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辉 祝利平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传统村落是原始的群居方式逐步构建发展形成的,是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是现代文明形成的根基。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历史久远,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博物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村落已凋零或消失,因而承载着诸多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保护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话题,以减少文化失传或断层的深层问题。2017第三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将重点研究如何破解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发展”的关系问题,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深入探索传统村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卢英方表示,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经达到4153个,并对传统村落阶段性的复苏、激发活力。体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文化体系,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原始面貌的保持,更是对文化的记忆、保护与传承,特别是对保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是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2020年4月21日)以“传统村落”为关键词共检索文献4734条,以“传统村落文化”为关键词共检索文献74条,以“传统村落体育”为主题词共检索出文献27条,以“传统村落体育文化”为主题词共检索出文献23条,以“村落”为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26490条,以“村落体育”为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446条,以“村落体育文化”为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103条,可见目前对村落研究的成果硕丰,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研究一部分包含在村落体育的研究之中,但针对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研究较少。在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区域各异、生活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下,开展此类研究能够对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2]我国被称为农业大国,传统村落是人民生活的落脚点,传统村落文化的形成往往不是刻意制造的,而是积累的。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国内村落社区研究与中国民间乡土文化研究都始于20世纪,从1999年王沪宁著写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1995年翰香著写的《近代真鲁豫乡村》以及最早对村落社区进行文化人类学田野考察的学者美国社会学家D.H. Kulp著写的《华南的乡村生活》等论著均有相关论述。我国经济发展使各个区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善与变化,即使偏远地区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促使村落转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对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走向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传统村落体育文化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古村落生活的人民,有了更多与外界交往的机会,为改变生活水平,走出村落,进入城镇,村落人口基数以及村落数量会逐渐减少,但也应注重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
体育文化是描述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这就意味着不同群体间的文化存在差异。文化是指集体的、大群体的人类生活而言。在某一地区、某一集团、某一社会,或某一民族之集合的大群体的人生,指其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综合性的全体性而言,始得目之为文化。[3]就“文化”一词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侧重部分。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侧重点在于生活、生产态势的表达,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传统村落社会文化。传统村落体育文化原始形态与村落的形成密不可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从肢体动作的搜集到简易动作的组合、发展与演变,最终形成现代形式的传统体育文化,不可忽视的是最初形成的村落,文化代表着人们共同思想意愿的表达,村落的重要性在于是人民早期生活形成的基本单元,是传统文化形成的发源地。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人民构成共同体“村民”,是处于同一阶层的农民大众,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追求,即使存在体育文化形式上的差异,但不影响生活、生产思想追求上的表达,是传统村落追求生活、追求美好事物共同语境文化理念的展现。
有形的物质原素都可以成为凝聚村落记忆的教育载体,对生活在其间的村民发挥着教育作用。村落体育文化涵盖众多的教育价值,组成关系密切的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的子系统,最终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村落体育文化体系。[4]我国传统村落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多民族性的村落,虽然形成形式各异的体育文化,但都具有教育功能。体育文化是身体姿势的表达,是对原始动作的收集和再创造。农耕、狩猎、捕鱼等是传统村落生活的主要劳作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传承中涉及到各种身体姿势输出和展示,这种身体的教育可以认为是早期体育文化的雏形。而另一方面,诸多传统村落体育文化源于祭祀活动和节庆活动等,在精神寄托的表达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身体动作形态。这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当地村民表达情感、沟通生死、人神两界的信仰体现方式,支撑着民间信仰、崇拜的持续传承,守护着宗族的基本精神,影响并推动村落秩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维护村落秩序的控制手段,承载着聚拢村民与传统礼俗的教育功能 。[5]再者,由家族发展而成的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传承教育更加明显。家族制是村落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和途径。[6]在形成的体育文化中,具有较重的家庭色彩,受家族的影响较大。村落体育文化的继承性是体现垂直式的体育文化联系,是后人对前人所创造的体育文化成果的吸收和推进[7]。体育文化是智慧的总结,也是教育传承的主要形式,我国众多优秀文化源于传统村落,文化育人、以文化人是早期至现代的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传统思想的转变、社群结构的变化、生存环境的变迁等因素对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造成传承人的分散和后备人才的不足,文化生态的快速改变造成传统文化传承断裂、文化理论层面缺失。体育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仍面临短缺、不足,体育文化意识形态薄弱,“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式微等问题是现代传统村落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传统村落体育文化传承及内部运行系统,主要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少数建立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增加收入,传统村落自身的修缮就需大量资金,而用在体育设施、设备,体育服饰以及宣传等上的资金就更加紧缺,对于赛事的举办与交流就更加困难,难以满足运行系统的流动,没有体育活动,就难以引导或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我国传统村落体育文化存在的差异较大,如冰雪项目与水上项目的差异、民族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差异等,对于资金的需求上也会存在差别。我国已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但如何因地制宜的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依然需要继续思考。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国家明确指出乡村的管理要以村民自治,依靠村落内部力量自我组织活动,自我治理村落的正常运行,村委会组织进行辅助与引导。[8]传统村落多数是对政策的要求予以实施,在有限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情况下,难以形成村级体育文化制度和相关文化管理制度。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落实责任义务,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村民和公众参与,建立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预警和退出机制。”[9]我国已对传统村落及文化传承与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政策的出台建立了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传统村落及文化保护措施。政府政策上扶持对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面对一个庞大的群体,不同的体育文化生态体系,就需要不同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在明确各类主体责任的同时,还要建立政府之间的分工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村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责任,避免各级政府在实践中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范围不明确、主体缺位、相互推诿等情况发生。[10]
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在综合国力发展的基础上已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传统村落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步被城镇化,这也是诸多村落消失的主因之一。追求物质上的需求,外来文化的融入使传统村落居民体育文化价值观发生转变,渴望经济上的收入成文主导思想,致使多数村民融入城市之中,这种人口的迁徙使得传统村落人口减少,特别是青少年在总人口的比例。青少年是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主要继承人,因观念的转变体育意识变弱,导致体育文化继承人数量逐渐减少和部分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断层。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12]传统村落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是对文化形态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村落本身的保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慨叹: “古村落的保护,比保护一个故宫更难。”我国传统村落星罗棋布,各有特色,所持有的体育文化形式各异。传统村落是体育文化的载体,没有传统村落就谈不上村落文化的保护,传统村落体育文化以村落发展为中心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因此,对于老旧的传统村落而言资金的投入应该前期为传统村落,后期为体育文化发展,传统村落本身的文化价值及附属价值高于任何一种村落文化价值。
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13]传统村落体育文化产业构建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民生活的富余,村落旅游、体育旅游等成为当前人民喜爱的产业项目,远离城市中的喧闹,走进传统村落,是自我减压的良好方式,已成为许多人民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传统村落无论是从体育旅游的角度,还是从康养休闲的角度,已成为体育文化产业开发新的资源地,社会资本的融入能够为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打造提供资金支持,打造一条以体育旅游为主题,村落旅游、康养休闲等一体的体育文化产业链正成为当下传统村落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模式。
文化内核是指精神文化层,是传统村落居民精神成果的总和,传统村落体育文化在村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而延续至今,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保持内核不变是对体育文化原始性、完整性的保护,符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同时是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变现。我国传统村落中的体育文化较多为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如土家族拍手舞、纳西族东巴跳等,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文化内核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但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经历从原始到现代过程,随着系列革新,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也相应产生。因此,清除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因素,进行思想文化的更新,便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14]
传统村落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这使得血缘与地缘成为其明显特征。[15]传统村落体育文化富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传统村落的现实发展问题,传统村落体育文化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在国家政策的实施下,使传统村落及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保护。由于各地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不一致性,需要因地制宜,创新体育文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