待考究,针对个别同志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可基于各类学习平台,基于人机协同数据决策策略,实施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的构建策略。探索建立主题教育活动“驾驶舱”,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分析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偏好,存在哪些知识盲点,提出个性化学习模型,数据赋能“因材施教”。
(三)激活个体,构建主题教育激励担当长效机制。1.加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通过外部制度保障倒逼、督促、保障,催生参与主题对象认真主动、担当作为。无论是道路、事业,还是实践、理论,最终固化下来,还是要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从管长久维度考虑,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担当作为长效机制,比如,制定考学、评学制度,把党员学习的态度、效果纳入学习考评激励约束机制中去;定期检查通报学习教育进展情况等,用制度约束行为,用行为激励行动,用行动见证长效。2.增强党员干部参与的主动性。“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因此,要由内而外,内外结合,激活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参与主体对象内生动力,可组织开展集中党性锻炼,切实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可开展各类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争先创优,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可开展“星上有我,星上等你”等系列活动。可分级分类设置主题教育专项考核指标,相关工作纳入个人年度工作职能目标当中,工作职能目标考核的完成率、满意率将作为个人评先评优、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可通过党组书记与个别思想松散的党员谈心谈话,找准症结,帮助指导个别党员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3.提高党员干部参与的实效性。一切没有实效的活动,持续性不强,延续性不够。尤其是主题教育,要充分用好载体,做好融合,避免主题教育与业务两张皮的情况。一方面,要非常注重学用相长。在研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理论时,更注重如何加快推动大数据在应急联动、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应用,为城市治理提供更多的智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要非常注重担当作为。主题教育的意义不单纯在于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更在于任务繁重之余、急难险重之时、重点任务之前,如何践行。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化茧成蝶,要挺起身板,挑起责任,有勇有谋抓好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必须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模型,巧妙融合、实用代入主题教育,努力在构建和巩固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过程中发挥切实可行的支撑力、持久力和创新力,助力各系列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