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君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浙江温岭 317507)
从内容角度分析,小学阶段的语文素养可以分为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两个部分。语文能力是由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组成的;人文修养分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我修养。结合语文素养的构成因素分析,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他们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先要明确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再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应试倾向是最不明显的,因为语文学科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联系不明显、不直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体验,确保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如果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文知识,不仅会影响到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阻碍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形式灵活、内容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只有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相结合,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1]。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无法基于自己的想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还会让小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感和抵触心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将他们划分为综合素质相近的不同学习小组。在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提出问题:“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分别有怎样的景象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潮水,你会选择哪个词呢?”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自然能够对文章内容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2]。
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是组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元素。教师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获得更多元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带有明显的角色区分。教师在讲解这类课文时,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3]。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西门豹、巫婆、老大爷和官员等角色,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重现课文内容。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让小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教材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是分不开的。小学语文教材汇聚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中有很多优美语句是值得学生收集和记忆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一些文学素材,不仅能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还对他们人文修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更有助于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有大量描写爬山虎细节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文章对爬山虎根茎的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的描述快速想出爬山虎的实际外貌。教师可以以这篇文章中的描写为模板,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写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其实,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内容可写,写出的作文只有几句话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乏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学习作者的思路,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学生只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并经常进行写作训练,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由于学习习惯与成长环境的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明显的不同。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是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就很容易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体验,甚至会使这部分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吸收,进而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进而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4]。
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课堂提问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渗透分层理念的良好策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渗透分层理念,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课文《麻雀》的课堂提问环节为例。对于语文综合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基础语文技能,如可以让学生对某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总结,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段落内容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而且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信心。对于有一定语文基础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炼文章中的关键点:“文章中描述的小麻雀是十分弱小的,那么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小麻雀的弱小呢?”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分析,把文章中的“嘴角嫩黄”“长着绒毛”“刚出生不久”等词语找了出来,同时促进了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基础好且语文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蕴含的哲理等,还可以结合以往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加深对他们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进而为学生带来更有价值的语文学习内容,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