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伊犁

2021-11-22 06:43叶晋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伊犁河左宗棠清政府

叶晋

提到“山清水秀、美丽富饶”,你会想到哪里?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大概会浮现两个字:江南。没错,江南土地肥沃、降水充足,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然而,你可曾想到,在距离江南近四千公里的新疆,在群山、戈壁、沙漠之间,也有这么一块丰饶之地,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伊犁。

天然好运来

说到伊犁,不得不提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伊犁距海洋十分遥远,这样的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但伊犁“运气”很好:天山山脉的北脉与南脉分别位于伊犁的北部和南部,汇合于伊犁东部,整片地势看起来就像一个朝西开口的喇叭。同时,伊犁又刚好处在西风带的控制范围内,大西洋的水汽能远距离输送至此。水汽在“喇叭口”受到南北东三侧山势的阻挡抬升,冷却凝结,能形成降雨,从而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有了充足的降水,再加上天山山脉的冰川融雪,这些水资源形成了伊犁河。伊犁河上游形成了水草丰沛的伊犁河谷地带,随后河水一路向西奔流。有了河流的灌溉,荒漠变成了绿洲,伊犁河谷也因此被称为“西域湿岛”“塞外江南”。

看明白没?伊犁拥有天时地利,不成为“塞外江南”都对不起这番“好运气”。

永不会退却

优渥的环境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伊犁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伊犁曾有各种叫法,直到清朝乾隆時期,新疆得到统一,“伊犁”这个名字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取义于“犁庭扫闾”,寓意“平定准噶尔功盖千秋,西陲从此永葆安宁”。

遗憾的是,最初的辉煌掩盖不了之后的颓败。懦弱无能的晚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导致44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其中就包括伊犁河的中游和下游。随着战火的蔓延,沙皇俄国又借口中国无力管辖伊犁,趁机将其霸占。

为了收复失地,已过花甲之年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带兵出征,并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花了大量时间筹备军饷、整顿军务、制备军械、训练士兵,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伊犁之外的新疆领土。

1878年,清朝官员完颜崇厚出使沙皇俄国,在对方的软硬兼施下,竟私自签下不平等条约。条约仅在名义上把伊犁归还,清政府不仅要割让大片领土,还要支付大笔军费。这个条约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左宗棠更是愤怒不已:“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

最终,这个条约未得清政府批准。1880年,曾国藩次子曾纪泽出使俄国,就收复伊犁问题进行外交谈判,左宗棠则屯兵新疆,抱着必死的决心,抬棺出征,激励士气。最终在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中国收回部分主权,伊犁被收复。1884年,在左宗棠的强力建议下,清政府在新疆置省,“新疆”有“故土新归”之意。新疆的行政中心由伊犁移至今天的乌鲁木齐。

被称为“塞外江南”的伊犁,看似柔和温婉,其下却藏着大漠血气,若有敌人来犯,永远不惧不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伊犁地区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如今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唯一一个副省级自治州。

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清澈的湖水,五色的花海,辽阔的草原牧场……在这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心旷神怡。

从史书里的诗行到雪山孕育出的草原,从波澜壮阔的万亩花海到金秋十月的瓜果香甜,今天的伊犁,凭借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仍然在书写着“塞外江南”的传奇,除了美食与美景,更有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伊犁河左宗棠清政府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家在伊犁河
伊犁河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伊犁河向西
伊犁河的夜晚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