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煜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一特定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实施统一性备课、统一性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它能够打破原有较为分散的知识讲解模式,注重教学整体性、联系性,引导学生将混沌的知识框架加以清晰明了,最终实现全面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进行整体性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教师的考察和审视,对特定单元的内部知识结构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此理解的指导下对课本单元中的内容进行科学的结构并重组,从而形成最适合学生理解的知识序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中,学生要学习到如何计算各种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在针对这一单元进行完充分的了解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判断下进行结构的重组。本单元首先讲述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后才是三角形的面积,但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平行四边形的频率要较接触三角形频率低,因此教师在进行结构重组时,可以将三角形这一节放在平行四边形前面进行讲解,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进行整个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通用式讲解。教师可以先讲解面积的由来,告诉学生多边形的面积一般是由底×高得来,但三角形较为特殊,它的面积只有底×高的一半,待教师向学生讲解完原理过后,教师就可以接着叙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刚才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式,那么大家看一下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此时就会通过思考,说出自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猜想,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这样就让学生由接触较多的三角形图形逐渐过渡到了接触相对较少的平行四边形图形,从而以较为缓和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教师通过审视内部结构,结合自己对本班同学的知识掌握水平的经验性理解,可以将课本中固定的教学顺序打破,从而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有效地节省了学生理解较难知识的时间,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还需要教师在主干知识体系之外,为学生梳理散落在课本各节的零散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对课本知识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记忆和理解。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中,学生对这一单元的主要学习精力放在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主干知识学习中,这使得学生往往会忽略一些较为基础的零散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梳理零散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一整个单元后,通过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重要知识点,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我这里有一个长方体,它的这个叫作什么?”教师指向长方体的棱,此时学生就可能在回答时出现错误,将“棱”说成“边”,此时教师就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再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面和顶点的提问,让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点完全吸收。教师继续询问学生:“大家认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呀?”学生此时可能会认为两个多面体是两种不同类型,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正方体其实是长方体中特殊的一种,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通过教师引导下的知识梳理,学生对较为零散的知识点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迅速将零散知识点记忆吸收,有效促进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搭建模块框架,使其在学生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这点需要教师尤为细心的辅助指导,使学生构建自己理解数学知识的网络,从而促进数学学习。
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中,学生要学习到与分数有关的各种知识点,此时分数庞大的知识体系,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搭建模块框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述分数的意义,其本质是两个数之间的除法,因此这就为其限定了范围——分母不可以为0。然后教师再为其讲解分数的类型,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种,讲述完定义和分类,教师就要开始讲述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变换形式,在这其中要通过大量的联系进行分数基本性质的训练,其中较为突出的重点是如何给分数通分,如何让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通过教师板书知识点的标题,学生就可以将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样一整个过程完成后,学生就完成了对分数这一单元的框架搭建。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完知识点的补充后,学生就完成了整个知识体系的梳理,有效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搭建模块框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更为关键的是它能以自身的逻辑性让学生浸润体系化、条理化的氛围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在数学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未来期待有更多学者针对这一方向和领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率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插上助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