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与“如何”考辨

2021-11-21 14:18赵建军
关键词:动宾古汉语代词

赵建军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在吕叔湘先生著的《文言虚字》[1](P22)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2](P270)以及郭锡良先生等编著的《古代汉语讲授纲要》[3](P150)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明确指出:“如何”等于“何如”,这种语序都出现在上古汉语里,只是词序先后的差别。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这似乎已经成了常识。但是,目前学术界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学者。金湘泽[4]就明确指出“如何”与“何如”之类不仅仅是语序上的区别,在语义上也有很大区别。杨剑桥先生曾在《古汉语语法讲义》[5](P252)一书中也指出,“古汉语的‘何如’早就是一个疑问代词,而‘如何’本来就是一个词组,是‘拿……怎么办’的意思”。可见,目前学界对“何如”与“如何”这一对结构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那么,“如何”与“何如”这一对结构到底是否完全等同呢?如果他们不完全等同,在语义和句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在哪里?相似点又在哪里?基于这几点疑问,本文试图在以下篇幅中加以详细解释。

一、说“如”“何”

(一)“如”作动词、介词、连词和助词 在古汉语中,“如”可以作动词、介词、连词和助词。作为动词,其意义十分广泛。《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道,“如,从隨也。从女从口。人诸切。”徐锴注:“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从口。会意。”可见,“如”本义是遵从,听从。“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杜预注:“如,从也”;“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纪·项羽毛本纪》)中是“到达,去”;“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中是“比得上”;这一系列有关“如”的引申义都是围绕其本义引申出来的。

当作介词讲时,其义为“按照”。例如: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干宝《搜神记》)

当“如”作连词讲时,用法较为广泛。“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中“如”表“假如,如果”;“公如大夫入。”(《仪礼》)中“如”的意思为“与,和”;“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中“如”表“选择,意为‘或’”。

当“如”作助词讲时,相当于“然”“焉”“乎”。例如:“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中“如”相当于“然”,用于句末;“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中“如”相当于“焉”,用于句末;“善如尔之问也。(《礼记》)”中“如”相当于“乎”。

(二)“何”作动词、疑问代词和副词 对于“何”的意义,《说文解字》这样解释道:“何,儋也。”甲骨文字形是,像一个人担着担子,故其本义为肩挑、负荷、担,词性为动词。在上古汉语中“何”字常常被假借用作疑问代词或副词,所以表动作的“何”也经常借用“荷”字来表示,读作“hè”。

(1)彼候人兮,何戈与祋。(《诗经·曹风·候人》)

(2)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诗经·小雅·无羊》)

(3)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诗经·商颂·长发》)

(4)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仪礼·乡饮酒》)

(5)何校灭耳,凶。(《周易·噬嗑》)

(6)何天之衢,亨。(《周易·大畜》)

以上几个例句中,“何”通“荷”,都是动词,义为用肩扛,担,或背负。

在古汉语中,除了动词词性外,“何”也会被用作疑问代词和副词。当“何”作疑问代词讲时,主要有以下一些意义和用法:

1.什么;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

(7)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庄子·秋水》)——作谓语

(8)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左传·昭公十一年》)——作主语

(9)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战国策·秦策》)——作定语

(10)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作宾语

2.何处;可以作宾语。

(11)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墨子·贵仪》)——作宾语

(12)何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作宾语(1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作宾语

3.为什么;可以作状语或独词性分句。

(14)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作独词性分句

(15)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墨子·非儒》)——作独词性分句

4.哪;哪个;可以作定语。

(16)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隰桑》),——作定语

(17)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商君书·更法》)—作定语

当“何”作副词讲时,一方面可以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

(1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

另一方面还可以表示感叹,可以翻译为“多么”。

(20)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汉书·东方朔传》)

(21)水何澹澹。(《观沧海》)

二、“何如”与“如何”

(一)“何如”关于“何如”是什么结构,笔者同意杨剑桥先生[6](P252)提出的:“古汉语的‘何如’早就是一个疑问代词。”常用于问行为方式、事物性状或征询意见,在句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定语或宾语。相当于“怎么样”。

1.用作谓语。

(2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

(23)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24)王曰:“其大小何如?”(《国语·楚语下》)

(25)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难势》)

(26)公曰:“吾欲之江上,何如?”(《史记·郑世家》)

2.用作状语。

(27)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告子下》)

(28)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孟子·尽心下》)

(29)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庄子·人间世》)

(30)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何如取之邪?”(《荀子·哀公》)

3.用作定语。

(31)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2)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史记·张丞相列传》)

(33)吴起何如人也?(《史记·吴起列传》)

(34)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35)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史记·扁鹊列传》)

4.用作宾语。

(36)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吕氏春秋·悔过》)

(37)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則未知何如。(《汉书卷·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38)据三川之险,招山东之兵,举事如此,公以为何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先秦时期,“何如”不可以用来表示比较问句,但是从汉代开始,“何如”就可以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比较,连接两个比较对象,此时,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翻译为“怎能比得上”,相当于“比不上;不如”;另一种可翻译为“与……相比,怎么样”。前者已经暗示了比较结果,“何如”表反诘语气;而后者,说话者只是在询问比较结果是什么,其中“何如”表疑问语气。具体例句如下:

(39)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战国策·楚策一》)(40)若欲与战,战何如石生?(《晋书·蔡谟传》)(41)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世说新语·政事》)(42)尔终日吟想,何如一见?(蒋防《霍小玉传》)

以上这些例句中,“何如”表反诘语气,可以翻译为“比不上;不如”,虽然是疑问句,但是不是真正在在问对方,因为“A何如B”结构中已经暗示了“A”不如“B”,B才是优选。

(43)王以为何如其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4)权问诸葛恪曰:“樊建何如宗预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45)君书何如君家尊?(《世说新语·品藻》)

(46)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惠)

(47)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谢曰:“右军胜林公。”(《世说新语·品藻》)

(4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世说新语·文学》)

然而,在这些例句中,“何如”连接的疑问句都是表疑问语气,使用“A何如B”结构旨在向对方询问A与B比起来到底是哪一个好。

(二)“如何”(动宾结构)——“如……何”——“如之何”——“如何”(疑问代词)最初,关于“如何”这一结构的解释,杨燕民[6]早在《“如何”试解》一文中就指出:“如何”是由一个普通表疑问的动宾词组演变为一种凝固结构,从而成为了一个双音词。他把“夜如何其?”中的“如”分析为动词作谓语,“何”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并认为“他们没有形成表疑问或反问的凝固结构。”他在文中非常赞成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常用文言虚词词典》对《诗经·小雅·庭燎》中“夜如何其?夜未央。”的翻译“夜间到什么时候了?夜还没有完。”我同意杨先生的观点。在这样的译文中,“如”被译为了动词“到”,“何”作疑问代词,被译为“什么时候”,作“如”的宾语,这与“何”的用法保持了一致。更何况在《诗经》中,疑问代词“何”位于动词或介词后的用例并不是个例,如“何”经常用在“以”“于”“自”的后面作介词宾语。

(49)不由古訓,于何其訓。(《尚书·周书·毕命》)

(50)哀我人斯,于何从禄?(《诗经·小雅·正月》)

(51)握粟出卜,自何能穀?(《诗·小雅·小宛》)

(52)此执其君,其言自何?(《春秋公羊传》)

(53)人言云何?(《史记·外戚世家》)

(54)免者以何为也?(《礼记·问丧》)

在以上几个例句中,“何”分别作了介词“于”“以”和“自”的宾语。所以,“如何”最初被理解为“动宾”结构会相对好一些。

“如……何”是由动宾结构“如何”衍生出来的结构。它是一种表示处置的句式,中间可以插入词、短语或“主谓(者)”作宾语,义为“拿……怎么办”或“把……怎么样”,常用于表示无可奈何的疑问句中,表反诘语气。在这个结构中,“如”已经不再是动词,而是介词。对此,方有国[7]就“如”作出了如下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如”是“拿”的假借字,而“拿”有把持的意义,后来引申为“把、对付、处置”等意义。而“何”也不再是宾语,是谓语。

(5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56)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57)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滕文公下》)

(58)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孟子·告子上》)

以上几个例句中,“如”的宾语是“之”“有萌”,而“如……何”整体结构在句中充当谓语。

“如之何”是由“之”作“如……何”的宾语所发展过来的。代词“之”到底有所指,还是虚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之何”在句中所担当的句法成分:当“如之何”用作谓语时,“之”就有实际所指,代指前面出现的某个人或某件事,可译为“把……怎么办”;

(5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论语·颜渊》)

(60)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论语·八佾》)

(61)吾欲攻郭,则虞救之;攻虞,则郭救之,如之何?愿与子虑之。(《公羊传·僖公二年》)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组例子。

(62)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幽风·伐柯》)

(63)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齐风·南山》)

就第一句话来说,孔颖达疏《毛传》曰:“言取妻如之何。”这里用“如之何”注“如何”,其中“之”是实指,指代“取妻”之事。综合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表达的意思相同,在结构上看,作谓语的“之”同样有省略的迹象。

当“如之何”用作状语时,“之”就没有实际意义,无实指,此时该结构就已经开始虚化了,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

(64)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国风·君子于役》)

(65)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66)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礼记·檀弓上》)

随着“如之何”中“之”的虚化和省略,便进一步形成了“如何”这一结构。这也与早期贝罗贝和吴福祥[8]对“如何”的分析不谋而合了。他们认为“如何”源于句法单位的词汇化,即“如何”的源头是“如之何”。逐渐地,“如何”凝固成为了一个疑问代词,常用来询问方式,有时也会用来表示反问。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和状语,偶尔也会做宾语。

1.作谓语,表示两种语义。一种是问方式、情状,意思是“怎么样”。

(67)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经·伐柯》)

(68)孔子教子贡去食存信,如何?(王充《论衡》)

(69)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另一种是问办法,意思是“怎么办”。

(70)骊姬问焉,曰:“吾欲作大事,而难三公子之徒,如何?”对 曰:“早处之,使知其极。”(《国语·晋语一》)

2.作状语,也可表示两种语义。一种是问方式、情状,意思是“怎么样”。

(71)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诗经·周颂·臣工》)

另一种是问原因,意思是“为什么”。

(72)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3.作宾语,问方式、情状,意思是“怎么样”。

(73)诸君以为如何?(《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把作为凝固形式的“如何”形成路径大致归纳如下:

对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一方面,“如”由动词变为介词,范畴发生了转变,这使得句法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伴随着语义重心也有所转移。在第一阶段,句法结构由“动宾结构”变为“状中结构”。随之,在句子中,“何”由“宾语”变为了“谓语”,这使得语义重心也转移到了“何”上。另一方面,在第二阶段中,“如”的宾语范围变小了,起初宾语可以是动宾结构,名词或各种代词,渐渐地,宾语有被“之”取代的迹象,直到第三阶段,当“如之何”作谓语时,“之”出现了省略的倾向;作状语时,“之”虚化到可有可无;最后,出现了“如何”结构。我以为,代词“之”的指代作用从第二阶段的出现和加强,到第三阶段的弱化,虚化和省略,是导致“如何”结构成型的主要原因。

就“何如”与“如何”而言,光从字的组合顺序上来看,强烈吻合了“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事实,所以这会使得大家误以为“何如”与“如何”在使用中是可以无条件互换的。而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互换;但是它们也有各自的区别性。相似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作状语时,二者都可以用来表示询问原因。

2.如果表示问方式或情状时,无论做宾语还是做谓语,二者可以互换。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为询问词,“何如”主要用来询问情况或意见的,问的是这件事情“怎么样”,此时,发问者心里有数;“如何”主要是询问方法,问的是这件事情“怎么办”,发问者心里确实不知如何做。

2.就句法结构而言,“何如”可以用作定语,用来询问人或事物的性状;而“如何”却不可以;

3.“何如”可用于“A何如B”结构中,表比较,而“如何”却不行;

通过以上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如何”作为凝固形式的疑问代词形成路径大致如下:“如何”(动宾结构)——“如……何”——“如之何”——“如何”(疑问代词);另一方面,就语义和在句子当中所担当的句法成分来说,“何如”与“如何”呈现了很多相似点和不同点,正所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只有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用法,在进行古文翻译时,结合语义和句法成分,我们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猜你喜欢
动宾古汉语代词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汉泰语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
谈古汉语主语隐去对韩国语教学的启示
见于《说文解字》的晋江、石狮闽南方言上古汉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