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利
关于微课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评述
季敏利
(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对有关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证结果进行梳理。从微课的设计的原则、制作、以及微课发展的现状与视频载体和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综述。发现将微课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优化体育理论教学水平,还能提高技能体育教学质量。其研究在体育理论与技能课中逐渐普及,但较集中于体育技能课。
微课;体育;体育教学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主要针对某一明确的主题进行短时间视频讲解[1]。以视频为主要的载体,以精悍短小、突出主题、任务驱动、传播性强为核心特征。针对某个科目知识点或教学的某个环节,一种情景化、学生直观化,学习方式多样的新型网络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与时间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视频。以其高效、便捷、互联为主要传播载体优势,将某一学科的知识点、教学环节设计的5min-10min的微型课程,主要将教学的重难点等知识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进行下载或在线学习[2]。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课的发展、制作与应用。从最开始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到网络精品课程,再到后来的微课与慕课,使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1]。利用现在的互联网优势,如QQ、微信、慕课或雨课堂,创新传统教学,采用5min分左右的视频或PPT模式,传至学生手机,实现线上线下随时学习[3]。通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证明微课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可行性[4-5]。综上所述,微课对体育教学的作用是促进的,不仅能优化体育理论教学水平,还能提高技能体育教学质量。但是其研究都比较集中于体育技能课,而在体育理论课的研究上相对较少。所以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改善的地方进行了讨论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等特点进行设计,使微课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观看视频。
突出主题:微课的设计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或知识点进行展开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该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易犯错误的地方,且学习内容要与下一个学习的知识点相连接,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
内容精简化:根据微课的特征,视频内容的制作要控制在10min以内,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以免引起观看疲劳。若视频时间过长,内容过多,会加重学生认知记忆负荷。
层次性原则:微视频的设计要根据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按依次递进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微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情景化原则:在理论课的微课设计上为突出理论知识,可采用PPT形式,将知识的重点、要点放在其中。在技能课的微课设计上,PPT的设计用动态图或教授科目的图片,在视频的制作中要注意拍摄的情景性,使学生观看时有代入感。
微课制作的手段现在有很多方式,如手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录屏;利用ppt,或直接在网站找视频,利用现有教育类的APP。高校体育课是以学生身体练习和锻炼的重要课程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使得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此类微课的制作需要采用实景拍摄加ppt的形式,这样混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课下也可以学习。采用了数码摄像机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拍摄,或便捷的手机进行拍录和利用录屏软件(屏幕录像专家、超级捕快、ScreenToGif、Bandicam、Camtasia Studio、Snagit等)[9],对拍摄的素材用软件进行拆分、剪辑或合成进行从新组合,在重难点采用慢镜头或重复播放添加文字。对微课的制作方法主要依靠手机进行课堂拍摄、实地拍摄、ppt、虚拟抠像和2D、3D动画形式,ppt采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视频利用爱剪辑和录屏软件进行剪辑、拆分、旁白讲解、转场和音乐等效果[10]。结合慕课对外大规模开放课程[11],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有很大的补充,借鉴或参考高校名师讲课,上传至微信和雨课堂,创建小型微课,对体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960年美国提出了微课程概念;1998年新加坡开始学习微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节目时长为15min;2007年可汗建立了10min之内讲解不同科目内容的可汗网站;2008秋美国墨西哥圣湖安学院“一分钟教授”是由戴维彭罗斯首创,也因此声明远播,同年MOOC诞生[6]。在我国,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最先提出微课概念理论,随着微课实践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2013年开始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在各大学校的各大学科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6]。到目前为止,微课发展最快的时间段为2017-2020年,与前几年微课文献相比,这三年文献的增加量是微课在我国发展的高速时段。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传统教学与ppt相结合模式已经不在是现下教学所流行,而开放、合作和互联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才是现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手段的时代特征。实现“人与媒介”或“人—媒介—人”或“媒介与人”的多模态[7],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教学平台延伸不再只是QQ、微信,是“爱课程网”和“精品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网站的国家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以及里面的PPT文稿、电子教案、CAI教学课件、例题、习题、文献资料和录像等课程资源。或是荔枝微课、千聊、微吼、喜马拉雅FM、得到、沪江CCtalk和网易云课堂[8]。而是与现在专门为教育教学而设计的移动APP,如企业微信、腾讯视频、MOOC(慕课)、雨课堂、智慧课堂。企业微信、腾讯视频实时演讲;慕课平台的规范化程度高,需教师提前录制,学生随时观看,可随时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可用于教师布置课前或课后作业;雨课堂能够进行ppt演示和实时弹幕互动,可以课前推送学习资料、课中讨论、课后复习、支持直播回放和考勤点名;智慧课堂支持课前预习、课中检测评价,课后跟踪反馈,能及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和评价信息反馈。基于这些移动APP的出现,创新着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也印证了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在传统理论教学中,学校采用单一的灌输加ppt教学模式,使得在这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要创新体育理论教学手段,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在微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理论教学的创新中,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为依据[12],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征和教学媒介进行微课设计,采用用PPT的形式,或进行视频录制、删减、编辑、添加音乐,且以内容精简、时间短、突出主题为目的,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出发点设计微课,可采取以“问题导向,导学一体”的任务驱动方式[13],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结合课外微课学习的方式,将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促进体育教学理论新教学方式的推广。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利用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模式,如慕课的资源共享,引用、借鉴优秀课程,或构建自己的慕课平台,以录制PPT讲解视频为主进行慕课制作,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讨论、转发,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地进行学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微课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的补充作用是当下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手段之一,也是提高体育理论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辅助及延伸课堂教学,补充学生课后学习资料,间接性督促学生体育理论学习,更好的完成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关于微课辅助教学的研究应用最多的是在体育传媒方面有微课视频研究。它以可视性强,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集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根据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难点、考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如学习主题、任务、活动、实验)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教学方式[8]。构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微课因时间短,注意力集中,且画面更加直观、立体。对于动作教学,微课视频可暂停、慢放、快进、缩放以及重放等功能,画面真实,符合学生的直观感受,且与现在的教学APP相结合,可实现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14]。使学习从课堂中延伸出来,做到碎片化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根据科学性、实用性、目标性、规范性、创新性、趣味性原则进行微课设计。使教学资源最优化,使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表现显得更加积极,且主动去学习的态度和深层次的学习策略明显,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其起积极的作用[15]。综上所述,微课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微课教学的目标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都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自动化这三个阶段,将微课视频传至手机、移动终端和专门的教学类APP,使学生能在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中复习、课后巩固,使动作技能得到巩固与提高。
微课在体育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中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情景,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但在理论教学方面手段单一,所以要结合微课教学模式,结合教学APP,延伸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活动。改善体育理论学时不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和被动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课上能学,课下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合理地利用教学类APP,查看学生学习进度,也便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内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雷敏.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7,24(3):101-105.
[2]张永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师友,2019,42(4):5-7.
[3]焦健华,刘鹰.试论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120-124.
[4]王国亮.翻转课堂引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1):110-116.
[5]石勋.乒乓球传统教学和微课视频载入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以韶关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9,40(5):129-130.
[6]肖博文,肖威.体育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1):115-117.
[7]王广磊,李晓静,宋旭,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1):134-136.
[8]钱宝山.微课教学应用于高校攀岩课程的SWOT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5):81-84.
[9]白杨.基于微课的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智慧课堂构建[J].青少年体育,2018(6):83-84.
[10]戴建辉.高校体育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5):165-166.
[11]冯伟.基于慕课和微课的O2O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运动,2018(12):98-99.
[12]夏宏武,吴鹏.“微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9(3):101-105.
[13]张纪胜.“双轮驱动”下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应用[J].体育学刊,2019,26(2):122-125.
[14]黄华,陈海鸥.微课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74-75.
[15]杨小燕,李云霄,陈炜.基于微课支持的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8,39(5):82-86.
Commen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JI Minli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Sichuan, China)
季敏利(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