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2021-11-22 18:11郑丽娟
名师在线 2021年8期
关键词:可视化水资源导图

郑丽娟

(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福建莆田 351131)

引 言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思维可视化是运用一些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出来,使之变得清晰可见,更加有助于人们的理解和记忆。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其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发展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属于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的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及判断[1]。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受现有条件的限制,一些表现人地关系的现象无法直接搬至课堂上。为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教师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直观化的情境,把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由此实现思维可视化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则“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让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有关水资源的问题:“什么是水资源,分布如何?为什么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怎么合理利用?”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厘清与把握本节课的条理与框架。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组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水污染等图片,使学生在思维可视化辅助下探讨问题:“如何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水资源同人类的关系,并分组讨论和制订一些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计划。在思维可视化教学中,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发展了他们的人地协调观念。

二、借助思维导图优势,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属于地理学中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即动态、系统、全面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通过图文并重技巧的运用,把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显得可视化。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展示知识要点,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使其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和作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

以“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利用思维导图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确立以“天气系统”为中心关键词,第一分支为锋面系统,又分为暖锋、冷锋和准静止锋;第二分支是高低压系统,又分为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两个分支再共同辐射出概念、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天气特点,由此清晰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涉及锋面和气压概念,并询问学生:“什么是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同步播放锋面动画,引领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与形成,并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使学生综合观察、分析和思考冷暖锋对天气影响的异同。之后,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综合研究高低压系统的相关知识,借助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

三、运用可视思维工具,加深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中基本的认知方法,是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包括区域内部与外部两大部分,其中以分析区域内部发展优势和存在为基础,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措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运用图示技术把不可视的思维可视化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等方式认识区域特征和人地关系。

比如,在教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展示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并思考“城市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由此顺利引入新内容。接着,教师出示本市的各个功能区,使学生指出本市的功能区主要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在可视化思维工具辅助下,逐个分析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形成原因等,研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进而加深学生的区域认知。

四、尝试绘制可视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

学生学习地理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会用地理眼光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并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高中地理教师在思维可视化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尝试动手绘制一些可视化的思维图示。这既能锻炼学生的绘图实践能力,也能使学生以自主绘制的思维图示为导向,指导自己开展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的认知、发展核心素养[2]。

例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一组长江沿岸的地貌景观,包括青龙瀑布、三峡、河湾、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同时解释这些地貌都是经过河流作用形成的,按成因可以分为侵蚀与堆积两种。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研究虎跳峡、三峡、荆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特点及成因,分析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原因。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调查本地的河流地貌,绘制出相应的计划图与地图,分析、判断属于哪种地貌类型,使学生学会分析河流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锻炼其地理实践能力。

五、结合插图练习解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高中地理教材中除含有大量的文字,还有不少插图,包括地图、等值线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及三维立体图等。由于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可视化思维工具,因此教师可借此指导学生进行解图和读图训练,使其发掘和找出图中蕴含的地理信息,进而锻炼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促进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一节时,教师先播放中国高铁飞驰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感受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速度,之后指导他们学习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它们的运量、速度、运费、灵活性、连续性、投资和受自然影响情况等,使学生分析如何根据货物的数量、性质、运距和价格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中国交通网地图》,并让他们分组讨论“我国交通网布局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然后,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山地交通线景观图等,使学生说出交通线分布特点。最后,教师以南昆铁路为例,指导学生结合我国西南地区地图说出南昆铁路沿线的地形情况,培养其读图分析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时,教师需想方设法将不可视的思维变得可视化,辅助学生高效学习,促进他们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终身学习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可视化水资源导图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思维可视化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