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功能视角下中英翻译中的民间语言文化的功能分析
——基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背景

2021-11-22 02:02:07岳云环于洋
现代英语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民间交流语言

岳云环 于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一、引言

民间语言文化是人与文化融为一体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映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社会制度及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是根据自觉或不自觉相信的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而开始对话的,因而对话交流的产生往往反映体现某种特定文化。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民间语言文化的语用功能,探寻其在对外交流中对社会和跨文化交际方面产生的影响。

(一)民间语言文化

众所周知,民间语言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不同语言中,是一个广泛的、跨领域的概念。只有少数社会语言学家对此给出了粗略的定义:在古代,人类缺乏科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和元素的性质,导致了恐怖和敬畏的产生(陈原,1980)。他们坚信不善的言语会带来不幸,吉利的话语则会带来好运。民间语言文化是指那些通过字面和隐含的意义来反映一种神奇力量和不祥内涵的词语和短语,并用于不同社交场合,从而满足人们特定的交际需要。

(二)中英翻译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传达出来,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本质是为了促进本语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进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在中英文翻译中,译文不仅需要符合目标语言的用语习惯,还需尊重目标用语的民间语言文化。

二、文献综述

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对民间语言文化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对话及书面形式的使用情况以及文学作品、相关文献中对民间语言文化的使用和记载。目前的研究中,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民间语言文化的研究还很有限。在这些研究中,只有马伟林(2001)对民间语言文化的部分语用功能进行了研究。他在一开始就指出语境对理解民间语言文化的深层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场合可能会因其蕴含的文化避免使用某些语言,在其他场合可能不会。同时,经大量资料文献的收集和查阅,现有资料缺乏对对外交流领域内中英翻译中的民间语言文化使用情况及相关信息方面的研究。本次研究致力于为民间语言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运用和理解提供理论指导,理解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产生民间语言文化的原因及其对交流过程产生的影响。

三、对外交流中中英文翻译的民间语言文化

(一)对外交流中存在中英文翻译民间语言文化的原因

1.时空因素

在社会交往中,时间和空间是人们必须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这些因素将影响说话者在沟通和翻译中的语言选择。在大多情况下,特定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环境对决定使用语言的选择及理解语言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特殊场合中话语的力量及带来的影响远大于日常普通场合。同理,在对外交流中,多涉及经济文化交往等重大严肃的场合,说话者的言语行为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赋予更多不同解读,同时翻译作为对外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和桥梁之一,其正确性毋庸置疑是第一要义,因此为了避免扩大语言力量在对外交流中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与纠纷,说话者的言语行为以及其中英翻译过程中常常受不同时间状态和空间因素的制约,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民间语言文化。

2.社会习俗约束

社会习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可以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范。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间语言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而不同的社会习俗也会对具体的民间语言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习俗也是对民间语言文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社会习俗被定义为在某个特定社会中,通过日积月累的,大多数人一致认同并接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而,在对外交流中,面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不同民间文化时,为了形成并维护良好的沟通环境,有效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关系,中英翻译中语言的运用势必要遵循不同文化中社会习俗的约束,因而民间语言文化也同样存在于对外交流中。

(二)中英翻译中语言选择在对外交流中的功能作用

1.对他人表示尊重和礼貌

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合理重视并遵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间语言文化可以有效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与礼貌,展现良好的态度。例如,在介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时,对于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中英翻译中通常用“欠发达”“underdeveloped”“less-developed”代替“poor”“落后”“贫穷”等词。此类做法有助于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从而有利于建立、维持或巩固和谐的交流关系,增进彼此间的良好交往。

2.维护自身利益

特定对外交流中对民间语言文化的运用体现自身原则性的坚定并有效维护自身利益。例如,在中华文化中“死”一字具有消极、贬损的含义,因而在对外交流的中英翻译中,对于死亡等意义的表达,通常将“长辞,长逝,见背,仙逝”等类似含义翻译为“pass away”“gone”等委婉用语,既表达了人们对逝者沉痛的悼念,同时向世界传递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坚定维护以及人们对外交流中遵循的平等尊重礼貌原则。遵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迷信对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推动文化传播,促进文化理解与认同

将民间语言文化合理运用于对外交流中同样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交流,增进文化理解。例如在G20峰会国宴中,菜肴“翡翠龙虾”的命名来源于其颜色搭配和色泽很像翡翠,因而将其翻译为“Emerald lobster(emerald symbolizes good luck and wealth)”(彭小娟,2017),而且翡翠在中华文化中拥有可以驱邪护身,吉祥富贵,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因而在接待外宾时,通过其菜名既可以传递表达中方对国际友人的美好祝福,又可以通过翡翠这一实物,加深国际友人对其背后象征的文化寓意的了解。基于此,通过合理地运用吉祥话语,有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提升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四、结语

文章从语用功能的视角对对外交流中直接或间接出现的基于不同背景下的民间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分析,解释了民间语言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原因以及其存在的作用和意义。综上所述,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在对外交流中通过重视不同背景下的民间语言文化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维护自身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彼此间不同文化的交流,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共同繁荣发展,从而实现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猜你喜欢
民间交流语言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