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静 常 娟 粟雯琴
社会生态模型下青少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述评
文 静 常 娟 粟雯琴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以社会生态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个体、社会、政策三个层面,探究青少年体育自我效能和态度兴趣及动机、家庭和学校支持、体育政策三者与青少年身体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身体活动干预青少年发展的相关研究,分析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身体活动;青少年;社会生态模型;影响因素
身体活动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体新陈代谢,消除身心疲劳的重要抓手,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身体活动不足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也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成为导致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与心理疾病等影响健康的重大因素[2]。社会生态模型从个体、社会、政策三个层面为说明和解决影响身体活动行为提供了理论框架[1],对不同层面影响身体活动的决定因素制定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我国近年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着力点[3]。上述研究论述了青少年在社会生态模型下的身体活动现状,提出了现存问题并给予了改善建议,为探微青少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材料,但以上文献大多是定量研究,没有详细的阐述其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个体、社区和政策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为促进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简称PA),学者NEWELL K M将其定义为:有意识的、有目的,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活动[4]。当下,世界各国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下降、青少年体质健康受到身体活动不足的威胁、身体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年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身体活动信念需要依赖于家庭、学校与国家政策的共同努力。为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降低青少年的肥胖、近视与其他心理问题的发生,在我国2018年颁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明确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该至少完成一小时的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5]。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是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最早是在1979年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强调个体存在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考察个体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是运用生态学系统的观点来强调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影响[6],把人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自然环境看作是社会生态系统,注重把人的行为置于整个生态环境中来勘察其中的交互影响。社会生态环境系统可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以及横贯各子系统的时间系统[7]。在不断地发展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于解析人类行为的问题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综上,经过多年完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人类个体行为的影响已得到论证,而社会生态模型的假设是人类行为受到多个环境层面的影响,可以通过个体的锻炼心理、家庭学校、身体活动环境、场地设施、自然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多个环境因素的作用,对其进行干预从而改善个体行为特征。
社会生态模型对促进身体健康的研究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而言,生活环境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作用,以及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都将影响其身体活动态度的形成和行为表现的决策。但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是由多维因素所组成,包括青少年的心理、认知、情感、朋友、学校、公共政策等等,并且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处在不断地动态变化之中。
以上几个不同层面的环境对身体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需要分析个体、社会与国家政策及其他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干预影响,确定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干预,提升青少年的体质水平。
3.1.1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体形态、运动能力、性格个性都有所差异,由于身体活动的领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青少年所需求的身体能力和技能要求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某项身体活动前,青少年往往会对自己是否能完成这项活动而进行判断,例如,青少年认为多参与体育活动能塑造健美的体型,他们就可能在课余或课后的时间给自己制定身体活动的计划,当青少年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个计划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根据班杜拉的研究得出,影响青少年体育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四个因素:其一是青少年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此因素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影响力最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青少年体型有所改善则会增加其成功的信念,反之,若毫无变化则会大大降低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其二是替代经验,即通过观察他人进行体育活动达到了塑身的效果,同样也会增加青少年的效能信念;其三是言语劝说,对青少年个人有影响力的人用事实基础劝说青少年,通过不断地鼓励与帮助来提高个体成功的信念;其四是心理或生理状态,个体的紧张、不安及焦虑的情绪状态,伴随而来的生理反应都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表现出负面的影响,而调节紧张情绪,正确面对自身情况有利于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有益于青少年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改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效率,减少青少年的偏执、不自信与习得无助感,并相信通过努力和帮助能克服困难,总结实际的归因,从而找到不足,不断地表现出突破自我的行为。
3.1.2个体的运动态度、兴趣及动机
青少年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性格敏感是显著特点,在这个特殊阶段所培养的兴趣爱好及习惯将影响其今后的成长,甚至伴随至中老年阶段。而影响青少年产生运动兴趣的因素主要是运动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身的运动水平不高、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身体活动习惯时需要注意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有吸引力的项目和内容,采用丰富多样、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来营造活跃气氛、和谐的课堂效果,使青少年明晰体育锻炼或其他身体活动形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青少年产生运动兴趣后,需要一个推动其参与身体活动的生物性或社会性、内部或外部、直接或间接的动机,我们应采取适宜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让青少年真正的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满足其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3.2.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成员是青少年生活环境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尤其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长,教导孩子长大。在青少年这个特殊年龄段,父母的言语行为将潜移默化的输送给青少年。家庭环境可划分为家庭体育物理环境、家庭体育行为环境和家庭体育心理环境[8]。家庭体育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的体育器械与设备以及家庭附近的体育场地等,父母积极购置体育器材与设备,经常鼓励青少年去体育馆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家庭体育行为环境是指家庭中的成员以自身的行动为榜样,带动青少年以互动的方式参与身体活动,或将青少年送到专业体育机构进行培训,督促青少年定期定时的进行身体活动。家庭体育心理环境是指家庭成员对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期望与价值信念,家庭成员爱好身体活动,能作为青少年的一个好榜样,将影响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家庭成员可以通过鼓励与关心、分享身体活动经验与建议、增加锻炼设备等方式来优化家庭中的体育活动环境。
3.2.2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体育环境是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从体育课程、课前课后体育活动、体育师资等几个部分来干预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学校体育除了让青少年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有助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3]。学校体育课程是通过体育教师传授相关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育课程开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青少年对体育这一领域的情感与评价。青少年处于中学阶段,大部分是封闭式的学校,除了平时的文化课学习外,青少年能系统进行体育活动的渠道就是体育课程,生动有趣的体育课程往往能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到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发展了身体各方面的素质,还有益于缓解学习的疲劳,培养青少年团队合作的意识。但学校体育课程一周只开设一至两节,并不能达到国家对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要求,只能增加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在课前安排有氧操,课后引领学生进行慢跑、跳绳等基础运动,既能清醒头脑、锻炼身体,也能增强青少年的意志力。体育课程与其他活动的开展依赖于体育教师的编排与指导,优良的体育师资队伍是达成学校体育目标的保障,体育教师在传授专业体育知识外,自身精湛的技术动作也能作为榜样来吸引青少年的目光,极具个人魅力的体育教师更是能通过自身的行为表现来感染青少年,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国家政策作为宏观系统,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作用比个体与人际间的作用更加稳定[2]。学校体育政策实施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例如《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在社会生态模型的各个层面间相互渗透影响。目前,世界各国对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青少年获得了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但是在政策实施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政策颁发如何提高实施效率?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面对着什么困难?这些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解决,便于为今后的研究做基础。
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社会生态模型下的五个层面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涉及个体、社会、政策三个层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因素,认为个体产生体育自我效能感、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陪伴、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是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优良途径,充分发挥个体、家庭与政策层面的联合作用有利于改善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现状,有效落实国家颁发的系列政策。
[1]张瑞琪,司琦.基于社会生态模型组织系统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干预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2):73-78.
[2]吴一卓,于可红.社会生态模型与身体活动的研究综述——基于2007至2017年的文献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3):94-100.
[3]张加林,唐炎,胡月英.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17,37(3):21-34.
[4]NEWELL K M.Physical activity,knowledge types,and degree programs[J].Quest,1990,42(3):243-268.
[5]高悦.青少年身体活动、活动动机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8.
[6]肖聪.社会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干预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7]陈培友.社会生态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8]阳家鹏,向春玉,徐佶.家庭体育环境影响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模型及执行路径:整合理论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118-123.
A Review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olescent Physical Activity in Social Ecological Model
WEN Jing, et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
文静(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