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1-11-22 05:37
现代英语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熊 珍

(惠州开放大学,广东 惠州 516000)

一、引言

现阶段,高校教学始终将“立德树人”视为核心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全方位落实育人工作,致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认知课程思政内涵,应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以此强化大学英语课程亲和力及时代感,切实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诉求。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必要性

(一)符合“三全育人”格局需求

纵观“大思政”格局,高校各类课程都肩负着极其重要的思政教育任务。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可展现课程的载体作用。在高校推动育人工作时,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课程内容之时,还应责无旁贷地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课堂教育是育人的关键路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一定便利,能充分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二)满足“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具有人文性及工具性性质。大学英语教学核心在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及英语素养,并形成跨文化交际技巧,这与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在课程育人方面极具优势。为此,大学英语课程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益于提高本科教育工作水平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有人提出当代本科教育要坚持“四个回归”。其中,“回归常识”针对当代大学英语课程提出了全新要求,而“回归初心”则更是高度契合大学英语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条件分析

(一)大学英语课程具有思政教育隐性课程功能

语言不仅是文化载体,同样也是意识形态载体。大学英语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需要协同输出观念。在学习语言文化过程中,学生会无形中接触语言中自带的文化基因与价值范式。目前,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学习,学生在汲取英语知识时,也会带动自身理想层面的改变。相对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在促进学生认知语言文化时可有效消解其对语言文化的抵触心理,从而改善教学成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一边学习一边规范学生品德行为。由此可见,大学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为大学英语赋予了独有的课程思政条件,成为生动传递价值观的高效教学载体。

(二)大学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

大学英语课程不只是语言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拓展学生眼界、促使其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充满了人文性及工具性特点,可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意识、人文修养等。由此一来,便可清楚认知大学英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相似性:都是为了传授知识及引领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四、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均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以智能手机、便捷电脑等为终端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可切实增加英语课堂教学容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英语学习诉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针对大学英语实施混合式教学,应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等阶段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结合线上及线下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学生,以确保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课程思政意识。现阶段,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普遍通过应用“超星学习通”等,由教师将思政元素资源上传到具体教学平台,学生通过碎片化时间加以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减轻传统教学课堂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一)课前线上准备

无论是应用哪一种教学模式,从模式概念提出,直至学生真正接受这一教学模式,都需要任课教师潜心探索,在课堂各阶段付出充足精力。在正式开课前,英语教师不仅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件及素材等上传至学习平台,还应全面考虑本次教学单元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单元思政教育目标,以该单元主题为核心线索,结合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等,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深度展现与该主题相关的思政要素。例如,在教学«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教程»的“Friendship”之际,教师就需要有效把控这一主题,找准思政元素切入点,将本次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目标确定为“友善”教育以及中国文化价值观教育。通过杂志、网络等平台搜集与该主题相关的视频,或者文字资料。例如,在收集资料时,就有学生搜到了奥黛丽∙赫本的演讲For What is Friendship,恰恰与本次教学主题极其相关。在教师收集这些资料过后,将各种资料加以归类,融入课程安排之中。做好前期安排之后,由教师高效处理这些思政素材,对于导入部分的材料,可以编辑成具体讨论题,指导学生应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当然,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问题,留到线下上课时向学生提问。此外,教师应准备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测试题,将其传输到学习平台,以此作为课后评估的重要内容,从而有效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二)课中线下融入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展开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积极参与英语学习过程的人。同样,教师也并非把控整个英语课堂的主体角色。在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要在平台上发布签到指令,学生应用自己的移动终端在学习平台上签到即可,有效节约了教师课堂点名时间。同时,因在开课前教师与学生都做了充足准备,所以教师不需要再像既往教学模式下单纯地讲解单词及语法,而是可以将具体教学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即可加深对这些学习内容的印象,并完成线上检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照学习平台,便可以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将单元教学重点放在平台中,帮助学生拓展英语知识面以及所学知识,针对重难点展开针对性讲解,促使学生一步步消化与巩固英语内容。例如,在了解前面所提到的奥黛丽∙赫本For What is Friendship演讲内容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具体演讲内容展开提问,并引导学生从“友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为学生讲解奥黛丽∙赫本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做出的贡献,从而打开学生国际视野,助力其树立友善观及价值观。英语教师通过线下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应用理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其文化自信,强化其对我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在大学英语线下课堂教学时,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真正实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

(三)课后线上强化

通过线上、线下课堂融合,可切实增强英语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念引领的相统一作用。在完成线下课堂教学后,教师便可以引入社会热点,依据«中国日报»以及«北京周报»等,融入新鲜思政元素。例如,教师在课前就可以深度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爱”内容,将其制作成翻译题,发布到英语学习平台上,令大学生用碎片化时间完成翻译训练。在完成这一部分训练习题时,学生实则就在无意识中,接触并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英语单元主题教学内容,设置主题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在具体的平台上积极交流沟通,完成讨论任务。由教师课后检验学生在平台上的测试情况,从而把握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掌握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续制订针对性解决方案提供参考。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彻底摆脱了传统手工设计与分析的弊端,可以用学习平台针对学生作业及有关数据进行统一分析。这样一来,学生是否掌握了当堂的英语知识,便能一目了然。对于学习英语过程中,还有待提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其“私聊”,帮助其找到英语成绩不佳的原因,作出适当指导。在课后的线上复习及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借助学习平台,向教师发问,请求教师帮助自己解决英语学习时存在的知识难点和困惑。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且要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借助线上手段,教师可以随时记录与追踪学生在线学习的诸多数据,如学生是否自主观看在线视频,以及是否提交作业等,将此作为教学时的重要考核依据。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应用平台来评估学生小组探讨成果,结合个人评价、组内互评以及教师终评等方式,将其结果记入学生的成绩表中。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反思自身在英语学习时存在的不足,小组评价则可以激发组内成员良性竞争,而教师评价又可有效激励学生,增强其英语学习信心。教师通过有效设计英语教学任务,与学生间组成“学习共同体”,并在学生成绩考核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真正将思政目标和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有机组合在一起,所取得的思政效果颇为良好。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时,讲究“线上+线下”的混合施教,这已成为新时代教育趋势。如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成为新时期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核心要求,将混合式教学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足以在潜移默化中有机统一知识传授及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呈良性趋势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