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故事流变及“再经典” 化研究

2021-11-21 03:37李卓宇
今古文创 2021年42期
关键词:白蛇

【摘要】白蛇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故事的典型代表在历代文学发展中不断被重构和改编。通过对白蛇故事的梳理以及关注其在当下的文本阐释,可以更加明晰地探讨传统故事“再经典”化规律。本文从白蛇故事的流变以及《白蛇:缘起》中的现代化阐释方面解读传统故事“再经典”化的审美规律及价值指向。

【关键词】白蛇故事;《白蛇:缘起》;“再经典”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2-0016-02

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故事的“再经典”化研究——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白蛇:缘起》为例(项目编号:2020102

00210505)。

传统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创作基础和灵感来源,具有持久的艺术感染力和无尽的艺术审美价值。但从阅读与接受层面上看,读者对传统故事的接受进入了僵化的状态,原有的精神内涵与当代思潮错位,难以引起阅读兴趣。“再经典”作为一种对传统故事文本重新阐释的文学机制,既是对经典的认同和致敬,又是对其进行内容改变和价值改造。“再经典”行为打破了文本僵化的局面,赋予传统故事以现代意义,引导读者对既有历史和社会现实更深层的反思。

一、“再经典”的概念及特点

“再经典”是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传统故事文本进行重新阐释的叙事手段,因此,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故事文本的连续性

“再经典”和“原创”之间的最大不同就是是否存在“原有文本”,“原有文本”是“再经典”文本进行叙事的基础。一个定型并历代流传的传统故事必然是经过多次不间断的重新阐释,这些重新阐释为“再经典”积累了深厚的资源基础。传统故事文本的基本元素已在发展中规范定型,现代阐释者在阐释中须考虑读者的阅读思维和期待视野,遵循连续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破”与“立”。

(二)叙事内容的“互文性”

克里斯蒂娃指出“文本是借助于直接传达信息的交际话语与各种前时或共时的言语发生关系……是许多文本的排列,具有互文性,在一部既定文本的空间里,源于其他文本的几种言语彼此交织与中和。”任何文本都是在解构原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改编,形成当下的文本结构。通过解构与重组,叙事内容在历史文本和当代阐释之间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的张力。

(三)思想内核的历史性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在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征和印记。中国传统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故事的思想内核响应了传统社会的价值导向。现代以来,在汹涌的后现代思潮的解构下,个人化、多元化成了典型的当代特征,“再经典”文本也必须蕴藉着当下时代的思想内核,使其成为此时代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

二、“再经典”化视角下白蛇故事的流变

作为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白蛇传”中白蛇和许宣的爱情一直都是历代读者关注的话题。白蛇外表美丽,性格良善,法术高强,虽为“妖类”,仍受到大家的喜爱。从唐代传奇《李黄》《李琯》,到宋代的《西湖三塔记》,到明代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以及戏曲《雷峰塔传奇》、弹词《義妖传》和《白蛇宝卷》等等,每一个时代的白蛇故事可以说是对此时代“再经典”文学的产物,在这样的阐释中,白蛇传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唐代《博物志》中的《李黄》《李琯》及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白蛇是中华文化圈内典型的精怪形象,她们残暴可怕,没有“人”的特征。外表的美艳动人和心灵的邪祟阴鸷给予读者强烈的冲击,“作为女人,她们以色惑人;作为蛇妖,又以色害人。”此时的白蛇故事仍是叙事散漫的精怪传奇。

白蛇故事的完整化最早见于明代作家冯梦龙所著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是文人第一次有意识地创作白蛇故事。此文本已经具备了西湖、雷峰塔、金山寺等叙事元素,青白二蛇、医师许宣,僧人法海都已出现。故事内容也已包含了西湖遇雨、还伞牵思、无辜受刑、僧道挑拨、被镇塔底等情节。白蛇形象愈加具备人的意味,逐渐向具有美好品质和内心情感的“人”转化。在清代作家方培成笔下,白蛇更趋于“人”,甚至与许宣结合孕育得子,挑战了“人妖有别”的观念。白蛇的妖性已被涤荡干净,从前期半人半妖的蛇女变成美丽善良、至情至性的贤淑女子。通过不断地重新阐释,白蛇故事的创造力和可读性不断拓展和延续,它所蕴含的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也越来越具体和鲜明。

从白蛇故事在古典文学时期的历史流变来看,人物形象方面,白蛇成为追求个人幸福、反抗封建压迫、具有“人性美”的化身;许仙基本是一个胆小懦弱、迟疑不定的软弱书生形象。情节方面,白蛇故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本定型成一个合理连贯的情节结构:西湖送伞、还伞结亲、端阳显形、昆仑盗草、水漫金山。思想内涵方面,白蛇故事是传统社会中反抗封建压迫的典型代表,它蕴藉着人们对于人性中“真善美”品质的追求。

三、白蛇故事的“再经典”化构建

现代以来,作者和读者对白蛇故事“再经典”都充满了期待,但无疑要成功“再经典”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原有的白蛇传说在历史流变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结构,人物特征已成为模式化的象征,其中的审美意象和价值追求甚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阐释者无论是改写还是重写,都可能无法破除原有文本的桎梏,使“再经典”行为变成一种徒劳。另一方面对阐释者而言,他们作为传统故事的接受者,也已默认了其中蕴含的审美意素,要“再经典”就必须要跳出原有文本的困局,以现代化的创作心态赋予传统故事以当代生命。

当下,将白蛇故事“再经典”化是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对审美固化的传说故事进行“陌生化”处理迎合了当代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体验,为文本的“再经典”化现实前提。2018年,追光动画出品的《白蛇:缘起》对于白蛇故事的重新阐释,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再经典”行为。

(一)线性结构叙事的构建

著名学者希德·菲尔德针对线性结构叙事模式提出了“三幕剧结构理论”——即建置、对抗和结局三幕。建置作为故事的开端,介绍人物,引入主体情节;对抗着重表现故事发展中凸显的主要矛盾;结局则是多为大团圆式结局。《白蛇:缘起》中,今生的白蛇修仙不得,用碧玉簪回忆前世的人妖冲突、与凡人许宣情感羁绊,最后断桥相遇,以团圆结局。“再经典”的阐释者将白蛇故事用极具戏剧性的线性结构进行表达,在两个叙述层轮替中让故事线交织往返“前世”和“今生”之间。这种叙事方式既加深了人和妖的冲突,也为故事的叙述布下草蛇灰线,等待读者的发掘。线性叙事的运用,既从主体形象和思想内涵两方面拓宽了白蛇故事的文本意蕴,为进一步阐释提供了更丰富的叙事空间。也能运用“前世今生”的结构设计突破“宿命论”的固有主题,使人物的行为照应当下,更加主动积极。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策略

苏联评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最早提出“陌生化”概念。他认为:“艺术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他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白蛇:缘起》中采用“陌生化”的策略,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现代化的解构和建构。这种创新的处理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期待,也拓宽了读者的审美视域,在旧与新、美与丑的双重张力中赋予人物以新的精神内核。在塑造白蛇的形象时,阐释者改变原有认知中矜持温婉的贤妻形象,重新将她的妖性放大,让她成为一个与权威和邪恶抗衡的女战士,她敢爱敢恨、有情有义、是英气和果敢的象征。许宣也由传统故事中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被动者重塑为一个为爱情牺牲自我的潇洒男子。“再经典”的阐释者重新建构了人物的精神内涵,既为人物行为和情节设置提供合理性,也丰富了故事维度和思想意蕴。

(三)阐释的多元化

任何阐释都是新的文化符码和审美象征,是现代语境下的理性选择,因此也是全新的赋义行为。“再经典”的意义在于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发掘并创造传统故事文本中新的、更符合现实需要的审美意义,随之而来的则是多元化的指向。

阐释的多元化实质上是对文本意义新的生成,由于故事文本意义的开放性、语言的不定性和暗示性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使得“再經典”的阐释具有多元化的倾向。在传统的白蛇故事中,白蛇与许宣的感情是被封建文化桎梏住的悲剧。《白蛇:缘起》中,阐释者用双方共同感受的美好瞬间、共同经历的艰难时刻来为二人爱情的产生找寻合理性。御风飞行、江舟放歌、寺庙取暖,“再经典”阐释者把对于两性关系的思考投注于这些情节中。一方面,它们成为对于二人爱情合理性的刻画,另一方面他们互为对方的拯救者,将“爱与拯救”的命题演绎得更加深刻。

四、结语

白蛇故事在千年历史的变迁中经历了历代读者的甄别筛选,带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走入你我所在的当下。将白蛇故事再经典化,为当代读者提供符合现代审美的“再经典”文本,阐释者使白蛇故事以新的面貌延续其在当代以至未来的生命力。传统故事的“再经典”化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构建符合现代价值的审美体系,延续传统故事的精神内核,在把握精神传统和价值共识的尺度中,承担起观照当下并指向未来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

[2]张雪峰.互文性理论解构与建构[J].文化学刊,2019,(9).

[3]张静静.白蛇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内涵[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8,(2).

[4]赵宏博.从《白蛇:缘起》看国产动画电影的叙事特征[J].视听,2020,(1).

[5]杨鹏鑫.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电影的形式自觉与叙事转向[J].中南大学学报,2017,(23).

作者简介

李卓宇,男,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影视文学。

猜你喜欢
白蛇
“白蛇传”故事中“白蛇”形象的历史演变
蛇与玫瑰
本土化题材与国际化叙事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上映讲述白素贞凄美爱情
《白蛇:缘起》挑战CG动画创作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进军贺岁档 以东方经典IP为基础挖掘“白素贞”爱情故事
严歌苓《白蛇》的艺术特色
严歌苓小说《白蛇》的精神分析
身体觉醒:双重人格的角逐
浅析镇江端午风俗里“白蛇”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