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526亿元 同比增长14.5%
财政部11月19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526亿元,同比增长14.5%,比2019年同期增长8.2%,符合预期,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前10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665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6861亿元,同比增长14.1%。从财政支出看,前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96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长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7%。全国基层“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教育支出28959亿元,增长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645亿元,增长3.4%;卫生健康支出15570亿元,增长2.3%。截至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35130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7578亿元,发行进度为76%,主要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发挥了专项债券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摘自经济日报)
10 月份CPI同比上涨 1.5%PPI同比上涨 13.5%
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10 月份主要宏观指标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和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10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5%,涨幅比上月扩大 0.8 个百分点,环比上月持平转为上涨 0.7%。其中,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上涨 16.6%,影响 CPI 上涨约 0.34 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10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 13.5%,PPI 与 CPI 同比涨幅的 " 剪刀差 " 扩大至 12 个百分点,创下新高。随着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的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 PPI 向 CPI 传导。(摘自新华社)
前10个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2.2%
海关总署11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3.4%。其中,出口1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2019年同期增长25%;进口14.1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1.4%。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比2019年同期增长2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从贸易伙伴来看,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从进出口商品类别来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外贸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个月的进出口增速也超过了20%,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外贸发展的活力与韧性。(摘自经济日报)
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
近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其中新增减税7889亿元,新增降费1212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联席会议扎实推进惠企政策落实、健全化解拖欠问题长效机制、整治涉企违规行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其中,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推动清偿欠款超过百亿元;截至10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收费单位6.5万家,退还企业24.6亿元,罚没2.6亿元;今年国家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之前的75%提高到100%),扩大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推动降低部分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关税,进一步为制造业企业减税降费。企业期盼政府进一步延续惠企纾困的政策举措,加强要素保障和价格监管,并规范一些地方行政行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摘自中国经济网)
压实“看门人”责任 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监管层持续强调应压实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看门人”的责任,强监管信号不断释放,今年以来共有75家中介机构(含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被证监会或地方证监局以及交易所处罚133次,其中行政处罚15次,非行政处罚14次(含重点关注、出具监管关注函、出具警示函,记入诚信档案等),行政监管措施104次(含监管谈话、警告、责令改正、限制业务活动等)。专家表示,对于中介机构的监管更加严格、细致、可执行,有助于提升监管有效性,夯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基础。11月19日,证监会就《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和《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进行修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2号—财务类退市指标:营业收入扣除》等一系列指南,进一步强化年审机构的把关责任,强调了对审计机构的核查要求,继续压严压实审计机构责任。(摘自经济参考报)
康美药业一审判决出炉 为中介机构和“独董”敲响警钟
据广州中院 11 月 12 日的一审判决书,康美药业需对 55326 名投资者承担 24.59 亿元的赔偿责任,康美药业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及5名直接责任人员、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全部连带赔偿责任,其他在案涉财务报告中签字的 13 名董监高承担 5%~20% 范围内的连带赔偿责任。其中5名独立董事也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摘自证券时报)
风投仍青睐中国科技初创企业
《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2日报道,前三个季度,投资者对中国初创企业的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75%,达到1650亿美元(约合10560亿元人民币)。这一投资总额已高于2020年全年,并有望打破2017年创下的最高纪录。报道称,中国国内股市今年充满活力,这可能是支撑风险投资活动增加的另一个因素。毕马威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A股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了创纪录的资金。上海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等以科技股为主的市场表现尤为出色。资金仍在不断流入互联网行业,不过投资者将越来越重视实际利润,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相对放任初创企业大把烧钱。(摘自腾讯网)
中国风电巨头策划进军美国和欧洲
彭博新闻社11月4日报道,中国的风机制造商凭着惊人的安装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现在这些风电巨头也希望在迅速增长的全球需求中分得更大一杯羹。包括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远景科技集团、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在内的公司现在正计划投资海外工厂,想从维斯塔斯风力技术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欧美竞争对手那里争夺市场份额。报道称,随着全球风能需求的激增,竞争正在升温。从欧洲到印度和南美地区都在扩大可再生能源设施的规模,以帮助实现有进取心的气候目标,美国总统乔·拜登为美国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使海上风力发电量增至30千兆瓦,而中国风机制造商已经表明,它们能够在规模和价格上展开竞争。(摘自网易网)
全球最大自贸区明年元旦诞生
《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11月3日宣布,由中、日、韩、东盟十国等15个国家共同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率先生效的范围包括已完成核准程序的日本、中国等10个国家,一个巨大经济圈将在亚太地区诞生。报道称,RCEP虽在零关税覆盖率上不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但也高达91%,它包含禁止强制企业开放源代码等具体规定,规则相对CPTPP更易接受。RCEP域内人口数约为22.7亿人,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6万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球的30%左右。RCEP是日本与中国、韩国缔结的首个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个覆盖亚太地区的巨大贸易圈,许多跨国企业都将生产基地设在此范围内,其生效将大大促进域内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也可帮助企业重组供应链。(摘自新浪财经)英国通胀水平达10年来最高 或将强化其央行加息预期
路透社伦敦报道,10月份英国通货膨胀水平达到10年来最高,这将强化人们对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加息的预期。报道称,英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2%,高于9月份3.1%的同比涨幅,据估计主要的上涨压力来自电力、天然气和其他燃料。预计英格兰银行将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重创全球经济以来全世界第一个加息的主要央行,普遍预测英格兰银行将于12月16日加息。(摘自光明网)
供应问题和需求降温 将导致全球货物贸易放缓
世界贸易组织(WTO)11月15日表示,全球货物贸易因生产和供应中断以及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降温而放缓。全球货物贸易曾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最初冲击之后出现过一次大幅反弹。世贸组织发布的最新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11月份指数跌至99.5点,接近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基准100点,8月份为110.4点。此晴雨表是一种数据组合,旨在预测全球货物贸易的中长期趋势。报道称,晴雨表所有成分指数都出现了下降。其中,汽车产品指数跌幅最大,只有航空货运指数高于趋势。世贸组织表示,最新指数大致符合其对今年货物贸易量增长10.8%、到2022年增长放缓至4.7%的预测。(摘自参考消息网)
全球芯片短缺或持续到2023年
《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8日报道,全球芯片短缺持续已近一年,或将持续到2023年。全球半导体短缺状况正在持续恶化,等待时间延长,买家囤积产品,潜在终端在明年完工的可能性更小。需求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放缓,供应路线阻塞,不可预测的生产中断重创了已经满负荷运转的工厂。报道指出,规模达4640亿美元的半导体行业一直未能跟上步伐,导致各行业收入都在受损。痛苦正在从最初受影响的企业——如汽车制造商和家电制造商——蔓延至其他产品制造商,例如医疗器械和烟草。跟踪手机出货量的美国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称,由于芯片问题,智能手机行业同比仅增长6%,仅为今年早些时候初步预测的一半。(摘自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