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凯 刘秋实[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030002]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在八大金刚的护送之下,师徒四人终于回到了东土大唐。哎呀,这可真是不容易,在度过了十四年之后,在跋涉了十万八千里之后,在经历了九个国家,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唐僧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一回来,排场可不一样,城中无人不知是取经人回来了,洪福寺的僧人看到唐僧回来,跪下磕头来迎接;唐太宗看到唐僧归来,更是喜不自胜,专门写下了一部《圣教序》来赞颂唐僧的功劳,大排筵宴,接风洗尘,还安排唐僧来到雁塔寺,诵读这些珍贵的佛经。
不过,唐僧如今得取真经,已经是半个佛了(即将受封),此行只是给东土大唐送来佛经而已(当然历史上玄奘法师还是要亲自翻译,开坛说法),现在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就没必要再停留啦。(想停留也身不由己,你看八大金刚在半空中怎说:“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刚刚到达雁塔寺,便腾云驾雾赶回了大雷音寺。为了表彰师徒四人(当然还有白龙马)的功绩,如来佛祖开始论功行赏。唐僧原本就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心又最诚,最具慧心,功劳又最高,所以获封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则因为惩恶扬善,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击败各路妖怪,所以受封斗战胜佛。至于猪八戒,则因为一路上都在挑着担子(奈何连环画、电视剧、自媒体总搞错,猪八戒力气大,是天然的挑夫呀!当然小说也并不胶柱鼓瑟,他也跟沙师弟“穿换”着牵马,但不影响主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获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呢,则是因为一路都在牵着马护送唐僧,受封为金身罗汉。就连这白龙马也因为驮了半天唐僧,而且本身就是龙太子,一路走来也算是将功折罪了,而获封为八部天龙马。
就算成了佛,孙悟空还在忌惮着“紧箍咒”的威力,偷偷摸摸地对唐僧说:师父您看,我现在也是个佛了,这“紧箍”是不是得给我摘下来啦?唐僧看着孙悟空,就笑着说,你摸摸试试,看看还有没有?悟空一摸,嘿,还真没了!于是,这5 位新人就和其余46 位佛陀、12 位菩萨安坐在大雷音寺的宝座之上,开始诵念佛法,这《西游记》,到此也就结束啦!
《西游记》的最后一幕,不是精彩的打斗,也不是引人入胜的美景,而是定格在这63 位佛陀和菩萨身上,大家合掌齐诵经文,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63位在到达灵山之前,身份不同,背景不同。有的是大富大贵的王子,有的是善人,也有普通人,甚至还有妖怪。在聆听大道之后,他们坚持不懈,一路前进,最终通过修炼,都来到了人人向往的西天极乐世界。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孔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僻,由也喭”,就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样的妖怪都能立地成佛,那咱们也可以达到至善的境界呀。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道德是人与动物拉开距离获得本质区别的依据和前提,而获得幸福与自由则是每个人都心驰所往的灵山圣地,因此,《西游记》可以说是一场探索自由、追求至善的成长之旅。在小说中,作者也是通过悟空、八戒这些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来启迪、鞭策人们,作为自然的人是可以运用实践活动和自律原则来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梦想与快乐的,猴精、猪怪都能成圣成佛,何况人呢?
人禽之辨是世界上各种艺术、宗教、哲学都有深刻讨论与广泛涉猎的话题,是人从生命本能“自由的任意”向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自由意志”高阶幸福的演进历程。那么,“心猿意马”四字就是贯穿小说的线索与主题,对其的克服与消解也是全书的根本主旨,只有有效摆脱“自由的任意”,不受“感性欲求”的束缚,才能像菩萨如来一样以平常心示人,对万物皆有敬重,不因一时的诱惑和突发事件而改变初衷(当然红孩儿假扮菩萨那一回,菩萨也是怒掼宝珠净瓶。这是意外,也是用艺术化手法突出情绪管理难度系数之大),进而真正获得身心上的淡泊与宁静,身不痛,心不扰,既有此乐,还上哪找?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梁归智教授说过:“读《西游记》,没有不知道孙悟空头上戴着一个紧箍儿,唐僧一念咒,孙悟空就头疼得满地打滚。而大多数读者,是同情孙悟空而痛恨紧箍咒的,连带也埋怨唐僧经常善恶不分而错咒孙悟空。”
那么,“紧箍咒”在整部《西游记》里的作用是什么呢?
锦斓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儿、紧箍儿、禁箍儿,这五件宝物是佛祖亲命弟子阿傩、迦叶交给观音的。其中“金、紧、禁”三个箍儿都有咒语,是为“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准备的,“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咒语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后来金光灿灿的“金箍儿”给了颜值最高的红孩儿;“紧箍儿”赐予了最需“束缚心志”的孙悟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禁止捕杀野生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禁箍儿”自然配给了观音院偷锦斓袈裟的黑熊怪。五件宝物、师徒五人、五行山下救心猿,牵引出取经路上好几处重要情节,可谓匠心独具,文思真细。
让我们回顾一下,唐僧在整部《西游记》中念了几次“紧箍咒”呢?第一次是在第十四回,是唐僧刚把紧箍咒给孙悟空,想要试试这紧箍咒是不是真有观音菩萨说的那么神奇。第二次也是在第十四回,悟空在感受到了紧箍咒的威力后,气得一棒子打向唐僧,唐僧为了自保才再次念了紧箍咒。在第二十七回,唐僧是肉眼凡胎呀,他可看不出白骨精变身戏法,真拉胯(连人的胯骨都躺平到地上,既怂又完蛋,软弱无能、败事有余),在看到孙悟空一口气打死了一家三口后,唐僧勃然大怒,硬是要赶走他眼中视“人”(“白骨精”是“尸”所变,可魂都没了,“僵尸”怎么还能“潜灵作怪”呢?“白骨夫人”最后怎么又变成了“粉骷髅”?有色差呀!“僵尸”最后怎么又变成了“骷髅”?这是哪般神操作呢?是逻辑问题,还是艺术隐喻,看官仔细!)命如草芥的孙悟空。在第三十九回中,一行人来到乌鸡国,狡猾的狮子精变成了唐僧的样子,为了分辨真假,孙悟空就让两个师父都念紧箍咒。在第五十七回,突然跳出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孙猴子,二人本领相同,难辨真假,于是唐僧便念动紧箍咒,但是两只猴子都叫起疼来,因为六耳猕猴本身也是杂念的化身,而紧箍咒约束的恰恰是这些。
孙悟空一开始也是杂念与野性的化身,正是因为他肯克己复礼,外加紧箍咒的约束,才能化身成佛。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给自己念念“紧箍咒”,因为自由都是有限度的,生存意义与生命诉求总是互相拉扯,既快活又不闯祸,能心安又所求不多,持正向善,惠及群体,不随波逐流,摒弃杂念,保持本心,找到自己的天然禀赋,成为自己最适合、最该成为的那个大写的“人”。
①梁归智:《四大名著经典要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