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分析

2021-11-22 05:05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数据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网络黑客侵入攻击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政府机关、企业及其他行业部门的计算机网络良性发展,进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可避免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国家机密安全。因此,如何充分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所研究的重点[1]。在此背景下,依托各大高校的丰富教学资源,均设置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并逐渐演变成了计算机领域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信息网络教育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持续推进改革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潮流,迫切需要新理念、新思想及新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求所采取的改革措施要适应复杂多变的信息趋势。现阶段,“信息安全技术”新教学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及严峻挑战,基于此,积极进行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教学、营造浓厚的信息安全教学氛围、教学模式及内容革新,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实现质量与效益并重的目的是各大高校亟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特点

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一项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涉及范围极其广泛,比如计算机、通信行业、数理统计、管理等多个专业,随着我国教学模式日渐多元化,“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具有显著的特征及鲜明特点,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从知识体系、涉及范围等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2]。

对于知识体系而言,现阶段,“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框架变化极快,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新的业态形式不断创新涌现,构建高效的知识体系是最大程度上解决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虽然当前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普遍得到了高校的认可,但必须清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确保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攻防对抗也促进了此课程的积极改革,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发展其巨大优势,在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与“信息安全技术”教学模式的无缝衔接,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以适应当前的时代变化[3]。

对于课程范围而言,此课程涉及范围广,具体鲜明的综合性特征,比如梳理课程的基础教学、密码学理论、网络通信、电子商务、数字化建设、信息平台等多方面领域,除此之外,还涉及了管理学和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等内容,这也直接反映了其教学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信息安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融合,构建“信息安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从而为社会各行业网络安全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因此,本研究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平台等方面入手,构建了科学的“信息安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2.1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信息安全理论基础、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信息安全攻击技术、信息安全现实解决技术4个方面,学生通过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系统学习,可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信息安全设置、计算机安全漏洞补缺、防火墙的建立、黑客攻击方式和防范体系等,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确保其能够胜任网络安全系统的运行、管理、防护及评价等相关工作内容。与此同时,“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与信息工程实际相结合,对于教师而言,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保证与现实所面临问题统一;同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处理好“信息安全技术”理论和安全管理模式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相融合的知识体系,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综合能力。

2.2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优化,其逐渐演变成一门基础性课程,这也直接说明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确立系统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整合多方面信息要素,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迫在眉睫。当前,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为核心要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信息安全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密钥和公钥管理、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组建、安全程序编码、攻击防御技术、安全系统检测技术及维护评价技术等。在创建及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中,尽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立足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及技能培养,将诸多课程内容相关信息要素进行高度整合,尤其是与网络安全技术部分的有效衔接,进而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对教师的整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对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全面掌握体系结构、技术要素、网络法规及评价体系等内容,还包括网络安全秘钥、网站协议、网页编程、漏洞补缺等;对于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而言,教学内容主要从信息监听、黑客入侵、IP地址、Web安全、操作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等方面入手,进而保证“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2.3 积极融入多元化教学法

众所周知,多元化教学方式是“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创新融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教学资源日趋丰富化,采取更为灵活、生动、全面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所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从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两方面入手,提出了系统的教学模式。从案例教学法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特点是有效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利完成了满灌式教学向主动性学习方向过渡,使得学生能够从容应对现实网络中各种困境及挑战。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内容进行模块化,并积极融入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与实践。比如:在讲解网络安全加密技术内容时,以RSA算法为典型案例,进行系统讲解非对称加解密的流程,充分保证学生对于算法的认知。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而言,主要是从实践应用角度进行入手,逐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践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构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机制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知识体系更新速度极快,当前,该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目标任务及关键集成技术均会定期发生变化,这就对高校的教学大纲及目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将课程内容与市场、企业有效衔接。为快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校政合作模式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积极引入第三方实践基地,最大程度上填补企业对技术人才缺失,同时网络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积极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实现高校、企业双向驱动发展的目的[4]。

3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愈发受到受众群体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安全理论基础、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信息安全攻击技术、信息安全现实解决技术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当前所关注的重点。现阶段,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有机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亦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考验,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分析“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鲜明特点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教学模式体系,并提出了一些建设和思路,力图实现传统教学的一个新的跨越。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电子政务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研究
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电子政务中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研究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