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茂菊
(济南市钢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 济南 271104)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空前发展,遍布各行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支撑着城市建设的进行。但在建筑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我们仍要清晰的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企业应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全面风险管理的有力措施,打破各类风险因素带来的建筑行业发展桎梏,不断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之内,对项目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影响,可能导致项目遭受损失或干扰项目目标实现的各类要素的总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进行过程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会对项目的正常生产和运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影响项目收益的降低甚至造成项目的失败。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根据风险的发生原理加强管控,可以有效减低项目风险。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可分为内风险和外风险。
所谓内风险,即来自项目内部的风险。常见的有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成本管控问题、工程进度问题等,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和运营、项目目标实现和项目未来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谓外风险,是指项目建设周期之内由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所导致的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可以做如下分类:第一,自然风险。主要是指大雨、大雪、大风等恶劣的天气、山坡陡路等不利的工作环境以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施工风险;第二,政治风险。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种,由于行政干预、政策变化或政治事件等原因所造成的社会风险。例如,政府机关干预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建设过程中政策法规变化导致项目与建设政策相冲突、跨国项目中的国际关系危机等。第三,经济风险。经济领域的风险较为宽泛,对于工程建筑项目的影响巨大。除了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投资环境的变化、施工原材料价格变动、通货膨胀、税收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行业竞争的风险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建筑企业为了取得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在竞标报价时压低利润空间。但随着价低者中标的市场发展趋势、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天气因素导致的项目进度、安全生产风险及政策变化的风险等原因,企业拿下项目后仍要克服诸多困难,最后能否盈利依然是个未知数。
建筑工程项目大都体量大、周期长,从项目立项、开工到最后竣工、结算,跨度甚至可以长达几年。在漫长的施工周期中,不确定、难预期的危险因素众多,几年间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以及项目委托方的结款情况的变化,都会对项目的成本支出、项目进度等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规模大、周期长,同时对技术的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涉及的项目参与方多,在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从项目内部到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大量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如果在施工中不能提前或及时进行预防和管理,将对项目建设目标的达成形成巨大的威胁。
建筑工程项目庞杂,总承包商为了完成项目,会对项目进行分包;分包单位甚至还会进行专业施工单位的外包,层层的分包使得项目生产关系复杂,在项目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诸多困难。
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是建筑行业的通病,更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风险之一。我国的建筑企业管理大都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未将全面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之中。尽管部分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设置了一些风险管理的举措,但仍然是局限于项目生产和项目质量管控方面,缺乏对于项目全面风险的预测方案、应对措施及清晰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严重影响项目管理的全面开展。
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短板。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之中,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未能成功构建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未能将风险管理进行制度化管理。在这样的局势下,一旦面临项目风险,企业将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不仅如此,很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中根本没有风险管理的部门,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主要依赖管理者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
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大内部风险之一,由于合同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纠纷数不胜数。一直以来,建筑合同管理都是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短板。由于建筑企业未能充分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纠纷、索赔的情况频频发生,对于项目目标的达成及项目价值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同样缺乏依据合同内容的维权意识,忽视合同在风险转移中的巨大作用,大量的纠纷中未能正确索赔,无形中增加了项目及建筑企业的风险。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中,建筑企业对风险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信息系统并不完善,导致项目数据的精准性较低。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首先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信息系统的设立相对落后,项目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积累不足,缺乏对意向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数据基础;其次,建筑企业未能及时针对项目委托方、供应商、分包单位、技术施工单位等合作单位建立信用档案,无法依据合作单位的信用情况为项目决策提供可行的信息支持和参考数据。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建筑工程合同不仅是关于项目的法律文书,更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依据和法律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应意识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合同条款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可预见的风险要素提前进行应对和处理,避免因建筑合同的条款漏洞给项目带来风险和损失。
由于我国的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够完善。所以,对于建筑行业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市场管理中的不足,尤其是在项目风险管理实践中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滞后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符合建筑行业发展实际的、与时俱进的政策法规,引导企业构建和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明晰工程保险的细则及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打造符合我国当下国情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际的工程保险制度。
建筑企业及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要性,定期组织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构建科学的、全员化的风险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将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渗透至项目的各个环节,在意识层面实现对风险的重视和管理。与此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应深入研究和掌握项目各个环节的预期风险,及时掌握应对的风险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保证在项目面对纠纷及风险时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及时妥善的进行风险应对和处理,保障项目的平稳顺利开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建筑工程项目巨大风险的挑战之下,建筑企业应及时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风险防控体系,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业内先进风控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内部及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控。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工程施工图纸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视,结合项目实际和参照项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在项目实施之前达成对风险和分歧的意见统一,尽量避免或降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图纸修改和变更的问题。最后,建筑企业及项目管理者应做好项目建设进度、成本支出、项目质量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对项目各环节的可预期风险进行严格管控,尽最大努力降低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在市场化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下,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因此,建筑企业应以市场为依托,在加强自身信息化改革的基础之上,打造高精专的人才团队,推动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只有打通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发展路径,形成人力、物力和信息的规模效用,企业才会实现实质的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一方面应加强对市场波动和信息的关注,及时根据市场价格和供需变化,进行经营决策和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及时关注政策和行业发展走向,学习和掌握新兴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准,在全方位的发展布局之下,有效规避和把控各类风险,实现经营规模、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不仅帮助项目有效规避和把控可预期风险,对项目质量、成本支出、施工进度乃至未来项目价值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样意义深远。因此,建筑企业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市场发展规律及行业先进经验,构建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项目合同、设计图纸及各个环节的风险把控,切实提高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