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以昭通市为例

2021-11-22 15:45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昭通市昭通基础设施

杨 飞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定党的十九大的重要部署,是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强有力抓手,本着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协调城乡二元发展,是为解决当下农村发展的现实境况提供新的指导。城乡二元问题只能依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来完成,统筹城乡规划,协调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共同发展,坚持推进乡村“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利用区位优势来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利用“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的绿色健康跨越发展。要想把昭通成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打破二元结构束缚,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结合区域特色和城乡结构,改善当地的人地矛盾,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昭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结合当下困境,产业发展情况也要致力于生态经济的发展,建设产业高度融合,要以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目标发展昭通市。其次,还要着重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根据“工业下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指导思想,结合昭通的区域优势,从现实境遇下扭转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境遇,落实多元融合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从而促进昭通的经济发展。

二、制约昭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

昭通的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各方面投入很少,很多水利水电设施的缺乏导致农业生产产量过低,而且由于基层的管理薄弱,导致对于设施的保护力度不够,跟农民有关的饮水、电力、道路等生活性设施极度缺乏;我国大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是由农户和集体自主承担,政府、外资等投资比例小,昭通地区更是地处边境,政府的扶持力度更加不足,导致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严重不足,很多设施老化就自动报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得不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样的因为政府的规划与条块管理不协调,导致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失衡,严重的阻碍了昭通的经济发展。

(二)区位条件的滞后

昭通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受地理环境和人口的因素制约;从地理环境的因素看,昭通市地形属于山地,山高谷深,市内海拔相差很大,地处乌蒙山区,金沙江、牛栏江两条江穿过其境内,使其地理地貌多悬崖峭壁,导致交通对外流通的不便,商品的贸易,信息的交流难度都比较大。而昭通市人口数量较多,2019年辖区内有568.6万人,人均生产总值只有2.1万元,因此使得昭通暂时处于一个脱贫的主要地方。而且昭通市少数民族较多,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混居使得社会发展更困难,经济发展受限因素增多。

(三)产业结构的不协调

昭通市经济的主要依靠第一产业,而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其地理条件和开发单一导致发展滞后。从2019年经济数据分析来看,三次产业的比重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第三产业相对薄弱,这就说明产业不协调,产业独立发展且层次低。其中,第一产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过程,就以初级产品售卖,从而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带来的经济价值意义不大;而第二产业的生产总量比较低,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云南的经济地位占比很小,因为昭通的工业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主,主要以煤炭的开采售卖,没有进行深加工,初级产品的利润就带不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没有把特色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缺乏文化底蕴,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昭通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优势

(一)城乡一体化的条件

“一城三区”的发展是昭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和方向,以昭通的特色产业为支撑,加快建成一批城市综合体。同时应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建设,将昭通的乡村振兴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融为一体,同步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由中心城区建设向全域创建转变,全方位提升文明城市建设的质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一旦健全,可以从村庄着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公共服务和产业的升级换代。因地制宜的改造传统的村落布局,打造一个新型的、民风淳朴的特色村庄。

(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云南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省在“一带一路”走出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昭通作为云南的“北大门”尤其重要。一方面,昭通市应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这个国家倡议中去,抓住机遇,结合不同的优秀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小镇,从而带动当时的旅游发展。另一方面,昭通市应该紧紧抓住其区位优势,立足国内,面向全球,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实行贸易往来,加强经济合作。最后,昭通市应该争做“第一个吃虾的人”,加大开放、加速创新,提升自身实力。同时,随着成渝经济区的设立,昭通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

四、昭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驾护航,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才能为生产加工提供条件,因此昭通应该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充分发挥其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统筹规划合理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构建一条连通全市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同时重点改善农田水利、能源电力、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大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合理的布局电力、邮电通信。更新破损老旧的处理设备,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改造传统农业,把当地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改造昭通的传统农业,与特色旅游相结合,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同时要加强对全市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互联网+”新业态的出现也为产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把产品进行贸易,让消费者购买到高质量高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时打造现代化服务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消费者可以体验不同的特色文化,享受到不一样的精神之旅。

(三)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止是口号,而是落到细节。可以从传统的优秀文化着手,取其精华,同时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创造一种独有的文化。其次城乡发展也应该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法则,大的原则跟国家法律法规一致,小的原则可以随机应变,为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逐渐打破城乡的界限,鼓励企业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增加乡村的就业岗位,让出门到城市打工的人回到家,也能回到家边上班边照顾家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四)走绿色健康发展之路

加强生态环境的改善,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结合昭通地区生态脆弱的特点,因地制宜,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逐步修复,对未进行开发的生态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并且要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保证水资源合理的循环利用。对于一些当地的环保企业,应加强监督与指导,引进新进的设施设备,在排污排废方面做到尽可能绿色环保,避免走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把产业的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把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辅助,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

(五)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产业发展中融入创新元素能够增加产业的附加值。昭通市部分产品出现供过于求,导致这部分产品的价格一跌再跌,远远低于往年同期产品的价格,而且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得也更加高层次、多元化,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进行创新,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扩宽产业链,开发延伸产品。我们知道科技创新带来的附加值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上提出新思想,新技术,新人才,为产业的增收提供新动力,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推动昭通地区的发展,加快发展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提升城乡的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推动昭通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

五、结语

从昭通的各项问题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昭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而且当地的区域发展体系跟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城乡差距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总而言之,昭通的发展离不开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改变昭通的传统现状,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全面小康问题,也就是民生的发展问题,因此,充分结合当下最现实的情况,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个突破口,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真正的给人民提高福利,提高幸福感。

猜你喜欢
昭通市昭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亲人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