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与运作探究

2021-11-22 08:08:17喻峰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26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模式体育

喻峰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的背景

大学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黄金时期,在整个人生阶段当中发挥着过渡作用。国家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能够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阶段,必须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大学体育教育在面向社会培养综合人才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体育课程改革也获得了多方面关注,并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的优化创新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已然稳定,身体的各项条件也走向成熟,下肢发育更快,活动能力可借助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式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活动范围也日益增大。因为大学时期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较多,很多学生又有着爱玩爱动的心理,对体育课程有着强烈兴趣,也主动投入到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当中,可以意识到体育课程在个人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当中的价值。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可以自觉自主投入体育活动,并保持极高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学生的知识结构日益完善,对体育课程的关注点和初高中时期有着显著差异,不再局限于体育课程内部知识,对体育学习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和需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积极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充分迎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才能够保证体育课程质量,从而体现出体育课程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当中的作用[1]。

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三基型”模式

“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在当代我国长期以来处于重要主导地位。其教学基本特征主要是特别注重体育学生熟练掌握基础体育的教学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体质,教学过程组织教育形式优势是以体育教学班级制为主;体育教学管理优势是专注于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使体育活动教学过程规范化;不足之处主要是与中小学体育内容重复,教学管理过程复杂不利于体现区别性并对待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不能很好兼顾体育学生整体个性化的发展。

(二)“并列型”模式

“并列型”就是体育运动教学模式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思想,也就是指要注重充分调动广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整体积极性和着重培养广大学生的综合体育运动能力,注重体现学生的体育个性化和差异。教学班和组织班的形式是在一、二和三年级同时分别开设体育基础课和专项体育课,教学班的优势是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体育运动能力、注重体现学生身体个性上的差异;不足之处是在于仍按原来的教学班进行教学,学习班的进度、难度不易准确掌握,不过分注重教学方法的正确掌握,过分盲目追求体育运动员的成绩[2]。

(三)俱乐部模式

“教学俱乐部”体育是主要指学校体育运动教学机构引进足球俱乐部体育活动组织性质的一种体育组织活动形式。其教学形式主要是指由教师进行授课时间项目固定、学生之间自由选择的专项活动课堂式教学,是一种集学生兴趣、知识、健康、竞技、娱乐活动为主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活动形式。其主动组织学习形式的基本特点主要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上课时的内容、时间和岗位任课教师,学生可以变被动组织学习为主动组织参与。体育教学为每周1次,每次50min(学生在二、三年级必须上体育课)。在普通学校的总时间课表中,体育课不一定需要被纳入,上课后的时间由在校学生根据学校课表时间安排和学校空闲课间时段进行自由选择,实行网上选课的方法。体育部门的排课时间自主性较大,学生可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场地,甚至学生可充分利用晚上、双休日时间上课,学生的第一批次志愿需求可最大限度上地得到充分满足。

(四)信息化模式

对于当下大学体育教学而言,更多的是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当下的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课上体育教师大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体育训练,准备活动、慢跑等热身运动,除此之外就是自由活动,这些体育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化技术与体育课程的结合,能够很好的对体育的授课模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此外,在当下的体育教学发展中,学校忽视了对于学生的体育素质的训练,导致教师对体育课程也疏于重视,特别是临近考试周时,体育课程往往被终止。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就体育课程而言,其本身就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体育素养的关键阶段,尤其是考试周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上会有很大的压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的结合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正视学习上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因而考试周时的体育课程开设必不可少,新型授课模式也势在必行。当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在继续,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与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运作

(一)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的数据库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大学阶段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差,一方面是因为家中父母对孩子采取娇生惯养的态度,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相关的体育素质训练。在信息化技术与大学课程整合视阈下,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体质健康普查,将相关的体质健康以分数或者等级的方式进行展现,从而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相关体育训练。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构建相关平台,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感受到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改变。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以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来应对日常的学习。

(二)课程模式运作取向与社会生活价值有效统一

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其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大学体育课程模式运作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其主要以健身育人为主。大学体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还有助于其身体塑造等综合方面的提升。所以,大学体育课程的模式运作方向越来越真实有效化,有利于全面性人才的培养。在大学期间培养的人才,都会在一定时期步入社会,在社会生活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能够培养出生活能力强、满足发展需求的社会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每个院校不容忽视的内容。把社会生活价值观作为大学体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将其与核心素养教育相融合,通过这种方式优化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社会生活价值观相融合,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4]。

(三)探索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大学期间,体育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深入分析学生体育课程模式的基本构架,在语义意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划分界定,保障其清晰明确化,这对课程编制的有效落实有着积极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需要大学体育教育的大力实施作为根本基础条件。要在全面考虑现阶段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社会的根本需求,充分了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学生个人发展作为基本导向,以当前大学体育各项规定为主,将国家与社会对人才需要汇总到一起,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为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可以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等各项内容作为根本依据,为他们协调性的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四)构建基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不是只有纯粹的框架,其是随着学生成长不断改变的一项培养目标。课程在其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对具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有着积极影响。优化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方案,全面呈现出其完整性内容,保障学科间能够实行优势互补,通过这种方式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将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把能力和素质引入培养规划当中,其中有着多项内容组成,分别为教学目标、质量标准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认清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性,若两者处于并驾齐驱的状态下,一定会对今后教学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两者的统一至关重要。

(五)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网上在线教学模式是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这是因为线上学习过程无法获得及时、科学的指导,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深度学习。所以,为了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实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首先,高校要借助于线上资源的优势,加强在线课程的交流性与互动性,能够营造良好的沟通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其次,在体育在线课程教学中,要实现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混合性教学。将在线课程资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优化体育课程资源,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六)加强体育课的教学,开设多样化项目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层次不同实行差异化体育教学,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科学的组织教学,构建开放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项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体育的必要条件,加大投入,购置乒乓球、足球、篮球等活动器械,满足学生的需求,定期进行体育评比活动;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5]。

四、结语

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也势在必行。只要体育教学有利于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协调均衡发展,有利于我校学生自身个性特征培养和良好锻炼运动习惯的不断形成,有利于我校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特点,我们就有必要审时度势,及时创新修正体育教学模式,使之向复合式、科学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发生转变,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模式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