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菏泽职业学院 李琳
在新建高校财务管理中,基建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监督始终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新校区建设资金流量大且周转速度快,面对建设项目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形势,新建高校基建财务要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符合高校基建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制。首先,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核算的过程,而且有很强的政策性要求;其次,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涉及面广,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最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财务管理人员在熟悉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度和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才能科学高效调配资金。
(一)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环节有些薄弱。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育高等人才,而对于非长期性、非主营的基本建设工作有所忽视,如何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损失和浪费等问题成为薄弱环节。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益,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基建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现实中存在不易操作的情况。随着基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基建资金已由原来的国家财政拨款逐步发展为国家拨款、地方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学校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元方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基建活动的内容更为复杂,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要求更高。现行制度有些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项目变更缺乏论证、基建投资变更随意性大、投资效果不理想等。
(三)基建财务管理的机构不健全。有些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基建财务核算机构,未配备专业财务人员,或是财务机构独立性差,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
(四)基建工程环节与财务管理环节存在分离现象。基建财务管理很重视对资金款项的严格核算而轻视对基本建设项目规划和概算的了解,缺乏对基建项目预算控制、招标管理、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等关键流程的参与,使得财务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表现在工作中就是项目计划被概算超越,概算被预算超越,预算被决算超越的“三超”现象出现和工程款支付比例不正确等。
(五)财务人员缺少对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和建筑施工方面知识的了解。由于对造价和建筑施工方面知识的缺乏对造价定额、取费标准等没有准确的判断,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六)基本建设项目的过程控制不被重视。大多高校只看重对建设项目结束后的事后决算审计,忽视了在项目实施中的过程控制和事中审计,使得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松软散而流于形式。
针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上述问题,为有效利用资金,降低成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管理:
(一)要提高领导者对基建财务管理的认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高校应设立独立于基建管理部门的财务部对基建工程进行财务管理。保证财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校内基建制度的落实,并对基建管理部门审批付款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
(二)将财务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由于基建项目的特性要求,基建财务管理必须与工程过程管理紧密结合,基建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基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到竣工结算交付的整个过程。只有将财务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职能,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财务部门要进行预算审核,以此作为控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进度制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参与招投标过程中,要将配合不力的单位拉入“黑名单”,为项目顺利进行铺平道路。在项目竣工验收时,财务部门要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各类费用归集和债权债务的整理清偿等,真实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情况。
(三)严格基建计划的编制。高校基建计划是国家基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建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在制定基建计划时,要听取广泛意见,与项目使用者进行沟通,对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编制年度基建计划要考虑以前年度完成情况,相似类型工程项目的单方造价等情况,与计划年度的项目建设规模和各种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预测做比较分析。基建会计人员应参加招投标及合同的签订工作,了解整个工程的造价及与财务相关的信息,监督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有无超标准的现象,监督款项支出资金的用途是否合理,以提高投资效益。工程完工后,对工程决算也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及时与施工科、材料科、水电科对账,确保决算中应扣除的项目准确无误,内容完整。结合已完成工程的工期、工程造价以及未完工程的形象进度数据加以分析,将有关数据提供给领导做编制年度基建计划的参考。严格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支付比例,严防超付现象的发生。
(四)高素质的基建财务工作人员是完成财务管理的保证。要努力加大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地优化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架构,使之成为政治素质良好和职业道德优秀的现代型财务管理人员。追随时代的要求,使高校基建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业务能力日臻进步,向“广深型”和“多能型”的方向发展。高素质不但要求基建财务人员熟知基建项目的一般程序和施工方面的基本流程,而且还需完整掌握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的政策法律规范、了解建筑学、工程技术学、工程项目概算、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招标、工程投资计划和步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从传统核算型会计人员到现代复合型(即核算型和管理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质变,通过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开创精神的高水平的人才,为高效、优质地完成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五)强化监督,保障执行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的刚性细化过程控制管理。对重点建设项目还需要开展跟踪审计,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施工材料、变更洽商等适时控制,合理有效地安排资金。基本建设过程中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强化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预算,把分部分项成本细化到实处,对超概算、超预算的支出要加强审批。结合基础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项目概算为依据,将预算数落实到具体明细工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工程施工中发生的不在预算之内且不可预见的支出项目,可以实施弹性预算控制,对那些支出内容严格审批以核实超支范围和超支程度。通过细化过程控制可以及时掌握各项工程从项目设立开始到项目竣工决算结束的完整项目核算过程,清晰体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从第一次支付的预付工程款,到各期工程进度款,再到工程竣工决算造价的各分阶段情况。细化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基建工程进度款到工程竣工决算造价的各阶段情况、细化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基建工程明细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了整体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的严肃执行。为了保证预算顺利执行,应定期或不定期向校备会报告,向校领导反映并报送各类基建预算执行情况。
(六)严格执行造价审计控制。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要严格履行其职责,针对基本建设的特点,进行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对工程的决算实行“初审、复审、终审”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沟通协调,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由监理工程师和工程部工作人员对施工单位送来的图纸、设计变更记录、现场工作记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招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要求提供的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计核查,为准确核算工程成本提供一手材料。复审由财务人员联合校内审计人员对初审的数据进行复核把关。终审则由高校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则据此作为结算的依据。
(七)健全基建会计规章制度。高校财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建财务部门或专职基建财务人员,建立单位基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使各级岗位权责明确,充分发挥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基建工程管理的功能,对基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使基建财务账目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业务的基本信息。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是彼此相联的统一整体,只有把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贯穿于基本建设投资活动的始终,才能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基本建设的最佳投资效益。
(八)创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职能。传统的高校基建财务活动大多是记账、报账等日常性的被动工作,随着基建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基建财务人员要勇于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模式,向管理型会计转型,财务人员应当走出办公室,深入社会、深入现场,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熟悉生产过程,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参与基建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真正体现财务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管理与监督作用。
总的说来,工程建设能为高校奠定长足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将关系到高校的后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促使我们加强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同时高校自身也亟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新时期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很多复杂的新情况,努力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才能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