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卫生学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

2021-11-23 00:01张礼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卫生学校医疗卫生卫生

文/张礼娟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就业导向下,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对其职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创新路径,探寻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样才能培养出全能型的综合医疗卫生人才。事实上,现如今不少医疗卫生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路径认识得并不十分准确,对此更是只走老路,不进行创新研究,单单是以老方式来教授学生,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理解不准确的现象,一些卫生学校甚至将医学专业的核心能力简单地等同于技能和行为来进行教学,在他们看来,只要加强一些主要的技能训练,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够了。有些卫生学校更是对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途径十分单一,他们主要通过开展一些医疗性的社团活动,或开展医疗思想教育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并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医疗培养体系,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就更加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有的学校还认为这仅仅是归属于辅导员或者思政老师的工作任务。更有其他的一些卫生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对于卫生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课时多,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更倾向于主攻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与综合性院校相比,校园人文氛围、社团活动等方面比较薄弱,所以它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以上的这些现象在现在依然十分常见,这样的方式、方法很不利于卫生人才的培养和训练,这种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更加是毫无创新可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医疗技术对于人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卫生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对于这些卫生人才来说,更要以新的、多元化的知识去开拓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提高核心专业技能。因此,为对其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创新,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创新思路,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找出最适合当今卫生学校的创新路径。

一、设置多元化的创新课程

目前,许多卫生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比较教条化,理论性、专业技术性课程安排得比较频繁,实践性、核心能力课程安排得比较少。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上,课程的设置也要均匀合理,让学生可以综合发展,要优化配置、整合资源,加强对传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持续夯实专业基础。

首先,要促使学校的生课比不断增加[1]。要提高生课比,就要加大学校课程类型和数量的建设,这里不仅是指增加必修课的类型和数量,还包括增加选修课和其他课程的类型和数量的。举例来说,可以先开设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的选修课,根据课程的种类和特点加以区分,但如果遇到课程的高峰期,也可以将课程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在晚上、周末或者在学生大致无课程的下午,这样可以有效避开高峰期。选课比例和选课范围的扩大,也可以促使选修课的学程、授课时间段变得弹性、多样,增加学生接受课程的兴趣。其次,每个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教学进度、学生的兴趣程度等也都不同,需要打破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在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其他课程中,知识的整合和思想的创新是教学的原动力,卫生学科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职业精神的结合,都对医疗卫生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教育始终要将德和育放在首位。对卫生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精神的培养也是很重要。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涉及社会学和人际关系等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思路

对于卫生专业的学生来说,懒散的性格并不可取,所以要对学生采取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院校都有着不同的培养模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对于卫生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应当在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不仅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还应根据实践和探究的情况,对学生们进行个性化辅导。在这个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科研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创新以及应变能力。所以在这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进和调整,找到那条最符合学生以及学校现状的教学路径,使得卫生专业的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学校教学模式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们掌握社会对卫生人才专业化的需要。另外,可根据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思路的目标,安排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比赛,如药店设计、药品营销策划、药学服务需求调研、医药代表的非常规面试、药品分类陈列知识竞赛等,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2]。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健康宣教、卫生用药、家庭卫生药品储存等方面服务社会,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市场调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他们的个性化思路。

三、实践贯穿全过程

实践是基础知识的丰富和发展。基础知识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做好实践,才能使学生们的综合性专业技术更上一层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的新型人才,各大高校可采取教育试点等方式进行人才的磨砺,尤其是复合型专业和新型人才,在课堂理论的重点基础上,引导学生到契合程度较高的用人单位进行校企合作[3]。一方面,校方可以加强对卫生人才的实际实践和优化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那些理论知识不强的学生进行二次优化学习,这样的方式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更加夯实了基础知识,也实现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卫生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个人能力,开放实验室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各大卫生院校的教学条件都在不断地改善和提升,学生如果想要进入实验室,要通过校园网先进行预约。学生不只可以对自身专业的临床试验进行研究,也可以对卫生基础药物方面进行研究。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自己想要实践的内容,也可以完全由学生主导,进行自主设计和研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实验的主体和主导。与此同时,当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有老师在场进行监护,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与操作。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在实验中收获知识和经验,使学生不再过分依赖老师,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自身个性化的发展。

除此之外,临床实践一直是卫生学校的基本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再在临床实践中检验真理。这样厚实的基础知识就会使临床实践变得更好地把控,使这一体系在学生脑中更加完整。但这样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可能有些学生起步较晚,动手能力较弱,在毕业的时候就会面临知识储备充足但专业技能有限这样不平衡局面的产生。所以,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

四、融入更多的学生创业创新项目

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后,卫生学校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向。现在的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主要是针对于在校的本科生开展,其主要目的还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人创新创业能力。在这个项目当中,首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创业创新意愿,然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自主的创意设计,再进行项目实践,撰写自己的专业性研究报告,最后对自己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与讲解。这不仅提升了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为部分擅长文献和古籍研究的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条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其文献作出检索,并对数据进行挖掘和研究。还有些学生对临床很感兴趣,导师们可以运用自身所学和积累,进行实践和技术研究,让学生们体会到本专业的优势之处。除此之外,高校和医院是实现医学教育完整性的主要机构,两者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有效配合,建成以慕课、精品课程等多种形式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医学人才终身教育[4]。所以,经过了这一系列专业性的理论与实践的打磨,学生们在此次创新创业项目中更好地适应了以后的岗位,也更好地开展了科研工作,在锻炼自身医疗卫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对卫生人才来说,是更加有利于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总而言之,卫生医疗一直都是基础性的医疗行业,也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以生为本”理念的践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卫生学校来说,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可以丰富医疗卫生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性专业核心技能的素质水平。我们要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检验成果,不断完善、创新,探索符合时代的发展路径,着力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人员思维的培养、传承和创新能力,并将人文精神贯穿其中。创建完整的卫生教育体系十分重要。在完整的卫生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卫生人才不仅有着夯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临床经验,可以极大提高社会人才的合理流动,大幅度地提高就业质量,更好地促进卫生行业的优化发展。

猜你喜欢
卫生学校医疗卫生卫生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卫生与健康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学习风格的纵向研究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