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洋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我国对校本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重要性受到了学者们的深刻启发和认可,已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程序和影响因素。国内学者王岐富、曾小玲在《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一文中,针对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成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团队和体育学科团队负责人。加大市级教育经费投入。为此本文着重提炼体育课程的内容,选择深受中学生喜爱的篮球课程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的校本实施和内容体系。
本文以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篮球课程校本化为研究对象,对高中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该校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随机抽查,进行调查。
1.文献资料法
以中学篮球校本课程、体育课程校本化为关键词,在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相关论文21篇,充分了解体育课程校本化的历史轨迹、研究背景以及现状,同时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对省内体育课程专家进行了访谈,对信阳市部分中学体育负责人、基层体育老师以及在校中学生进行访谈。通过专家学者挖掘篮球课程校本研究的理论资源,听取学生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感受。为本研究提供可行的研究依据。
3.问卷调査法
本次研究对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占93.5%。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用软件对实验前后测得的篮球技能、专项体能得分、情绪量表、运动自信心量表等相关测试指标进行统计处理。
5.实验法
对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篮球校本课程实验研究,任选一名篮球教师的班级,按照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的原则,随机将该班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开展篮球课程校本教学的实验研究,合理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采用领会式教学方式以及多元化评价法等。对照组仍遵循常规传统教学和评价。通过实验后,篮球技巧、专项体能、一般体能、情绪量表、运动心理等相关测试指标对比分析验证了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篮球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
1.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已在信阳市部分高中基本实施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完善国家、地方与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和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研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信阳市部分县市开展了三级课程管理试点教学,部分学校根据办学条件和本校实际情况,探索实施体育课程校本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一项略显雏形的体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系统的课程理念作为支撑,以实践经验为导向。结果显示,所有学校均已实施校本体育课程,所有学校均处于制定和实施阶段,所有学校均计划实施校本体育课程,所有学校尚未实施校本体育课程。
2.体育教师对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理解略显不足
通过信阳市45名体育教师对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认识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8.7%的教师了解情况良好,29.5%的教师理解情况良好,27.4%的教师理解情况一般,14.4%的教师不太了解,12.2%的教师不理解,7.8%的教师目前不知道但想知道。对相关老师进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哪三级”时,一些老师仍然不知道正确的概念。调查结果表明,自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立以来,个别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含义仍不了解。从该管理体系确立以来,普遍认为了解该系统的人数比例应该很高,但调查结果表明,只有部分教师才能理解,在现实中表现出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即使学校推出了校本化体育课程,体育教研组组长和部分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老师较为熟悉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其他体育教师不太熟悉甚至不了解。通过调研发现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体育教师,为此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要与时俱进。
3.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培训有待提高和普及
体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不能满足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对教师校本培训的调查和统计中,发现一些教师参加了相关的校本培训,一些教师希望参加相关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由此可知,市、区和学校层面的校本培训需要在信阳市的辐射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在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方面均有待提高和普及。通过对参与校本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部分体育教师非常愿意参与体育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这说明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能够实施和普及,但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课程的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否则会限制体育课程校本化的发展。意识是能力的保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师,作为实施校本体育课程的主体,虽然他们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实施校本体育课程的意愿,但他们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课程意识,这就需要当地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从课程建设者的角度开展系统的校本培训,加大加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培养教师强烈的课程改革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存在一定的绝对性和片面性
科学合理、公平、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他们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本文对评价主体选择的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选择教师评价,选择学生相互评价的相对较少;对评价内容选择调查显示,全部教师选择“专项体能”和“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体育参与”的选择与前者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对评价主体评选结果和评价内容的分析,第二阶段课程改革的精神已经深入到部分体育教师的心中,表现为突破传统评价模式框架进行改革创新的尝试,但仍有部分教师在遵循传统的评价方法。课程的实施旨在实现多样化的课程目标,最终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考虑体育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和“外”综合素质的发展,学习评价主体由单一向多方位转变,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营造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为此,在校本体育课程实施中,构建一个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信阳市已实施校本体育课程的学校调查分析,总结出体育校本化课程的实施效果、成功经验及影响因素,可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篮球课程的有效实施,发挥“以点带面”作用,进一步推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
1.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现状分析
在不断实施和探索的过程中,校本体育课程倡导“强化活动课”的课程结构改革。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建校以来,完成了多次课程改革,为学校新课程改革中后续的课程管理体系改革提供了依据。结合学校体育实施校本课程的特点及其丰富的项目内容,可知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体育课程校本化较好。课程项目的设置上分别为足、篮、排三大球。篮球和足球作为两大球类运动,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市第二中学结合自身体育特色项目实施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了健身与健康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促进了信阳市中学体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教师作为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其教师水平是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实施任何课程改革的前提,它的实施对整个课程改革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整体实力较强,这使得每所学校都为校本体育课程实施储备了人力资源,有利于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解决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信阳市中学实施体育课程校本化的成效
学生方面,校本课程的实施归根结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强调学生运动乐趣的体验,培养中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调查得知,实施体育课程校本化,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会运用运动健身的基本知识指导实践,在体验运动的同时又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运动的乐趣能够养成坚持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树立顽强拼搏的品质,提高自身人格的发展。
教师方面,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和开拓者,其身份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发挥及其在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教学专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专业的教师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也有很大差异,这直接影响学生形成什么样的运动技能。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是在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发展和推进的。它不仅是课程观念的变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评价方法的修订,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升华,也是体育教师的一次成功转型。
篮球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学校要以篮球为出发点,继续坚持课程建设与开发,做好篮球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传承工作,确保校本课程的延续与发展;学校要进一步加大篮球氛围的营造,加大学校篮球的推广力度,探索篮球文化,提炼篮球精神,加大篮球场地的建设和投入,满足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要。要不断积累和完善篮球校本化建设,使篮球校本课程符合国家课程管理的规定和要求;符合中学生从事篮球运动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促使篮球课程校本化可持续发展。
体育教师是实施校本篮球课程的主力军。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培训十分重要。学校应当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参加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从而大幅度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加强篮球进校园管理,制定篮球课程校本化建设和实施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研究制定篮球进校园的切实管理和激励措施,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实施和开展篮球课程校本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