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克君
(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20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畜牧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持续发展,规模适中的家庭农场养猪在养猪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多,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猪群时常发病,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猪链球菌病和副嗜血杆菌病。这两种病主要是侵害保育猪群,轻者导致猪生长缓慢,重者导致僵猪,甚至引起猪只死亡。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较大的防控压力,给我国家庭农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猪链球菌和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以期为养殖场户提供参考。
猪链球菌病是由数种不同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临床类型传染病的总称。主要有败血型、脑膜炎和关节炎等三种类型[1]。根据荚膜抗原差异,猪链球菌可分为1~3 和1/2 共35 个血清型,已确定1、2、7、9型等对猪有致病性。1998 年和2005 年,我国曾有猪链球菌2 型大范围感染猪和人的报道。猪链球菌对高热和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但组织或浓汁中的菌体,在干燥的条件下可存活数周。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统称,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和关节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为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属于条件性细菌,当环境发生变化或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存在时,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本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及排泄物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时呈大面积暴发[2-3]。
猪链球菌病与猪副嗜血杆菌病虽然病原不同,但大部分在仔猪转入保育舍一段时间内发生,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常常为混合感染,且二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主要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关节肿胀、跛行、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和被毛粗乱等症状。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都是环境常在菌,均为条件性致病菌,当养殖场内饲养管理不当或环境发生变化及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甚至在一些应激作用刺激下可以诱导猪发生本病。
猪急性型败血型链球菌病会出现高热,出血性败血症,脑膜脑炎,跛行和少数猪呈最急性或无症状突然死亡,或突然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至41~43℃,呼吸急促,多在24h 内死于败血症。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以脑膜炎为主,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死亡率高,其次是生长育肥猪。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呈地方流行性,可于短期内波及同群,急性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5—11 月发病较多。
慢性型猪链球菌病的特征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化脓性淋巴炎,子宫炎,乳房炎,咽喉炎,皮炎等。
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菌存在于病猪的各实质器官、血液、肌肉、关节和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病死猪的内脏和废弃物是传播病原菌的重要因素。猪链球菌是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鼻腔和腭扁桃体均可分离得到,常引发仔猪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等。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但是在4—10 月份发病较多,而发病率由1%~50%不等,死亡率通常在20%以上[3]。常见有四种类型,即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导致猪群出现多发性浆膜炎、脑膜脑炎和关节炎,主要侵害2~8 周龄的仔猪,而4~6 周龄仔猪是感染高峰期,发病率可达到40%,死亡率达50%以上[4],对养猪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还是以温和型感染为主,温和型感染就是猪断奶之后或者是经过长途运输之后,由于应激会出现一些症状:①猪扎堆,体温升高,但不会升的很高,一般为39~40℃;②全身出现炸毛现象,并拌有呼吸道症状,后期严重的话,猪耳朵边缘呈褐色,四肢发紫,发紫的部位主要是四肢末端和耳尖的发紫;③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浆膜炎会使浆膜腔积液导致局部明显肿胀,影响行动;发生关节炎时,它比较疼痛,激发关节炎之后,站立困难,站立时全身发抖,会发生尖叫,影响猪的正常活动。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还须注意突出早、快、严、小,发现异常应及时诊治,及时确诊。养殖场户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并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基础免疫工作,同时根据链球菌与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情况,及时的加入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如果出现本病,我们可以采取血清疗法以及返饲进行治疗预防。
环境优化与生物安全管理好坏关乎养殖场持续健康发展。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生猪生产防疫工作十分重要,建立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极为重要。无论哪家猪场均存在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二者均为条件致病菌,因此饲养管理的优略,会直接影响猪场内这两个病的发生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5]。加强养殖舍内环境管理,确保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落实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以及养殖场环境减臭措施,守住不污染环境底线。合理调整栏舍内猪群的密度,减少猪只之间打架、撕咬的频率;同时供给均衡的营养,满足猪只所需,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疫苗免疫是疫病防控的首选,但疫苗接种并不能保证完全实现免疫效果,猪场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可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等提高猪群免疫力的药物,从而起到预防猪链球菌的效果。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并配合地塞米松增强效果,应注意采用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药物[6]。
养殖场最好是自繁自养,尽量做到全进全出,防止猪链球菌和嗜血杆菌出现猪群之间传播感染。我们需要经常进行观察猪群,一旦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并积极的进行治疗,在隔离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圈舍与器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此外,在生猪采购、贩卖及宰杀整个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检疫,避免疫病扩散。建议养殖户注意猪舍通风保暖,供给猪群足够洁净的饮水,可添加VC粉和电解质饮水5~7d,以增强猪只抵抗力。
采用鱼腥草注射液加上磺胺噻唑钠注射液混合注射,另一边加上地塞米松进行同时治疗;1~2 次/d,连用2~3d。关节肿胀时,应观察处于初期还是后期,初期肿胀注射用药,脓肿成熟后进行切开排脓,用2%醋酸氯己定溶液冲洗之后涂抹碘酊。
磺胺间甲氧可溶性粉与多西环素一起拌料,自由采食,不食者采用磺胺间甲氧与替米考星进行治疗颈部分开注射;1~2 次/d,连用2~3d。
病猪隔离,大群疑似健康仔猪采用电解多维(50g/100kg 水)加上黄芪多糖(500g/500kg 水)、VC(100g/150kg 水)加入饮水,自由饮用,连用5d。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00g/150kg 饲料)加上30%替米考星(250g/ t 料)拌料连用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