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号卫星A星、海丝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6月11日,北京三号卫星A星、海丝二号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京三号卫星A星是一颗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将与在轨运行的北京二号遥感卫星星座系统协同工作,极大提升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获取能力、高敏捷机动能力和高效能的智能观测能力。海丝二号卫星采用成熟的微纳卫星产品体系,具有小型化、集成化、轻量化的特点。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为一台专门针对水体环境观测目标设计的多光谱相机,用于获取近海海域、浅海岛礁、江河湖泊等生态环境信息。
(来源: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入选项目发布
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携手联合国向各国敞开中国空间站大门,是我国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开创性举措,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独立发展迈向全球合作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彰显了我国航天自信开放的姿态,也是我国在外空“新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具体体现,对开展新时代载人航天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中俄联合发布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和合作伙伴指南
6月16日,在全球空间探索大会期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方式,共同举办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全球网络论坛。中俄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V1.0)》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伙伴指南(V1.0)》,介绍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概念、科学领域、实施途径和合作机会建议等内容,有助于国际伙伴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规划、论证、设计、研制、实施、运营等阶段有广泛参与的机会。中俄欢迎国际伙伴在国际月球科研站任务的各阶段以及阶段各层级参与项目合作。
(来源:国家航天局)
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成功发射
7月3日,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火箭发射升空。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3颗吉林一号高分03D卫星。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也就是内蒙古一号卫星,卫星最大的特点是其综合指标先进,幅宽达到150km,分辨率达到0.5m。高分03D01~03卫星的显著特点就是“三低一高”,即: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还有一个是高指标。此次发射的4颗吉林一号卫星入轨后,将与在轨的25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为农林、草原、海洋、城市建设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信息服务。
(来源:吉视守望都市)
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
7月5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风云三号E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风云三号E星是风云卫星家族中的首颗黎明轨道气象卫星(也称晨昏轨道卫星),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在黎明轨道实现业务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入轨定点后,风云三号E星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组网,形成“黎明、上午、下午”三星组网的运行格局,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风云三号E星主要用于气象预报、气候预测、环境监测和防灾减灾等任务。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天链一号05星成功发射
7月6日,天链一号05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一号05星是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第4颗装备星,其使命是维持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系统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不下降;为航天器用户和相关平台等其他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信息传输和测定轨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新用户使用需求。卫星入轨并完成测试后,将与天链一号01~04星以及天链二号01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美国天军成功发射空间态势感知技术验证卫星
6月13日,美国天军成功发射空间态势感知技术演示验证卫星——“奥德赛”(Odyssey),该卫星属于美国天军实施的“战术响应发射计划”(TacRL),计划旨在发展快速交付能力,缩短航天任务的部署周期。“奥德赛”卫星由天军太空与导弹系统中心特殊项目部新成立的“太空狩猎”(Space Safari)处组织研制,通过采用商业货架式的卫星平台和部件,把研制周期缩短至1年以内。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巴西成为首个签署NASA《阿尔忒弥斯协定》的南美国家
6月15日,巴西签署了由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协定》,同意协定中的各项指导原则。该国成为第一个签署该协定的南美国家。目前加入该协定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卢森堡、阿联酋、乌克兰、韩国、新西兰和巴西等12个国家。《阿尔忒弥斯协定》是美国提出的月球探索基本原则,包含互操作、外层空间遗产保护、空间资源、消除空间活动冲突等10条行为准则。
(来源:前瞻网)
日本政府正式通过《太空资源法》
6月15日,日本参议院正式审议通过了《太空资源法》。该法案承认了在日本的私营企业和民间团体对天体开采所获取资源的所有权,但开展此类活动需先向日本政府办理相关许可。根据《外空条约》,任何国家不得单独占有外空天体,但没有禁止私营企业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此前,美国、卢森堡和阿联酋已经通过了类似法律,日本是世界上第4个通过此类法律的国家。日本希望借助该法律推动太空资源的开发,并吸引国外航天企业。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SpaceX首次采用“二手”火箭发射军方卫星
6月17日,美国第五颗GPS-Ⅲ卫星搭乘猎鹰-9火箭发射升空。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次使用“二手”的猎鹰-9火箭助推器来执行太空部队的国家安全任务。2020年11月5日,SpaceX公司采用同枚一级火箭第一次发射了第四颗GPS-Ⅲ卫星。GPS-Ⅲ卫星采用洛马公司的A2100M平台,该平台被美国军用卫星广为采用,具有可靠性高、模块化设计、成熟度较高等特点。
(来源:三体引力波)
俄罗斯发射首颗新一代海洋监视卫星
46月25日,俄罗斯发射首颗介子-NKS(Pion-NKS)卫星。它是俄罗斯新一代海洋监视系统卫星,共计划发展2颗,旨在同时取代已退役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RORSAT)和“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EORSAT),为俄罗斯军方提供电子情报和目标指示信息。介子-NKS卫星发射质量6500kg,设计寿命超过3年,采用Resurs平台,配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和电子侦察载荷,两载荷可同时工作,共同探测外军军事装备类型和具体位置信息。未来,介子-NKS卫星将与“莲花”(Lotos)电子侦察卫星共同组建“藤蔓”(Liana)新一代电子侦察综合系统。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运载器—1空射火箭发射7颗立方星
6月30日,维珍轨道公司的运载器-1空射火箭由波音747-400载机携带到高空,把7颗国防和商业立方星送入轨道,这是该火箭的第三次发射。本次发射瞄准的是高500km、倾角60º的轨道。这是维珍轨道公司宣布运载器-1系统可投入商业服务以来的首次发射,也是该系统1月份成功完成发射验证-2任务后的首次发射。2021年1月17日,运载器-1火箭发射携带了NASA“风险级发射服务”计划下的10颗立方星,是继2020年5月首飞失败后运载器-1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来源:航小宇)
首部太空电影的拍摄设备已运抵“国际空间站”
6月30日,俄罗斯利用联盟-2.1a运载火箭成功将进步 MS-17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飞船经过约两天飞行后,于7月2日自动对接至“国际空间站”搜索号迷你研究舱上,向空间站运去了电影《挑战》的拍摄设备,这将是第一部在太空拍摄的故事片。飞船此次携带约2.5t货物,计划在轨停留5个月后,于2021年11月与空间站分离,再入大气烧毁。目前,“国际空间站”上共有7名航天员,同时对接有2艘载人飞船和3艘货运飞船。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航天发展局成功发射5颗技术试验卫星
6月30日,美国航天发展局(SDA)成功发射5颗技术试验卫星,用于其“七层体系”技术的演示验证。这是美国航天发展局自201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卫星发射任务。5颗技术试验卫星分别为:2颗配备激光通信载荷的曼德拉克-2(Mandrake-2)卫星,2颗激光互连和组网通信系统(LINCS)卫星,1颗原型在轨试验测试台(POET)。
(来源:空间瞭望智库)
又发36颗,一网公司达到阶段性建设目标
7月1日,俄罗斯利用联盟-2.1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网公司(OneWeb)的36颗组网卫星。卫星拟被送入450km高的近极轨道,随后要花几个月时间利用自身电推进系统升至约1200km的工作轨道。这是“一网”低轨宽带星座的第7次全面组网发射,也是一网公司走出破产保护后的第5次组网发射。此前一次发射是2021年5月28日进行的,携带卫星数也是36颗。本次发射后,加上2019年2月发射的最初6颗原型试验卫星,“一网”卫星在轨数量已达254颗。
(来源:航小宇)
俄罗斯出台新版《国家安全战略》
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2日签署总统令,批准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据此,俄罗斯的国防将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作好准备,并为国家社会经济和平发展创造条件。未来,俄罗斯还将继续努力减少关键经济部门对进口的依赖。文件指出,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致力于稳定以国际法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体系,深化多边合作,在联合国及安理会框架下共同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俄罗斯将继续发展与中国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并继续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的合作。
(来源:航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