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2021-11-22 18:11叶红珍
名师在线 2021年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命

叶红珍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福建建瓯 353100)

引 言

在教育部门发布的很多文件中都提到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要求将生命教育的开展视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一。这一要求反映了国家意志层面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简单来说,生命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将教育变成对学生生命的关怀,使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的开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使个人价值、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有机统一。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性学科,自然要承担起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1]。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然后利用恰当的方式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这样一来,可以逐步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基本层次

生命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活动,而这一活动需要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具体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基本层次。第一,依据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学生对“生命”这一概念会逐渐产生很多的疑问。所以,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道德与法治学科将“生命是否可以永恒”这一比较沉重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初步的思考中认识到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从而使学生形成敬畏生命的意识。第二,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生命认知之后,道德与法治课程将“爱护生命”设置成了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在爱护生命的教育中,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并思考保护生命的有效措施。第三,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追求更加有价值的生活。基于此,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并确立人生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延伸学习范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立足点。为此,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依据,并且要结合教材主题选择一些辅助性的学习资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生命价值内涵,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有效扩大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影响[2]。

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及努力克服困难的人生态度。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一节主要包括“生活难免有挫折”与“发掘生命的力量”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逆境与挫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学习一些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完成课堂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笔者从一些经典的书籍中引入了与挫折有关的学习资料,如《用脚飞翔的女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与探讨,学生汲取了课内外文本的思想精髓,对正确挫折观的养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注重直观感受,促进感性认知

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落后,对生命内涵的认识也比较浅显,所以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生命教育内容,有时难以准确理解。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生命教育内容通过十分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逐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

通常来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直观化的生命教育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形式。第一,生命叙事法。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有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方法既包括学生对自己生活经验与生命经历的感悟,也包括对他人生活经验与经历的体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尝试让学生讲述自己经历或者听说的真实的生命事件,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第二,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进行活动[3]。为此,笔者会根据生命教育的不同主题创设具体的情境,从而在表演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第三,影视赏析法。影视剧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很多影视剧中也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生命思想内涵,如《阿甘正传》《活着》等。总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学生感悟

正如前文所述,生命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活动。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把生命教育的内容穿插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一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活动效果,从而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

例如,在“生命的思考”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组织了2~3 次主题实践活动,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活动准备。第一,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备,并尝试邀请一些经历过逆境的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主题演讲。第二,联合其他道德与法治教师将班级与学校中的黑板报、宣传栏等换成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并对学校环境的布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在学校中营造一种生命教育的氛围。第三,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文景观与地域特色等优势,将校外生命教育资源引入主题活动中。笔者通过主题实践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促进了生命教育中各项目标的落实,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实施效果。

(四)联系现实生活,引导深入反思

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才能突显出生命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在完成课内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生活背景中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从而真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例如,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惜福”的意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以“亲情之爱”为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深情。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感恩父母的观念,笔者组织了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父母的恩情。在这种生活化的生命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生命教育相关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 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视为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生命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的结合点,要利用恰当的手段将生命教育的内涵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还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保障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命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