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背景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完善路径

2021-11-23 01:25:14王春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院校

王春英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众所周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升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对新时代加快推进法治社会提升全社会法治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路径。与此同时,近些年,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高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信仰和法律素养对于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的总体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近些年高职大学生违法甚至于犯罪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呈递增趋势,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完善高职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全面培养其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意愿不强

当前,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社会整体的法律素质都在不断提升,加上社交媒体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广泛宣传,应该说高职大学生知道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实践中他们的守法能力不高、用法能力较差、护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相对低,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心理波动大,容易冲动。此外,高职学生学习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表现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积极性高,对于法律等内容相对枯燥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一些学生对未来感觉渺茫,要么沉迷于游戏,无心学业,要么全身心投入社会兼职,他们根本不想学习,不会学习,也学不会。因此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对法律知识了解程度低,参与法律实践意愿不高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对法治教育重视不够,定位不清

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很多高职院校以学生的职业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生专业方面的技术技能的培养,而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突出表现在:不重视法治建设氛围的营造,法治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法治教育教研室;对法治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够,导致法治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业务能力的提升受限等。此外,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法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这项教学活动并没有独立的教育地位。法治教育作为德育的共同组成部分,与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存在着对法治教育的性质定位不清的现象,把它当成思政教育的一部分,法治教育的教学地位被弱化。

(三)高职院校法治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学手段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法治教育方面存在课程设置单一、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岗位的需要脱节、课程内容设计没有结合相应专业特点等诸多问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除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载体开展法治教育外,没有再开设其他跟专业相结合的法律类课程。这样的单一课程设置,远远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以及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高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更无法实现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的目标。另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大多采用课堂教学这唯一的手段,采取的教学方式经常是“满堂灌”,仅仅通过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述法律知识,忽视法治精神的感知教育,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理解不了法治教育对其自身的重要性,这样的法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四)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专业知识有限

伴随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新的法律法规也在不停地出台,这就要求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并且,法治教育不应该仅是法律条文的简单讲解,应该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的方式,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避免因法律的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也可以更好的让学生通过法治教育学以致用,实现法治教育的初衷。但现实中,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法治教育的定位不清,导致承担着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主要是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包括学生处、团委的工作人员或各系辅导员。其中很多教师没有法学专业背景,甚至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更谈不上司法实践经验了,这大大影响了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完善路径

(一)加大法治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

高职院校应当把宣传教育摆在法治教育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为国家输送有法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一个“学校引导、专家监督、活动实施、社会支持、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要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因地制宜,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宣传平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设立公众号或微博账号的形式定期推送相关的法治宣传资料,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以近期社会上的发生热点小案例或近期国家通过的法律法规等形式呈现,既可以是文章,也可做成视频,目的是让学生更方便、更积极、更有效的参加法治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培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法治信仰,塑造法治思维,在他们的内心种下法治的种子和敬畏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让学生充分的认知到,现代法治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都学法、知法、守法,一切人类活动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

(二)完善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的教学体系,提升法治教育的实用性

在已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增设法律类的专业必须课与专业选修课,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视野。例如,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应该增设《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另外像2021年开始实施的《民法典》《保险法》以及《劳动法》等跟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可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来开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进行选修。同时,法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能采用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法律问题时,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实用性。

(三)推动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研究创新,完善法治教育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法治教育教研室,保障法治教育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其次,在教材建设方面,要根据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来开发体现高职特色的法治教育教材。教材内容既要保证有基本的法律知识,更要体现出法律的实用性。第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教学的基础上,更多的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请进来”是指学校要主动跟司法机关、党政部门保持联系,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法律节日期间,邀请相关一线的司法、执法人员为学生以讲座、座谈会、现场咨询会等不同形式开展生动、丰富的法治教育。“走出去”是指借助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走进法庭现场旁听审判、走进监狱、戒毒所与罪犯进行面对面交流,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律的权威性、规则性和惩罚性,从而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情。

(四)加强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法治教育的实效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法治教育的实效。法治教育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的教育,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对通过严格的任职资格审查,引进一批既有深厚法律知识、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和教学经验,又熟悉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师加入法治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中来,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或律师等作为兼职教师。要完善对教师的培训体系,针对现有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展开专业的和定期的培训,有效地提升法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法律知识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鼓励教师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关、企业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五)发挥“互联网+”的优越性,探索法治教育的新模式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互联网+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事实证明,教育已经跟互联网有越来越多的联系,互联网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应当树立新思维,有效借助互联网,发挥其自身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打造“互联网+”与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依托互联网,实现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以及不同专业之间法治教育资源的共商、共建、共享。此外,借助互联网终端,随时与学生、家长、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各界交流法治教育的需求,征求他们的对法治教育想法及建议,使法治教育更接地气、更实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互联网,打破传统法治教育壁垒,探索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高职学生法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平台,全方位提高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高职院校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院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让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17:03:5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