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探讨

2021-11-22 15:45马翠芳泰安市肥城市水利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0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事业单位

马翠芳 泰安市肥城市水利局

一、引言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开展,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已刻不容缓。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手段,其开展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维持社会秩序。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不规范,这就需要大力度完善内审制度、优化审计环境,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积极作用。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指为确保单位完善治理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内容上主要从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活动入手,进行全单位的监督、评价的内部活动。

(一)内部审计的特点

内部审计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包括独立性、权威性和广泛性,内部审计一般涵盖事业单位的整个内部,对接内部工作业务,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公正和独立的分析与监督,在内容上审计过程涉及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层面。

(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审计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利用内部审计机制,能够发现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财务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从而实现单位财务的可持续化和高效率化发展。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持续健康运行。其次能够发挥制约监督作用,避免权力滥用,利于领导班子的廉政化建设。

三、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内部审计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单位实际情况。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忽视

单位领导重视度不足是造成内审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原因之一。由于内审工作短期作用相对而言不明显,无法在短期内为单位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因此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只是简单的认为审核本单位的财务账目,认为它是可有可无或者是专门挑刺找麻烦的部门,在工作内容上只是偏向形式主义,对单位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实际上形同虚设,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明确,职责不清

自1984年,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但是不太成熟,2018年审计署审议通过《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11号令)(被审计监督对象应依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在内审的领导机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方面予以明确。)根据调查,当前在事业单位内部还未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专职机构或承担内审职责的内设机构,相关的审计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少数设立该机构的单位,内审工作开展的也不够规范,审计质量较差。另外内审法律法规在很多新问题上没有明确标准,导致内部审计时缺少有力依据,这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也只能从以往的经验和主观意识对问题进行判断,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依靠,难免会出现错误或纰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发挥其作用,缺乏权威性,增加了内部审计中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大多数事业单位配备的内审人员都是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审计法律知识和相应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也没有参与系统的业务培训,发现不了深层次的问题,无法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审计质量不高。尤其是一些内审人员是单位的老会计,知识陈旧,对电子做账系统不了解,根本不适合内部审计工作。

(四)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内容上依旧停留在财务工作的辅助上,只是重视账项的基础审计,检查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情况,纠正违规情况、记账错误等,无法进行全面性的监督,只能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潜在的风险往往被忽略。内审时,在年度、支出项目的审计往往进行抽样,通过所抽取的支出项来估量本单位的整体收支状况,很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增加审计风险。例如,水利行业涉及的专项资金涵盖水土保持、农村饮水、水库移民、中小河流治理等多方面,往往检查项目时,只能从中抽样选择,主观随意性较大。

(五)内部审计程序规范性不足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选取的数据往往根据审计任务划定的,往往没有结合往年的财务数据或相关的审计汇报结果,追溯性较差。此外,审计按时间节点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不过,目前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连续性差,一般只关注事后审计,没有将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囊括在审计门类中,这造成了审计的片面性,严重降低了审计质量。

四、强化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意识,强化领导重视

首先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促进其内部单位的传播与宣传,要让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层认识到审计工作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或缺性,从而在后续的工作安排上将内部审计工作囊括在其中,提升整个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因为只有内部领导高度重视才能给内审人员人员足够的余地,积极开展内审工作,真正使内部审计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另外,领导正确重视度的提高对于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关键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下层工作人员正确思想意识的建立。领导者需要在多项会议以及文件中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要对目前的审计工作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判定目前审计工作的不合理性,辨证听取基层工作者建议,以此提升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

(二)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防范审计风险

完善的审计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改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自下而上的监督,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促使人员按制度办事。因此,事业单位要以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法规和审计准则。通过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责任者,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薄弱的环节和重点性的工作进行量化与细化分析,从制度的源头起步,预防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滋生。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的内审人员

事业单位要建立相对专业和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机构组成部分包括审计委员会以及各审计人员,以此保障整个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另外还需要注意内审机构要与事业单位中的纪检监察部门和财务部门相协调,尽量保证工作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由负责人直接领导,并对其进行汇报。保证内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同时,事业单位要配备专门的内审人员。依据“加强、改进、发展、提高”的总要求加大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对于审计法律法规制度的了解,还要注意审计人员要紧跟目前的技术手段,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工作的风险防范意识。时刻保持审计工作中的警惕性,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抵御不良诱惑,减小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四)完善审计流程,创新审计方式

规范内部审计流程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从单位主观层面上降低审计风险,以此提高审计质量。从审计计划、下达、实施、审计报告的出具、审计质量责任阶段等方面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持续推进到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确保各个审计环节的独立性及权威性。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做好审计资料的调查取证,并将工作底稿等审计资料保存完整。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还要具有连续性。一方面体现着数据的连续性。例如,对某个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要紧密结合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专项审计及巡查整改情况等进行分析,做到查缺补漏、不留死角。另一方面体现在审计时间节点的连续性上,从内部审计的规范操作和流程来看,事前、事中、事后审计都是重要环节,为此要注意审计的全面性,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手工翻账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新审计方法已成大势所趋。积极创建电子信息平台,搜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在审计过程中进行关联分析,真正做到查深查透。例如,2013年审计署开展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采集的数据清单中涉及房产登记数据、机动车登记数据、保险金及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数据等;2020年度某审计局开展的水利项目审计中,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公益性或者经营性项目的界定、河湖划界矢量图数据等也逐一分析。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预防腐败,保证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促使自身良好持续的发展。但目前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增大了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鉴于此,事业单位在内部从上到下,从制度体系、人员素质、程序方法等多个方面规范建设,对目前所拥有的机构体系以及体制机制要进行全面的完善,并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大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利用目前的媒体资源和信息技术模式构建电子审计平台,从而提升总体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其的重视程度,切实赋予内部审计人员足够的权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障内部审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将风险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更加稳健快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事业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