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萍
音乐以优美的旋律美妙的声音表达内心情感,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音乐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音乐影响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小学生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育鉴赏能力、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和社会交往价值。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该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共建和谐音乐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音乐之美,在于聆听、欣赏与表达,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并鼓励学生能积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并表达音乐的美。
小学生有意注意正在发展,教师要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视觉,提高注意力,再用美妙的音乐激发听觉,视听结合,促使学生进入高效的音乐课堂学习阶段。比如音乐教学《春之歌》中,教师一开始先介绍孟德尔松这位作曲家,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孩子们领略春景,草地上嫩绿的小草蓬勃生长,山坡上粉红的桃花竞相开放,接着《春之歌》音乐缓缓响起,优美的旋律、应景的画面,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之中。在分段欣赏音乐后,教师发现孩子们有听音乐表现的欲望,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用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表现小草发芽、花儿开放、春笋长高等春天的美景,孩子们纷纷参与想象与创造,有的单独听音乐进行个人表演,有的两人一组一起合作表演,大家一起相互学习、交流讨论,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与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提高,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视听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表现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创编的歌曲,积极调动学生的创编兴趣,让他们在感悟音乐的同时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小学二年级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创编时,教师示范怎样创编,教孩子们从地域风光、丰富的物产等方面思考歌词,改编歌词。比如有的学生这样创编歌词,将新疆改成陕西,歌词变成陕西是个好地方,秦岭南北好风光,富饶的陕南瓜果香,关山牧场放牛羊。歌曲押韵,富有节奏感,歌词内容贴近实际,充分展现了孩子的知识储备情况,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探索精神,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与美感。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音乐欣赏变得可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音乐欣赏是相对薄弱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视听结合,使得各种器乐演奏都进入了孩子们的视野,极大地充实了孩子们的音乐知识,也使得音乐课堂更加和谐。
比如孩子们在看了《十面埋伏》的电影后提出要欣赏《十面埋伏》这首古典音乐,教师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需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古代的楚汉相争的战斗画面,结合琵琶曲演奏的《十面埋伏》,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孩子们一方面惊叹于古典音乐的美,升起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了解了琵琶这一传统乐器,升起了学习民族乐器琵琶的乐趣。又比如《彼得与狼》是一首西洋乐曲,教师出示画面长笛、双簧管以及单簧管等多种西洋乐器,孩子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聆听西洋乐器发出的声音,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加深了学生对西洋乐器的理解,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扩散了学生眼界,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视听结合,用多种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活动,活跃学生思维,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巧用多媒体技术,扩大学生眼界、丰富学生音乐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