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世界贡献

2021-11-22 06:21谢群喜
运动精品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牌榜体育赛事竞技

谢群喜

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世界贡献

谢群喜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为世界竞技体育发展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促进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探索竞技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促进了世界竞技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和运动技术的革新、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紧密结合。

竞技体育;建国;中国;世界;贡献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竞技体育所取得骄人成绩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下形成的举国体制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竞技体育在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举国体制所产生的超越国界的现实意义。我国竞技体育在蓬勃发展过程中与世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依托世界竞技体育发展丰硕成果,促成自身的积极跃升,还有力的推动着世界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为世界竞技体育做出可圈可点的贡献。

1 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多元化发展

第一届至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第六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奥运会未举办)进入金牌榜前三名国家共有16个,分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5个大洲,其中有9个国家在欧洲(德国、英国、瑞典、法国、芬兰、俄罗斯、意大利、希腊、罗马尼亚)、2个国家在亚洲(中国、日本)、2个国家在非洲(匈牙利、保加利亚)、2个国家在北美洲(美国、古巴)、1个国家在大洋洲(澳大利亚)。可以发现,世界竞技体育中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而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各国则相对较弱。28届奥运会,除中国外,未有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任何国家进入金牌榜第一、二名,日本仅2次进入金牌榜第三名位置,而匈牙利、澳大利亚和保加利亚3国也仅1次进入金牌榜第三名位置。中国从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开始,频创佳绩,9届奥运会5次进入金牌榜前三名位置,其中1次位列金牌榜榜首位置,2次位列金牌榜次席位置,2次位列金牌榜第三名位置。由此足见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坛的位置及其影响程度。

从第一届至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看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演变进程,引起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产生剧烈变动,与其说是美国、俄罗斯、德国3个竞技体育强国地位的变化,不如说是奥运会金牌榜第一集团位置的易位。因为美国、俄罗斯、德国在世界体坛的地位是相对而言,而奥运会金牌榜第一集团位置的变化是绝对的。引起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第一次重大变化的是第十五届奥运会苏联的参赛。苏联首次参赛便以2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次席,改变了美国、德国、瑞典3国鼎立的局面,使得瑞典退出奥运会金牌榜第一集团的位置,并且在许多项目上打破了美国的垄断,由此形成美苏两强争霸的局面。苏联的的参赛不仅打破原有世界竞技体育格局,而且还引发各国竞相赶超。第十五届至第二十二届奥运会金牌榜“第一集团”位置多次易位,先后有瑞典、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保加利亚5国家进入,并且德国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上赶超美国夺得金牌榜次席之位。引起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第二次重大变化的是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中国的参赛。我国首次参赛以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四名的位置,一举跃居金牌榜第二集团首位,严重威胁到美国、俄罗斯、德国第一集团位置。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开始,奥运会金牌榜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在第二十七届和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中国不仅赶超德国,还打破了美俄两强长期争霸的格局。从近五届奥运会金牌榜第一集团的国家情况看,美国仍是竞技体育强国,俄罗斯具有强大的基础和实力但略有下滑,英国后来者居上呈上升态势,而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基本稳居第一集团位置。

中国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重组。中国从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参赛开始,不仅对金牌榜“第一集团”的国家产生冲击和影响,而且大量金牌集中少数国家的局势也开始扭转。第二十六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国家数量骤增,达到历史最多,此后连续5届奥运会都维持50个国家以上,并且整体上仍呈现上升趋势。这充分的解释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在推进世界竞技体育格局,朝向均衡化的态势演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2 提供中国探索竞技体育发展道路的经验

新中国70年历程铸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体制——举国体制,逐渐形成一套制度完善的体系。中国从一个体育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竞技体育强国,其成功经验吸引不少国家的关注和效仿,为世界各国发展竞技体育提供了中国经验。

2.1 组织管理体系方面

在我国竞技体育70年的光辉历史中,在世界体坛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要归功于我国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最高领导机构、以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主导的组织领导机构,与各级省市体育局和区县各体育行政部门组成的自上而下的领导关系,是保证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各项政策措施得以贯彻实施的基本组织保证。

从组织机构设置来看,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下设21个运动项目的管理中心,内部机构设置采取的是分散化模式,组织形式遵循各运动项目的平衡逻辑。同时,在各省市体育局中,会下设与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相对接的直属事业单位,形成“横纵联合”的组织管理体系。这种组织管理体系有效的保证了国家有关竞技体育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执行。

2.2 运动训练体系方面

广义上,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完善的运动训练体系和科学的运动训练理论两个方面。

(1)运动训练体系。层次结构上,我国竞技体育已经形成非常成熟“三级训练网”,即“以国家集训队、省区市优秀运动队为中坚力量的高级阶段,以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一般业余体校为后备军的中级阶段,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运动队为基础的初级阶段”[1]。高级阶段:主要承担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旨在世界舞台上争金夺银;中级阶段:主要承担培养和输送优秀运动员,为国家、省市运动队提供后备力量;初级阶段:主要承担除学校政策体育教学外,培养有潜质的中小学生并推荐给上一级训练单位。

(2)运动训练理论。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田麦久、李益群、谢亚龙、刘大庆、袁伟民、王清、王大卫、徐本力、刘献武、钟添发、胡亦海等众多学者的努力下,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发展很快。建国至今,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取得一系列价值巨大的研究成果,如“运动项目的项群训练(田麦久等)、中国优势项目的制胜规律(谢亚龙等)、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田麦久、刘大庆、张英波等)、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田麦久、曾凡辉、袁伟明、刘献武、钟添发等)”[2-3]。

其中,运动项群理论的创立(田麦久教授在延承世界运动训练学一般训练理和专项训练两个理论基础创新的提出第三个运动训练理论)和“三从一大”原则的确立以及对优势项目的经验总结和规律特征是我国所特有。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和世界竞技体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世界竞技体育科学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2.3 运动竞赛体系方面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按照“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原则,将运动竞赛体系划分为国内竞赛体系和国外竞赛体系两个部分。

国内竞赛体系与我国特殊的“横纵联合”组织管理体系紧密相连。由国家体育总局、各单项运动管理中心、各单项运动协会举办的全国性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前身是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全国冬季运动会以及各单项(包括少年、青年在内)的全国性锦标赛、联赛等;由省(包括各单项运动管理中心和协会)、区、市举办的全省性/自治区内/全市性比赛:省/自治区/市运动会、各单项的全省性/自治区内/全市性锦标赛等。

国际竞赛体系主要包括奥运会和亚运会(包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亚运会)、东亚运动会、各个运动项目的单项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和国际单项运动协会举办的其它比赛以及其它一些双边和多边的国际竞技体育比赛[4]。国内竞赛体系以全运会为最高层次,是调动全国各地竞技体育积极性发展和向国家集训队输送优秀运动员的竞赛平台。国际竞赛体系虽然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但按照“为国争光”的目标要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以及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等也是我国参赛的重要目标。

3 促进世界竞技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和运动技术的革新

自1959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性)锦标赛和亚运会上已经获得3198枚金牌(2018年为止),平均每年53.3枚金牌,这足以证明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和水平。7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世界竞技体育发展产生巨大贡献。20世纪五十年代至20世纪末是世界竞技体育高速发展时期,各国竞技水平大幅度提升,比赛竞争程度愈发激烈,传统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运动技术难以在比赛中占据优势,于是寻求技术上和训练上的创新突破成为世界各国的目标。我国从竞技体育落后国家跃升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行列,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其中对世界竞技体育竞技水平产生影响并作出贡献的,当属体操和乒乓球功劳最大。

在体操运动的发展进程中,各种难新动作层出不穷,推动了世界体操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体操联合会也以创造某一动作的运动员的名字命名该动作, 并列入各评分规则中[5]。目前国际体操联合正式以我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有39个,其中男子运动员18个,女子运动员21个。39个以我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从侧面反映我国体操运动技术水平,不仅代表着我国体操运动技术创新的标志,更代表着我国体操运动技术对世界体操运动技术发展的贡献。

乒乓球作为“国球”,被一代又一代的国乒队员前仆后继的守护着,也正是这种传承和拼搏精神成就了我国乒乓球60年长盛不衰(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开始)。60年来,我国乒乓球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现阶段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技术有36项,其中我国贡献了21项,占58.33%以上。在目前的世界7种球拍技术中(主要指移植法),我国贡献2种,即长胶粒球拍和长胶反胶不同性能球拍。此外,我国乒乓球队还首创了多球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男帮女训练法,制造了发球机和测转仪,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宝库,对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作出巨大贡献[6]。

当然,我国运动技术创新远不止体操和乒乓球两个项目,在很多体育项目上都有所体现。在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各个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在不断创新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风格。如中长跑技术,由20世纪50年代摆动腿积极前摆和下压,使小腿自然前伸,前脚掌反扒落地,积极缓冲,后蹬伸至髓、膝、踝三关节技术动作,到70年代出现了高频跑的技术发展,再到80年代以后,形成了马家军高频率、快节奏、重心平稳、步调较快的技术风格[7]。如羽毛球技术,20世纪60年代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及打法并借鉴我国乒乓球项目的成功经验,形成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快体现的是抢点,狠体现的是球速,准体现的是到位,活体现的是战术变化),而后随世界羽毛球技术的发展,在传统“快、狠、准、活四字风格基础上增加巧字,强调快、狠、准、活、巧的全面结合,形成现代五字风格[8]。

4 坚持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紧密结合

我国竞技体育把自身发展置于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坐标系中,坚持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承担国际竞技体育责任与义务、主动参与国际竞技体育事务,为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4.1 积极承担国际竞技体育责任与义务

建国至今,我国一以贯之秉承“力所能及”的承担国际竞技体育责任和义务,在积极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的同时,还积极地承办力所能及的国际体育赛事。建国初期国力窘迫,我国以举办女排锦标赛、乒乓球锦标赛等比较单一的单项国际体育赛事为主,随着经济等综合实力的提升,则以举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为主。现如今,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体育大国、竞技体育强国,承办各类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以及单项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常态”。

从周期性综合赛事来看,1990年至2019年我国先后举办了亚运会(1990年、2010年)、亚冬会(1996年、2007年)、世界大运会(2001年、2011年)、奥运会(2008年)、世界大冬会(2009年)、亚青会(2013年)、青奥会(2014年)等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可以说,我国对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有着丰富的承办经验,能获得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承办权,是国际体育社会和组织对中国及主办城市承办能力、环境、工作等的充分肯定。这综合反映了我国对承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态度和能力。

从非周期性单项赛事来看,2004年至2019年我国举办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达4288项,平均每年举办268项。从举办数量来看,我国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并没有削弱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反而有所增长。2008年至2016年我国举办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可见,我国积极承担各种单项体育赛事,坚持履行了大国体育的责任和使命,维护了国际竞技体育的秩序。

总之,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历程中,中国承担了与之相对应甚至超越其所应当承担的国际竞技体育责任与义务,为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创造许多高质量的体育赛事。

4.2 主动参与国际竞技体育事务

中国竞技体育是国际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竞技体育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将发展成果惠及相对落后国家,以谋求共同进步发展为目标。为了促进世界竞技体育发展,中国自1957年开始派遣体育援外教练,向有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体育技术支持。据悉,1957年至2009年中国应世界各国的邀请,共向世界124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38个体育项目的体育教练人员,共计2600多人次[9]。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国际竞技体育中,中国扮演着促进世界各国竞技体育运动技术发展的推动者,始终担负着推动国际竞技体育进步发展的重任。

5 结语

建国以来我国开创了一条具有可供借鉴的体育体制,形成一套横纵联合和自下而上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三级训练体系、国内外双循环竞赛体系,创造性提出项群训练理论和三从一大原则等理论;形成独特运动技术风格,促进世界运动技术革新和竞技水平的提升;打破美苏两强争霸,推动世界竞技体育格局重组;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与义务,参与国际竞技体育事务和反兴奋剂斗争;承办各类综合和单项体育赛事、提供国际体育技术援助等。

[1]孙汉超,孙雷鸣.运动训练管理系统及其功能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96 (1):30.

[2]曹景伟,袁守龙,席翼,等.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J].体育科学,2004 (2):29-32.

[3]田麦久,雷厉,田烈.我国竞技体育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2 (7):46-52.

[4]梁晓龙,鲍明晓,张林.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内容体系[J].体育科研,2006.

[5]周福弟,毕文静.以中国男运动员名字命名的17个体操动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17(4):48.

[6]陈小华,黄莉芹.技战术创新使我国乒乓球长盛不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8):79-81.

[7]苗治文,巩淑丽,王万果.我国体育创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79-81.

[8]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2):99-101.

[9]林剑.立大国风范树中华形象[N].中国体育报,2009-08-18(003).

China’s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in Terms of Competitive Sports Since the Founding of China

XIE Qunxi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Fuzhou 350108, Fujian, China)

谢群喜(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竞技体育与武术产业。

猜你喜欢
金牌榜体育赛事竞技
余 平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本期导读
88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电竞种植记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Hello,我们是“冠军天团”!
花与竞技少女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