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姝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汾阳 032205)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和发展,在机电设备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被建筑领域广泛关注,未来机电设备的发展主流就是实现电气自动化的改造和维护。
随着机电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建筑机电自动化的系统管理也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电气及管理系统在智能电气化设备中是独立存在的,因此,要想实现集中管理这些设备的目标,就必须设置一个总控系统。在总控系统实施下运用分布式结构,将其他机电自动化设备和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连接,而每个设备的线路则使用连接的方式并联,再由控制总线将各设备的线路进行汇总至中央处理系统,然后采用串联的方式将总控系统线路与监控设备、交换机设备以及中央处理单元设备进行连接,以确保监控系统发挥有效的作用。
通信系统的有效运行主要是在光缆的连接作用下,借助建筑机电自动化的交换机设备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施工人员在通信线路安装过程中,可依据孔洞的走向而进行安装,并标注好各个线路。此外,在通信线路的外部,可采用专用的线路套管实施保护,以此延长其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还要将红外线传感设备安装在光缆的各个关键位置,主要用在获取线路运行和监控等方面,当在具体的检测时,一旦出现信号异常的现象,工作人员可针对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维护,以此来提升通信设备的故障检测功能。
在安装建筑机电自动化设备时,有必要配置抗震支吊架或管道,运用焊接方法将支吊架的每个部件进行衔接,此外,在进行管道对接时也会使用到焊接技术。因此,良好的焊接质量对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焊接管道或构件之前,为避免出现错边和偏心的情况,焊接人员要及时清理和打磨焊接口,准确对接两个端口。如果焊接的是碳素钢材的材料,需要用将焊接口提前做好预热,加热的温度范围在80℃到100℃之间,且范围控制在10cm左右。此外,焊接过程中,需将管道实施封堵,一方面是预防氧化管道里面的焊接缝,另一方面是避免异物进入管道。焊接结束后,要对管道进行试压试验,具体方法是:先给管道增加约10秒0.2MPa的压力,再进行降压,以此来检查所试压的管道焊接质量是否达标。
机电自动化设备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故障。为了及时发现设备发生故障,就必须为其统一配置自动化的监控设备。为防止设备出现漏电和触电的危险,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做接地方面的工作时,要严格依照接地电阻的要求进行处理;其次,在安装时要避免离电磁干扰太近的设备,同时还要注意与防雷接地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近;最后,将所有的机电设备进行单独的接地处理,以此来保障自动化监控设备的安全运行。
由于安装建筑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工作量相对来说较繁杂,通常情况下,会由多个施工单位共同来完成,首先专业的施工单位应与相对应的设备进行安装,以此来实现专业化的技术及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但是,由于不同施工的主体、部门、团队等之间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不能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以此造成施工工序出现混乱,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
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主要以设计的方案和图纸为基础而进行的,各项施工需要参照设计方案及设计标准逐步完成。如果缺乏健全的设计方案,不但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而且会发生施工无秩序、无组织的情况,如:遗漏施工细节、没有明确部分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相关工程的施工。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安装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施工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安装阶段,施工人员必须遵循相关工序和规范来完成。而有些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技术相对缺乏,就会对施工工序进行调整,从而致使安装工序出现混乱。
一般情况下,设计规定中都会要求每台建筑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避雷器、避雷针、接闪器等防雷设施。在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避雷设施安装位置不正确或防雷接地处理不恰当等情况,致使设备的防雷防护无法起到作用,长此以往,给后期设备的有效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多数机电自动化设备由于考虑到防震及安全的因素,要借助加固的措施。在机电设备安装时可在设备的支座或者吊支架的帮助下,运用螺栓固定建筑墙体。但是在实际的螺栓固定时,有可能会出现螺栓滑丝、锈蚀等现象,这是由于在安装之前,没有为螺栓进行防腐处理或没有检查固定重量,长久下去,螺栓在连接处不牢固而变得灵活或应生锈而被腐蚀了。另一方面,螺栓在电磁场影响下而碰触到电阻,致使热量明显上升,从而破坏电路引起设备短路。
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会对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机电自动化设备在进行安装时会有噪声、震动音等传出,在一定程度上,对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其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机电自动化设备运行状态不佳,会出现噪杂的声音,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为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为了开展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工作能有科学的指引方向,技术人员必须指定健全的工作方案,并拟定具体的计划;针对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工作的开展,与之相关联的部门有必要实施监督管理,借助这种方式,促进所有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进行实施前,应成立完善的监督管理部门,以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的具体内容为基础,系统的对小组成员进行传递,使各小组成员全面掌握改造及维护的工作内容,与此同时,为保证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及时找出每个环节的缺陷,还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充分落实“发现及时、改进及时”的工作方针,利用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维护和改造的高效质量。
定期培养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不仅能够其充分掌握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和要领,还能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传统电气设备相比,安装和调试设备的原理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施工作的,因此,需专业的施工人员充分掌握一定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巧,确保电气设备安装的有效实施,从根本上为保障整体系统的运行稳定奠定有力基础。从优化角度来说,相关企业领导要为技术人员创造安装调试的契机,使其更加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与此同时,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安装调试工作,强化该单位的管理、健全内部管理条例,也为了激发安装调试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相关单位还要建立奖罚机制,以其工作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计划性的奖罚制度,不仅能提升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使其产生高度的责任感,还在展示工作态度的严谨性的同时,为更好的落实职能建筑的各项工作环节提供便利条件。
工作人员在具体的选择控制设备时,应以零部件设备的各种条件及环境为基础,或以设备运转控制电路的各种技术性质及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为实现各种零部件的正常运转,不仅要从零部件的产品质量、技术性质、使用条件等考虑,还应考虑工作人员控制设备正常运转和环境等情况。工作人员在选择设备零部件时,为保障零部件质量的可靠性,应优先考虑经过严格试验并且检测合格的零部件,要严格进行检查和筛选,再进行大量的生产,避免使用到存在质量问题的零部件。另一方面,还要对零部件的生产厂家进向实地考察,尽量选择正规且能够严格保证质量的厂家。此外,还应仔细检查生产零部件的规格种类、型号及生产厂家,在进行比较之后从中选择性价比高的零部件。
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运用智能技术,不仅能够使整个系统运行水平得到提升,还能为电气设备的高效运行起到保障作用。因智能建筑运作对电机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要提升整个运作的整体控制力,从而保障电气设备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进一步优化时,专业安装人员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复杂和系统性特点,并采取合理的处理;在安装时,为监控和电气设备中的数据信息提供有效分析,工作人员要保证其它设备能够稳定的运行。此外,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系统的控制力不仅可以减少相关运营成本,还可通过远程控制保障电气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为及早发现设备中的各种故障问题提供便利条件,避免出现延误修理的情况。
总而言之,开展建筑机电设备的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工作,既符合广大机电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又顺应了机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全面的强化自动化意识,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实施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设立奖惩制度,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零部件的选择,健全电气工程运行系统,为顺利开展电气自动化改造及维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