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有着多重身份,他是瑞典工程师、化学家、军工装备制造商,也是硅藻土炸药的发明者,一生都致力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诺贝尔立下遗嘱,用自己的大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将基金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作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的奖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以此激励在这些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10月4日至11日,202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陆续公布。
新闻
物理学奖获得者有三人:美国科学家真锅淑郎、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和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真锅淑郎和克劳斯·哈塞尔曼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等研究,为人类了解地球气候以及研究如何影响地球气候奠定了基础;乔治·帕里西则因“发现了从原子尺度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的无序和涨落的相互作用”而获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他们因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化学奖的桂冠落在德国化学家本亚明·利斯特和美国化学家戴维·麦克米伦头上。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上的贡献,不仅能对药物研究产生巨大影响,还能让化学变得更加绿色。
文学奖授予了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理由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经济学奖则被美国经济学家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捧回家。据悉,戴维·卡德将获得一半奖金,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作出了实证贡献”;而剩下的一半奖金将由另两人均分,奖励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作出了方法论贡献”。
和平奖则由菲律宾记者玛利亚·雷沙和俄罗斯《新报》总编辑德米特里·穆拉托夫获得,表彰他们为捍卫言论自由作出的努力。
华人与诺贝尔奖
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杨振宁和李政道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他们对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影响都很大。
首位诺贝尔奖华人候选人:伍连德
伍连德是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更是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的创始人,他在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医学教育等领域都属先驱。
伍连德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次”:他指挥扑灭的1910年东北鼠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他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是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他设计出“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的口罩来预防传染病。
1935年,伍連德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也是华人世界中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2019年,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设立了以伍连德的名字命名的威克利·伍连德奖,他的贡献与精神,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
莫言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放过牧、参过军、当过班长和教员,这些经历滋养了他的文学灵感。1981年,他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出优秀的文学天赋。
1986年,莫言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后来,《红高粱》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莫言”这个名字,开始被全世界知晓。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奖文学领域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屠呦呦的名字来自《诗经·小雅》,她的人生和名字一样充满内涵。16岁时,屠呦呦对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1951年,她考取北京大学药学系,从此与中医药结缘,与抗疟结缘。
多年后,屠呦呦团队努力研究,终于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为贡献杰出,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智慧与善良,永远在中国儿女的血脉中传承。
中国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基金会设立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每一年,他们都会选出5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杰出女科学家,以表彰她们的开创性工作及贡献。
这个奖项素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女性科学家的项目。
新闻
2021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名单。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科研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人物
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如同一个幽灵,潜伏在日常生活中,侵蚀着人们脆弱的神经。每一天,地球上有无数人被抑郁症所困扰。
胡海岚团队经过不懈探索,发现了大脑中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全新的交互方式,以及它在调节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基于大脑“反奖赏中心”的抑郁症新机制,为抗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为设计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长夜晦暗,风雨无情。在痛苦煎熬的时候,有人为你的快乐拼尽全力、昼夜不停,这是世间遥远但可望的温暖。
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之外,胡海岚教授还斩获其他国际性大奖,并赢得了无数赞美与掌声。
评价
《人民日报》:亚洲第一人!实力与颜值双爆表。
IBRO-Kemali国际奖评奖委员会: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胡海岚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发表在2018年2月同一期《自然》雜志上,引起学术界轰动。《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印格致评价:能够在同一期《自然》上连发两篇长文非常罕见。这两项研究未来或将对数百万抑郁症患者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
我爱你,中国
202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72个生日,祖国各地纷纷献上祝福:“我爱你,中国!”
庄严的升旗
10月1日清晨,随着第一缕晨光穿破云层,一场威武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护旗方队由66人增加到96人,雄壮的国歌声响彻云霄,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国庆日的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在齐声唱响《义勇军进行曲》的那一刻,从蹒跚学步的稚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个人都红了眼眶。
晚舟归航
孟晚舟作为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在2018年12月1日被加拿大应美国当局的要求逮捕。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的包机返回祖国。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孟晚舟身着一袭红衣走下飞机。她深鞠一躬,笑着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晚舟归航,红旗耀眼,在国庆来临之际,这场中华儿女的回归意义非凡。
中国红闪耀银幕
今年的国庆假期,很多人在选择影片时,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一抹中国红。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10月6日,它作为首部黑白转彩色的4K修复电影走进院线,和观众再次见面。这部电影以烈士李白为原型,讲述了隐蔽战线上的风云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修复经历了7个多月,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机交互式AI上色技术与传统修复手法相结合,对原片16.5万帧黑白影像逐帧进行修复和着色,让这部沉睡的经典重新焕发生机。
不过,今年国庆票房的最大获胜者,非电影《长津湖》莫属。
1950年,长津湖战役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零下四十度的极端天气中奋勇歼敌,打赢了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电影《长津湖》正是描绘了这场战役中感人的志愿军故事——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铸造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