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娅洁
在1964年,日本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随着我国对德育思想的不断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处理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一位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而小学是学生人生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在学生的心底烙下深刻的印记,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更加注重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小学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多样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小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内涵的讲解,是德育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学生在思想上认可道德品质的价值,学生才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完成对高尚品格的内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亦是如此。但是,单纯口述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核心,为此,教师可以将理论讲解和问题引导、合作分析等多种活动进行整合,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本真”等内容进行理解,真正地强化生命意识。
比如,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采取最传统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生命的概念,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促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的基本含义。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动画短片,向学生介绍一个人从出生到逝去的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使得学生自主萌生“生命易逝”的想法。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为了救火而牺牲的人民英雄、随意横穿马路丧失生命的青年等,并为学生提出“通过这些图片,你有什么看法呢?”等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的活动,促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中逐步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是应当遵纪守法,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显而易见,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含义的介绍,能够让学生从心底重视自己的生命,探寻放大生命价值的方法,从而从小立志遵纪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同时,学生的潜能也是无限的,他们会因为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而参与不同的职业,追求不同的生命价值。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也不能以偏概全,遮掩学生本来的光彩,而是应当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喜好,从而实现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地释放自己生命的魅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活动,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在教室中设定“美工角”“科幻角”“阅读角”等多个兴趣角,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钻研自己喜欢的事物,更加明确地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喜好。在学生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组建“社团”,让学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活动区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以便学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彰显生命差异化的精彩中,释放学生生命的最大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指标,当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讲解后,教师也要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双手的行动中真正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但是,在实际设定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意识到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实践活动形式不宜过于复杂,避免学生丧失参与实践活动的耐心。同时,实践活动也应当能够生成一定的成果,促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更加主动地呵护生命、尊重生命。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花种的栽培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好的花种进行种植。在学生种植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记录自己种植花卉的过程和心得。在花朵开放后,教师请学生将自己种植的花卉带到教室中,供其他学生观赏,并将自己种植花卉的过程阐述给其他学生,以便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重温自己种植花卉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一朵花从发芽到开花的不易,从而尊重每一个微小的生命。同时,基于自己种植过程的不易,学生也能够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人的生命。
不难看出,实践活动的创建,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生命的脆弱,更加珍惜世上的每一个生命,主动地呵护生命,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是德育教学思想中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人本时代的必然趋势。所以,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继续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从理论讲解、视听刺激等多个方面出发,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在珍惜生命、发挥生命价值中,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