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9月担任社区书记以来,我带领党员群众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上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荷花社区建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城市中心西移,征地拆迁、信访维稳、党员群众到社区办事路途较远等矛盾集聚。面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将党建红色元素融入网格化管理的想法,率先在全区探索“红网格”基层治理模式。
为了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荷花社区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用房、党员中心户庭院,打造以春园巷为代表的6个“支部微家”,并配备“一格一长一专两兼”的工作团队,搭建起党务、政务、便民服务平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组织生活、享受便民服务。此外,我还带领党员群众深度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大党委”运行机制,使人力、物力、财力都向社区集聚,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的转变,有效壮大了服务力量。
同时,我们号召广大党员带领群众投身志愿服务,精心选育了30多名党员“小网红”,并建立“时间储蓄银行”机制,让志愿者们的时间付出得到相应回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荷花社区志愿者已达500余名,“时间储蓄银行”存储时间超过23万小时,实现了“社区服务我出力、社区发展我受益”的良性循环。
荷花香满池,鱼水共相依。如今,一个百姓“荷”谐安定、党群亲如一家的新时代社区已初步成型。未来,我将继续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换来群众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