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20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 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 年开门红,卫星通信业务迎来良好开局。该卫星将与在轨的天通一号01 星、02星组网,构建我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对亚太区域的覆盖,提供话音、短信、数据、视频回传等业务,提升我国卫星通信服务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来源:科技日报)
1 月29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遥感三十一号02 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该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9 次飞行。
(来源:人民网)
2 月1 日,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之后火箭飞行出现异常,本次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星际荣耀已第一时间组建了故障调查委员会和故障审查委员会,即刻着手调查并审议故障原因,进行本次发射任务的归零工作。任务失败原因正在进一步分析排查。
(来源:腾讯网)
2 月4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0 次飞行。
(来源:新华网)
2 月4 日,SpaceX 公 司 猎 鹰 - 9 v1.2(Falcon-9 v1.2)火箭进行了“星链”(Starlink)低轨宽带星座的第18 次专项组网发射,箭上携带了60 颗“星链”卫星。这是该公司2021 年的第4 次发射和第二次“星链”组网专发。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已用过4 次的一枚一级火箭,再次成功实施了落船回收,并再次刷新了“猎鹰”火箭助推器两次飞行间隔时间的最短纪录。
自2019 年5 月组网发射启动以来,SpaceX 公司已将1073 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加上1 月24日首次自营拼单发射任务的10 颗“星链”极轨道卫星和2018 年发射的2 颗“丁丁”原型卫星,已发射“星链”卫星总数为1085 颗,除去已离轨的64 颗卫星,目前在轨卫星总数应为1021 颗。
SpaceX 公司已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拿到了最终部署多达1.2 万颗Ku、Ka 和V 频段“星链”卫星的监管批文,并且还有再增设3 万颗卫星的初步规划,但相关方案尚未获FCC 授权。
(来源:航小宇)
2 月2 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了“星舰”(Starship)的最新原型SN9,但是在返回着陆时再次猛烈撞击着陆场发生爆炸。这是“星舰”二次高空试飞,原型机SN9 再蹈覆辙触地爆炸,不过SN10 已经就位。
SpaceX 公司表示,在实际的着陆翻转过程中,其中一台“猛禽”( Raptor)发动机没有重新点火,导致SN9 高速着陆。这和2020 年12 月SN8 开展的首次高空试飞并着陆爆炸的情形类似。
(来源:澎湃新闻)
1 月20 日,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RocketLab)在其新西兰的玛希亚岛发射场,使用一枚“电子”(Electron)运载火箭,将德国OHB 公司的一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入轨(BIU GMS-T)。
本次发射是“电子”运载火箭的第18 次飞行,是该公司2021 年第一飞,这次成功部署的(BIU GMS-T)载荷是火箭实验室公司总计成功部署的第97 个航天器。此次发射价格为700 万美元。
(来源:我们的太空)
1 月15 日,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成功进行了第14 次“新谢泼德”(New Shepard)运载火箭的亚轨道试飞。本次试飞,起飞大约2.5min 后,乘员舱同火箭分离,随后到达107km 的最高高度,起飞大约10min 后着陆。火箭则比乘员舱早几分钟在着陆平台边缘实施了动力着陆。
本次试飞是“新谢泼德”计划的第14 次飞行,采用了全新的火箭和乘员舱。蓝色起源公司将新的乘员舱命名为“可重复使用太空飞船第一步”(RSS First Step)。其座位、通信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改进都是为了升级乘客体验。
(来源:澎湃新闻)
1 月12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同日本政府正式签署了一项协议,涉及日本参与月球轨道平台“门户”(Gateway)的建设事宜。根据协议,日方将为由欧洲牵头的“国际居住舱”(I-Hab)提供环境控制与生保系统、蓄电池、热控和相机等部件。此外,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还将为由诺格公司(NG)承造的“居住和后勤前哨”(HALO)舱提供蓄电池。JAXA 还将对其下一代H-2转移飞行器-X(HTV-X)货运补给飞船进行改造,以用来为“门户”提供支持。
(来源:航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