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钦冰
新疆艺锦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提高对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文章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探讨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工作,使养护工作更好地发挥价值,也可保证园林绿化效果的长效性。
(1)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在任何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景观建设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园林景观工程才能使城市环境得以美化,才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有效缓解生活压力[1]。在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环节,使用大量的绿色植物,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空气质量,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降低城市噪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要达到物质要求,还比较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会存在污染严重的情况,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噪声污染。为了降低噪音污染的影响,要大范围种植绿色植物,改善城市环境,使得人们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一方面,市政道路的绿化地带经常会受到一些大型施工机械的来回碾压,导致土壤过于坚硬;另一方面,由于道路的土壤贫瘠,道路园林绿化时换土工作量大,土壤的深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特别考验植物本身的耐性,在施工过程中一定不能偷工减料,要保证土壤的肥力以及深度。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精确把握植物生长根部的辐射半径,满足植被生长的需求,进行各级土壤的调配。
现如今,虽然人们开始重视市政园林景观建设,但是实际对其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就包括施工人员对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认识程度不足,相关的工作经验较少,工作态度不佳,施工过于表面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因为当前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就是铺设一些花花草草,种植一些树木就可以了,无需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更谈不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且,目前很多施工企业接手当地政府所派遣的任务时,由于企业本身长期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自身工作经验的影响,而且这些理念逐渐侵蚀人们处事方式上。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更别说提高城市形象了。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管理不善,施工企业的理念未及时更新,甚至有不少景观绿化施工企业,并不是专业的施工单位,甚至不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只是觉得绿化有利润空间。这些都导致市政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期间,管理方式较差,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工程质量差等问题的出现。为解决以上问题,应根据城市人文特点,城市对该工程的各项需求,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市政道路绿化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绿化线路长、绿化带中管线多、土层覆盖深度受到限制,以及与道路施工相互交错,甚至施工与人流相互交错等。这些特点使市政道路绿化施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严密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才能进行有序的施工作业。在该项目中,首先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现场交接准备、技术准备、机具准备、材料准备、人员准备等。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是植物的选择以及种植技术的选择,这两项直接关系形成景观的效果,是最主要的前期工作[2]。如果不能选用好的植物,会影响种植的效果,使其与设计效果图差异较大。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到位也同样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状况,从而增加后期的管理难度,导致成本上升。在苗木的选择上,监理及业主的监督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该项目中,最为重要的是苗木供应的时间与现场场地的种植时间相协调。该项目种植处在秋冬季节,比较干燥,且福清沿海地区风沙大,如果苗木过早供应,而场地没有准备好,会导致苗木枯死;反之,苗木没有及时供应,则会影响工期,出现窝工等问题。
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准确意识到工程推进过程中植物所具备的功能并且合理运用这些植物,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建筑物以及铺装面积展开精准的计算,并且运用科学手段展开施工。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推进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的过程中,不仅应明确区域的特性,展开园林建设,而且对于道路桥梁以及墙面等方面也应进行相应的绿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土地面积,合理运用园林景观,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最终效用。
在市政园林景观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现场的土壤环境检查,检查确定是否符合植物生长的需要[3]。如果无法达到植物生长的要求,就要做好土壤改善处理,不仅可以在土壤内增加营养剂或者施肥的方式以改善土壤的质量,给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也可以有效降低园林景观工程养护管理成本。该工程项目施工所在地是长期荒芜土地,植物生长难度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土质检测,要进行换土或者土壤的改良施工。经过土壤检测后,发现有不符合植物生长的因素和情况,需进行必要的改进处理,以保证土壤符合植物生长的需要。
综上所述,通过对园林绿化景观施工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探究,围绕园林在建设过程中具有的随意性、协调性以及自然性等特点,运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最终建设节约型的园林景观,提高对于树苗采购的标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种植结构,推动园林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优化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