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牛儿庄采矿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的划分、所有权的行使、资产的增值保值、收益的享有等方面加强监管的专业手段及系列举措。针对各类资产进行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加强国有资产使用、占有、处置、收益管理。然而,有些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资产异常流失问题,主要源于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缺乏顶层设计、管理针对性差、管理流程混乱、管理方法有待创新、管理人才综合素养需要加强。基于此,为解决国有企业资产处置中的现存问题,探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国有企业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机构,为助推国有企业发展党和国家颁布政策条规,旨在引导、敦促、指挥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稳健发展、与时俱进,以预算法、公司法、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托赋予党政决策权威性、实操性、科学性。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例,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基本框架予以明确,规定国有企业资产监管职责,同时推行配套基本制度,这标志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步入体制化改革新阶段。助推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深入调整,在资产合理处置基础上实施党政决策,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党委参与重大决策制度向纵深发展。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渗透改革精神,继而依法加强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处置有据可依,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效果更优,为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2019年国有企业资产(金融企业除外)规模约为233.9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约为64.9万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49.8万亿元。虽然国有资产管理总体向好,但有些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仍存在资产异常流失问题,为此需将党的领导归入国有企业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积极、稳妥开展改革活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综合实力。在防止资产流失前提下有效利用国有资源,保障新时代社会建设事业能顺利展开,持续改进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举措,加大自然资源法制化利用与保护体系建设力度,除保护国有企业“家底”外,还需积极强化资产管理,使国有企业资产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实现提质降耗管理目标[1]。
顶层设计是指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及外部运营环境针对管理战略推行体系予以明确的重要举措,只有顶层设计科学可行才能贯彻落实管理目标,营建和谐稳定国有企业管理氛围。当前有些国有企业存在资产处置管理缺乏顶层设计问题,不仅与外部环境割裂,还未能根据自身发展实况加强调整,因此国企资产处置效率有待提高。
有针对性的管理能确保责权清晰、制度配套、标准可行,细化管理分支,避免管理工作“胡子眉毛一把抓”,使管理活动能分清轻重缓急,能集中管理力量办大事,抓住管理关键,驱动管理体系。部分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管理中存在针对性差问题,未能将管理与不同类型的资产处置需求关联起来,管理范围较大,无法落实到一点,从而降低国企资产处置管控质量。
当前国有企业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需规范国有资产利润分配、交易、合并分立改制等经济行为,履行决策、审批、备案等工作流程,保障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流程合法合规。然而,有些国有企业因管理理念陈旧,对过往的管理经验较为依赖,未能详解国家管理规定,出现国企资产处置流程混乱现象,影响国企资产处置管理成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解决国企管理难题的重要手段,资产处置管理亦离不开方法创新。受管理针对性差、管理思想较为保守等因素影响,有些国企资产处置方法单一,对人力较为依赖,信息化管理程度低,阻碍了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活动良性发展。
管理人才是国有企业提高资产管理质量的“主力军”,这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意识,践行党政决策,掌握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等基础工作理论与方法,能立足实际创新实践。部分国有企业人才综合发展管理体系缺位,期许管理人才自主发展,加之绩效考核、监督管控等制度有待优化,使国企资产管理人员存在综合素养不高问题。
为规范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机制,改进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因此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实施细则》《国有产权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营建法制化资产管理氛围。在资产法、公司法及《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支持下加强资产处置管理顶层设计,将国家对国有企业各类投资所形成权益的一切资产均纳入设计范畴。在关注资产处置管理宏观性、系统性、合理性前提下,关注资产处置行为与资产转让、增资、产权转让、评估、收益分配等相关事项的协调性,能对参与管理人员、组织部门及各个运营环节产生约束力。根据分权有序、集权有力、行权有效、授权有据原则,通过顶层设计划清资产处置管理责权边界,并指导国有企业有效开展资产处置管理工作,继而从整体上、根本上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率[2]。
为保障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效果更优,在顶层设计基础上需立足实际细化管理分支,创建管理网络,增强资产处置针对性。以废旧物资处置管理为例,在积累经验、专项研究、改革发展前提下颁布配套管理办法,针对大修、搬迁、改造及遵照国家规定等原因闲置、拆除、停用和不具备其他使用条件的废旧物资进行处置,推行程序统一、利用合理、效益为先、监督到位等管理原则。为增强废旧物资处置管理的针对性,需设立领导小组,其下设立办公室并与财务部、机电部、发展规划部、经济保卫部等部门积极互动。赋予领导小组权责,如针对未按照规定处置废旧物资的违纪、违规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等,继而提高资产处置的管理质量。
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在管理活动中涉及部门较多,一旦出现管理冗余现象将直接降低资产处置管理效率,无法及时追踪违规操作等问题,为此需优化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流程。例如,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部需做好产权登记档案保管、整理、收集、利用等工作,提出归档要求,明确归档时间,用以约束其他部门配合完成有关工作;梳理国有企业产权登记档案利用、保管、归档、立卷、鉴定、销毁等工作流程,确保档案安全、精准、完整且能有效利用,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还可帮助国有企业追查资产异常流失内因,为改进资产处置管理对策给予支持。
一方面,国有企业需结合实际并根据资产与产权的关系、资产处置媒介形式等情况灵活运用资产转让、资产委托、资产拍卖、破产企业清算、资产出租等方法完成资产处置管理任务,使国有资产能合理流动,保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权益。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需在依法处置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支持下加大资产处置方式创新力度,紧抓闲置及不需用资产、报损及报废资产、商誉及专利等无形资产产权管理关键。运用“互联网+”管理方法,例如创建数据库,通过建模分析资产实况,定性定量得出资产处理意见,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资产处理流程,针对资产处理方案予以调整,旨在规避资产流失现象。国有企业还可创建资产处置风险预警机制,将资产档案管理部门、经济保卫部等部门纳入机制管控范围内,立足实际及管理规定设定预警参数,在资产处置发生问题并达到一定风险等级后该机制进入响应状态,各部门接到信息并根据管理预案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资产处置管理偏差,赋予资产处置管理灵活性、实时性,继而通过管理方法创新提高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科学性[3]。
首先,国有企业需重视人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管理理论及技术手段,使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其次,国有企业需将资产合理处置及资产安全、高效利用视为企业文化一部分,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均树立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资产处置中的定位,积极遵守规章制度;最后,国有企业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进奖惩机制,鼓励管理创新,调动工作人员资产处置管理创新实践积极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资产处置中存在的各类问题[4]。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资产合理处置具有实施党政决策及依法加强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及有效利用资源必要性。基于此,国有企业需加强资产处置管理顶层设计,提高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针对性,优化资产处置流程,创新国有资产处置方法,提升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继而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助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活动在新时代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