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2 14:20胡静娴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校园欺凌

【摘 要】校园心理剧作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一课三式五策”心育行动的具体形式,有助于处理学生的情绪及行为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在编排原则方面,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编排以学生为主要角色、以体验为主要方式、以成长为主要目的;在主题选择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欺凌的类型、期望达成的目标来确定主题;在角色塑造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可寻求帮助的对象及求助方法。

【关键词】校园欺凌;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6-0018-04

【作者简介】胡静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学校(浙江宁波,315807)教师,一级教师。

校园欺凌是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持续的、集中的故意性伤害,从而造成被欺凌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的行为。欺凌事件会给学生成长带来不可逆的心理创伤,甚至引发伤害他人或者自我伤害事件。校园心理剧有助于處理学生的情绪及行为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发展、塑造健康人格。本文基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一课三式五策”心育行动“三式”中的原创心理微剧,从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创作流程入手,为具体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一、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编排原则

1.以学生为主要角色。

校园心理剧的选材应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学生为主要角色。校园欺凌行为本身具有隐蔽性,往往不易被教师察觉。教师可以通过欺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调查问卷、心理测量、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经历的校园欺凌事件,剖析他们的内心冲突,再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提炼成一部生动形象、贴近实际的校园心理剧。

2.以体验为主要方式。

校园心理剧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对校园欺凌产生沉浸式的共鸣与感悟。演员或观众中也会有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出演或观看心理剧能够让他们在剧中体验自己当时的情绪和想法,也有机会体验其他角色的内心冲突。在体验的同时,他们又有机会从角色中剥离出来,以全面的、全新的视角看待校园欺凌事件。而没有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学生也能在心理剧中拥有模拟式的体验,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3.以成长为主要目的。

校园心理剧是同伴心理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促使学生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会互助和自助。校园心理剧重视的就是这种共同的成长,演员和观众共同成长,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共同成长,主角和配角共同成长。这种成长还体现在应对方式的改变上。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故事发展往往一波三折,遵循着“问题产生—消极应对—矛盾爆发—资源介入—积极应对—成长转变”的规律。校园心理剧的前半段更多地以共情、接纳为主要手段,让观众和剧中的角色一起进入成长的准备状态;后半段则更多地以影响、改变为主要手段,最终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二、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主题选择

1.根据校园欺凌的类型确定主题。

校园欺凌根据欺凌手段、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性欺凌和网络欺凌等。身体欺凌是所有欺凌形式中最容易辨认的,它有着相当具体的行为表现,如踢、打弱小的同学。如原创心理剧《To be or not to be》中就展现了身体欺凌的一幕。

胡图图:听说你在班级QQ群里说“矮子的智商弱爆了”?

小宋:我说的是游戏里的人物。

胡图图:那你觉得我长得高吗?

小宋:还好。

胡图图一点头,他的小跟班立刻重重地拍了一下小宋的后脑勺。

小宋:高。

胡图图又一点头,另一个小跟班直接抓起小宋的头发,并且捂住他的嘴巴。胡图图上来就给了小宋两巴掌。

言语欺凌是学生之间常见的一种欺凌形式,主要通过语言来刺伤或嘲笑别人,这种方式造成的心理伤害有时候比身体上的攻击更严重,并且言语欺凌很可能是身体欺凌的前奏。原创心理剧《我是刘恒凯》中的主人公就因为个子矮小被同学嘲笑,还有同学取笑他的名字——“恒凯=很矮”,导致他饱受自卑带来的困扰。

关系欺凌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欺凌形式,通常通过拉拢他人来排挤某位同学,使处于弱势的同学被排挤在团体之外,或借此切断他们的社会联结,让他们觉得被孤立。被欺凌学生常常会觉得无助、沮丧。在原创心理剧《我们不孤独》中,转学生杨悦因为成绩优异得到教师的赞赏,却被妒火中烧的班长张怡联合其他同学孤立了。

张怡:她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因为她妈妈是大学教授、和老师关系好,老师才表扬她的。

高颖:看她平时一副清高的嘴脸就让人恶心,我看你的作文写得比她好多了,她居然还能得奖?得奖有什么了不起的,哼!肯定是在背后拍老师马屁,马屁精!

林娴:她刚转来我们班时,我们几个跟她最要好,现在却害得我们要重写作文,可恶!

张怡:她走过来了,有什么好得意的。你们要是还把我当朋友,就都不许理她。

性欺凌包括有关性或身体部位的有害评论,或是流传有关于性的谣言,还可能有更直接的身体上的侵犯。网络欺凌也是目前较常见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能通过快速、多元且便利的渠道进行联系,由于具备匿名性、传播广等特性,网络成为欺凌发生的重地。

2.根据期望达成的目标确定主题。

校园心理剧在主题的选择上不一定要围绕欺凌的种类,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某种积极品质帮助他们应对校园欺凌,以达到预防和干预的目的。北仑区预防校园欺凌课题组基于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制定了预防校园欺凌系列心理剧的三大目标:同理——直面欺凌;融通——性格养成;互助——同伴相助。“同理”是让学生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减少极端情绪的产生,避免做出伤害、欺凌他人的行为。“融通”建立在获得同理能力的基础之上,如通过校园心理剧让学生学会做负责任的决定,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养成融合、包容、主动的解决问题的品质。“互助”是让学生通过校园心理剧学会处理人际矛盾,获得并维持友谊,互相帮助。在选择校园心理剧的主题时,也可以从培养这些积极品质的目标切入。

三、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角色塑造

1.欺凌者角色。

欺凌者往往是一些没有耐心、做事鲁莽冲动、喜欢支配他人的学生,他们对他人缺乏同理心、不愿意遵守规矩,认为暴力行为可以快速解决问题或认为欺凌他人是很“酷”的表现。在塑造欺凌者角色时,除了要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还要揭示欺凌者这些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是如何在认知、行为、情感上发生转变的。这一点尤为重要,这表明欺凌者也是可以成长的,欺凌行为也是可以发生转变的。原创心理剧《也是霸凌》关注了反击型欺凌,有部分学生因受到过其他人的欺凌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最终自己也成了欺凌者。剧中对欺凌者心路历程的展现有助于他们得到理解,进而放下心中的“执念”并做出积极的改变。

2.被欺凌者角色。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往往认为有身体缺陷、朋友少、受教师批评较多、成绩差、家庭贫困的学生容易被他人欺凌;而身体强壮、朋友多、家庭条件富裕的学生不容易被他人欺凌。而真实情况是,成为欺凌对象的学生并不一定拥有某一个特征。以原创心理剧《我们不孤独》为例,主人公杨悦心地善良、成绩优异、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却受到同学的排挤;张怡十分优秀,是班长,也是老师信任的学生,却因一念之差带头排挤新同学。因此,在编排心理剧时,塑造被欺凌者角色不宜有局限性、刻板印象,以此呼吁师生关注欺凌隐患。

3.旁观者角色。

旁观者角色常常作为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中的配角出现,其实他们才是学生中的大多数。而且校园欺凌事件对旁观者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旁观者包括不同的类型,有的会协同欺凌者,有的会勇敢地保护被欺凌者,有的则置身事外。旁观者可能出现的内心冲突有“要不要向老师报告?”“如果我站出来说‘不,是否也会被欺凌?”也可能面对“想帮却不知道该如何帮忙”的困惑。在编排校园心理剧时,可以将旁观者角色的内心冲突展现出来,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原创心理剧《To be or not to be》直接将旁观者小乐作为本剧的主角,利用心理剧中的多重替身技术将旁观者小乐正义面和懦弱面的冲突展现出来。

正义面:怎么说小宋也是你的同学,朋友有难,该出手时就出手。

懦弱面:一出手必遭断手。

正义面:要不你和班长说一下,让他去告诉老师,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懦弱面: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迟早会查到你头上,难道你认为能逃得掉?

4.其他角色。

在欺凌主题的校园心理剧中,除了欺凌事件的当事人以外,还可能存在其他角色,如父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这类成年人角色应该伸出援手,要有一双敏锐的眼和一颗敏感的心。父母要能够从孩子的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觉察到孩子的细微变化;教师要能发现校园欺凌的征兆,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欺凌者改变、帮助被欺凌者成长、激发旁观者的正义心。通过观看校园心理剧中这些角色的处理策略,学生可以知道寻求帮助的对象并掌握寻求帮助的方法。

四、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注意事项

1.强调立意上的正向引导。

欺凌主题的校园心理剧通常演绎的是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创伤的成因、表现和解决方法。因此,在创作欺凌主题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塑造健全人格。在校园心理剧的结尾部分,要让学生看到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更好地推动问题解决,避免出现自伤式、回避问题式的结局。

2.注重结束后的分享反馈。

校园心理剧对学生的影响不应该随着剧目的散场就戛然而止。在展演过后,教师可以引导演员和观众进行感悟分享。一方面,观众的反馈可以将剧本再次完善,在下一次创作和展演时有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分享有助于校园心理剧的内涵被进一步放大。每一位学生在参与创作、观看展演后都有可能联想到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这一部分是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的关键,教師要引导每一位学生意识到预防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进行心理调节。分享过程中还要注重营造真诚、尊重、倾听的氛围,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结合自身实际谈真实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韦红斌.初中生校园欺凌应对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2017(96):55-56.

[2]朱晓艳.发展支线故事 走出校园欺凌[J].江苏教育,2019(48):11-13.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校园欺凌
动画短片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