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键敏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好小学数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生分析生活以及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新常态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进行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现在小学数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述,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小学生习惯了听取老师的意见,很少有人提出质疑。在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在遇到一些困难问题的时候,不懂得如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会让他们对数学产生逆反的心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性。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这个年龄段身心发育还不太成熟,对于问题的思考也比较简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形象,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知识点,具备数学思维。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为了能够为小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老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帮助小学生迅速的融入。比如老师可以让小学生扮演超市里的售货员和购物者,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双方计算买作业本花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或者买一个橡皮需要多少钱,买五个橡皮需要多少钱等,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情景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提升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二)转换数学思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常态下,随着数学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实施课程标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老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创新,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还难以理解,因此老师为了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转化数学思维,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比如老师在讲述“空间与图形”这个数学知识点时,就要努力的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多变的图形。比如老师提问一个数学问题:在一个长满青草的草地上有一个木桩,拴着一头牛,栓牛的绳子长2米,那么这头牛能够吃到多少草呢?这个问题一开始提出来小学生都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解答,这时老师对他们进行引导,把这个问题简单化处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问牛能吃多少草,就是要求牛吃草的面积,可以把木桩当作圆心,绳子当作半径,这样就可以根据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出牛吃草的面积。这样将思维进行转化就可以把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简单,让小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现象认清本质,掌握了解决更多类似问题的策略,从而提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水平有高低的差别,有些学生掌握的较好,有些则较差,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升不同水平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相同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部成员的数学成绩和水平不同,这样可以起到优秀学生带领落后学生的目的,各个小组之间也可以展开良性的竞争,老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小课题,让小组内的同学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从而给出问题的解答方案。很多数学问题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思路,小组内的同学积极发言,可以分享更多解题的办法,同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其他同学是如何分析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数学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根据小学生对数学问题掌握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