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
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并且教育部门对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减”等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反思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对新教育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让课堂焕然一新,使得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健康成长。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只有保证身体强壮,才能使小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更好的发展与成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国人是健壮的而非体弱的”这些话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几十年,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良好的身体情况更为重要,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性格活泼、爱好广泛,而随着网络世界的发达,虚拟世界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乐意走出家门,走进运动场。据可靠调查现实,小学生的肥胖率已经达到28%,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这也意味着“小胖子”现象在小学校园会越来越常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体育课程旨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运动基础,养成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学生接受知识各个阶段的重要课程,不仅在小学阶段,大学的体育课也是必修内容,这也凸显出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小学校园内教师开展体育课程时,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也要注意授课方法,保证体育课程效率的提升。教师若想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首先,应当改变教学理念,重视体育课程,其次,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体发育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督促学生积极运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也是保证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围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状况分析,可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已经积极在进行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创新,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对新思想和方法把握不当,导致教学创新力度不足。具体表现于: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仍然较为单一,造成教学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需求,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步骤走,学生受到过多的限制。为了使得这种状况得到有效突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围绕目前的教育形势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并且把握新教育模式的高效应用途径。
体育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情况的完善。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电子产品在小学生生活中的渗透越来越广泛,许多学生打发课余时间的主要方式都是电子游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在小学校园内,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小学生不愿意参与户外活动,就算是下课时间,也大多围在班级内玩一些小游戏。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程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的主阵地,更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平台。但如果学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就会导致学生逐渐厌倦运动,缺乏运动欲望,这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与发育是极其不利的。小学阶段许多体育课程被理论知识课程的老师占用,这就会导致小学生的运动量达不到相应标准,学生缺乏运动意识,不仅会影响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还会导致体育课堂教学难以发挥其实效性。
游戏是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并且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小学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难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升。而游戏教学法是最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学生在运动时不仅要集中注意力积极配合老师,还要紧跟教师的思路,保证自身能够完整接受体育知识。在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体育知识,发展体育技能,而且可以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使得学生日后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体育活动。
例如,在课堂热身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萝卜蹲”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带动下,进入愉悦的身心状态。在游戏的加持下,学生对体育课程会有更加积极的热情,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会事半功倍。“萝卜蹲”游戏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且乐于参加的,尤其在班级整体内,所有学生如果都能够跟着老师一起做萝卜蹲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快速适应体育课堂。在此之后,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高效。许多教师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体育课带领学生做游戏是不务正业,其实不然,游戏只是让学生快速接受体育课程的重要方式,学生能够将自己所要学习的体育课程与自己熟悉的游戏相关联,并能够更加积极参与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好的帮助。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之后,教师再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之后,教师可以顺利推进本节课的教育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
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体育特长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层次化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也被教师所认识到,将其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也是非常合适的。因为小学生对于运动的态度都不一样,且他们的成长规律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体发育水平。在小学校园内,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强,对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也更愿意参加,但有的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弱,会将教师所布置的课堂活动视为负担,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初步分层,然后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或者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体育锻炼任务,让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跑步”运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长跑运动小组”“短跑运动小组”“接力赛运动小组”等。其中,跑步速度较快,但耐力不足的学生归入“短跑运动小组”;跑步速度不快,但耐力十足的学生归入“长跑运动小组”;“速度快、反应快”的学生归入“接力赛运动小组”。跑步教学是小学体育课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基础的。教师在落实分层教学时,不仅要制定不同的运动小组,还要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完成了学生分组分层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运动特长得以发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依照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布置不同的课堂环节,针对女生可以开展轮滑、健美操等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而针对男生,则可以利用篮球、足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激发学生的爆发力,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寻找到自我价值,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胜心也较强。为了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体育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借助竞争性教学方法,让体育氛围调动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体育比赛活动中,经常喊的口号“比赛第一、友谊第二”,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比赛的时候,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提到体育就离不开比赛,竞争式教学方法也是小学体育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在开展竞争教学时无法保证竞争活动形式的针对性,导致课堂活动的实效性难以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选择竞争式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利用竞争式教学,调动学习氛围,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意识。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比赛,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
教师所选择的竞争式教学,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而是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形式的竞争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内部组织开展“跳绳”“拔河”“投篮”“接力”等比赛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赛项目,一方面发挥出学生的特长,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在竞争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要与小组内的成员相互配合。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从而对体育课程有更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体育课程的作用已经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更要通过课堂环节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那么竞争式的课堂活动,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综合能力。在每一次的竞争比赛中,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这对于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体育素养的提升都非常有利。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借助游戏化教学、层次化教学、竞争性教学等方式,打造出不一样的课堂,让学生获得全新的课堂体验,使得学生产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