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占东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生产准备是指自核电厂核准批复之日起至机组商运之日止,按照满足核电厂投产商运所做的人员准备、技术准备、移交接产工作。根据《核电厂建设项目工程其他费用编制规定》NB/T20025-1010,生产准备预算是指项目业主公司根据项目工程建设模式、生产人员配置标准及进厂计划,为完成上述生产准备工作所发生的费用。按照工程造价划分,生产准备预算属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范畴,由提前进厂费、生产人员培训费、管理车辆购置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役前检查费等组成。
参照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对生产准备预算的界定,结合生产准备实际工作需要,对生产准备预算进一步细分,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生产准备资本性支出,包括管理车辆购置费、办公家具购置费、核燃料采购费用等;(2)直接生产准备费用,生产人员培训费、生产消耗材料、生产设施管理与维护费、生产准备外部劳务及技术支持、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等费用;(3)生产准备管理费用,包括生产准备人工成本、生产准备后勤服务费等;(4)特殊专项费用,包括备品备件采购费、文件体系移植费、役前检查费费等;(5)其他生产准备费,主要包括运行执照申请费、生产准备评估费、场外核应急准备资金等。
由于生产准备工作是一项持续数年的任务,生产准备预算一般按照总预算和年度预算来进行编制,生产准备总预算覆盖期限从项目核准开始,直到全部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为止,对于生产准备任务的投入资源进行总体规划,而生产准备年度预算是对生产准备总预算的承接,并分解到生产准备各个年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生产准备预算编制需要参考如下上游文件:生产准备工作大纲和总体计划;核电厂工程建设进度计划;生产准备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工程设计概算;生产准备预算与工程预算的划分边界;汇率采用项目审批采用的概预算汇率等。
核电厂生产准备预算通常根据其各自特点进行编制,一般有两种编制方法:第一种是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即在国家核准的工程概算范围内,根据核电厂生产准备总体计划任务进行预算需求分析、梳理后进行编制;第二种增量编制方法,即根据以往经验数据,结合预算编制的上游输入文件进行总体优化后进行编制。考虑到各核电厂的技术特点、生产准备模式、人员进厂计划、薪酬体系等存在不同,对于同一个核电集团公司、相同技术路线项目,一般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编制;对于不同核电集团公司或者同一个核电集团公司下的不同堆型电厂,采用第二种编制方法更科学。
参照《核电厂建设项目工程其他费用编制规定》NB/T20025-1010,生产准备预算中的部分预算是在工程费用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费率进行编制,例如办公家具购置费、管理车辆购置费、役前检查费等,其中办公家具购置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费率,对于不同机组容量和建造性质采用不同的费率。
除了能够直接参照标准计算的预算项目外,生产准备预算中的部分预算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测算,对于已经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一般按合同或协议约定金额计取。对于未签订合同或协议的,需要对该预算项目制定计算标准,不同核电集团公司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对于提前进厂费,计算标准为提前进厂费=提前进厂人年数×人工综合单价,其中提前进厂人年数、人工综合单价可以参照各核电集团公司人资部门发布的标准、规定执行。
预算管理部门编制预算编制大纲并下发至生产各部门,生产各部门参照生产准备全周期的预计支出开展预算申报,预算管理部门与生产各部门共同确定生产准备预算总额,并根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和专业部门的预计项目开展时间将费用划分至各年度。每条预算均有具体项目,做到预算编制计划性、科学性、客观性,充分反映生产准备工作的实际资金需求。总预算编制工作完成后,每年仍需根据工程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和生产准备工作需求,编制具体的年度预算,年度预算由预算管理部门牵头编制和审核。
生产准备预算项目繁多,且部分项目与工程费用划分界限不清晰,会给编制生产准备预算带来困难,需要提前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进行约定,尤其对于生产消耗材料、生产设施管理与维护费、生产准备外部劳务及技术支持费、备品备件采购费、役前检查费费等内容进行责任和范围划分。费用归属遵循“谁主张,谁承担”的原则,工程提出需要生产人员支持的设计审查、设计参与、设备监造等发生的直接费用由工程预算解决。生产部门出于将来生产需要提出的参与设计、设计审查、设备监造等额外需求的,发生的费用由生产准备预算支付。
生产准备预算主要是确保生产准备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与保障,生产运营预算主要是满足于机组投产商运后安全生产需求,其主要预算范围包括:人工成本、核燃料采购、备品备件费用、电厂日常运维、管理费用、乏燃料处理费、工程改造费等。一般在某新建核电厂的首台机组商运后,其他机组正在开展工程建设中,有些预算项目归属于生产准备预算还是生产预算很难区分,需要提前制定划分标准。例如当新项目的首机组投入商运后,生产准备人员费用需要按比例逐步转为生产费用。
制定一套生产准备预算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建立由两级成本中心构成的预算体系,生产准备预算管理部门作为归口生产准备预算的一级成本中心,根据生产准备总体计划任务,提出资源配置需求,负责生产准备总预算和年度预算的编制、报批、修订,以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生产各部门作为二级成本中心,负责对其责任范围内的预算进行编制,提出修订建议,负责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和报告,二级成本中心可按照其责任范围内业务分工进行划分,例如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培训项目、后勤采购、备品备件等均设置相应的二级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设置兼职预算协调员,负责统筹协调部门内生产准备预算相关事宜。
预算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编制,即由二级成本中心根据业务计划编制初步预算向一级成本中心申报,一级成本中心进行项目总体平衡汇总后编制形成最终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上下级成本中心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预算的准确性;下级成本中心服从上级成本中心的领导和协调,确保项目的整体利益。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没有预算,不能立项;没有立项,不能承诺;没有承诺,不能支付”的原则,并对整个流程建立配套管理政策使之程序化,对立项、承诺、支付等各环节进行管理,通过立项控制流程、支付控制控制流程来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立项审查主要是审查项目必要性、项目紧急性、费用承担主体以及立项金额。项目必要性审查是立项审核的首要工作,在成本控制不断优化以及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必要性审查更显得尤为重要。立项金额审核主要包括对测算项目发生金额并预计实际支出金额,同时确保费用归属正确,避免其他费用进入生产准备预算。推荐审查主要是审查合同金额合理性以及询价、评标等规范性。项目经过询价、供应商报价以及评标等过程后初步确定中标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前商务部门需要办理内部推荐取得签订合同授权。推荐审查中重点审查合同金额合理性。支付审查主要审查支付文件是否齐备、支付金额正确与否。支付时需要有各种附件,例如验收付款需要附带验收单、劳务项目需要附带人工费用结算单,支付审查时需要审查项目费用计算方式与合同是否一致等。
为确保生产准备预算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需要建立一套预算考核机制来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生产准备预算的执行结果,定期制定预算执行报告来反映预算的实际状态,报告应真实、及时和力求准确,使其成为决策的可靠依据。在预算分析报告中,应该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和图表显示,体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国内各核电新项目从国家核准批复到首罐混凝土浇筑(FCD)的时间长短不一,新项目工程延期会造成电厂前期配置的生产人员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生产人工成本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在项目核准前引入专业化的生产准备队伍以及标准化的生产准备产品体系,减少业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节省人员成本,同时可保证生产准备质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与同行单位友好协商,建立人员培训“手拉手”互助合作关系以及共建共享协议,例如派驻校招新员工在成熟电厂进行挂职培养,利用成熟电厂的培训设备、设施开展人员培养;提前做好运行执照人员的培养及储备方案,控制运行人员培养费用;在设备供应合同中,约定厂家对于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责任要求。
提前介入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审查,使机组设计缺陷在初步设计阶段得到识别及清除,减少接产后的运维和改造成本投入。建立各核电厂备件共享、相互支持机制,通过集约化采购,减少不必要的工具、备件补充采购。在具体的采购执行过程中,合理利用总承包方的设备采购渠道,降低部分专用工具、备品备件的购置单价成本,节约预算支出。
生产准备预算管理是生产准备工作重点之一,建立严格的预算编制与管理流程是提高生产准备预算管理水平和降低生产准备成本的基本要求,是未来生产准备工作科学决策的可靠保障。生产准备预算较好地反映了生产准备的业务需求,生产准备业务与生产准备预算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既要通过业务计划来安排预算,也要根据预算来调整业务的实施策略。随着生产准备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管理能力提升,核电厂生产准备预算管理会更加系统化,对于生产准备资源利用方面将向着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