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芬芳
(安徽省公路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公路工程施工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地区交通事业发展,就目前来看,部分建设企业没有对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导致路面开裂、唧泥等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到道路行车安全。为从根本上提升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水平,需要加强路面各重点施工环节,如摊铺、压实等质量管控力度,保障沥青路面施工稳定有序开展。与其他路面结构相符,沥青路面粘接力强、混合量强度与稳定性较高,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的应用范围更大。
沥青混凝土路面需要采用质量优质的沥青材料与矿粉材料,内部粘结力极大,能够切实提升路面结构强度,使路面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行车荷载。但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应用期间,由于自身的拉应变值小,因此会产生不规则裂缝,对基层的要求更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通常被应用在一、二级公路路面结构中,需要对该路面施工这样进行严格管控。
相较于其他理清不变结构而言,热拌沥青碎石路面的温度稳定性更高,能够抵御高温或低温环境。该路面行车期间产生的裂缝较少,路面实际摩擦力大,可切实保障行车安全。同时,热拌沥青碎石路面对施工材料的要求不高,实际建设与后期维护成本低,应用期间的综合效益较为显著。
沥青灌入式路面主要是依据石料之间的相互嵌挤作用,使路面结构形成统一整体。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需要经过2~3周成型期。在受到行车重力影响下,沥青材料与石料充分融合起来,在夏季也不会出现推移、拥包问题。现阶段灌入式沥青路面多应用在二或三级公路上,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机层。
在选择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材料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循技术可行性与经济适用性原则,保障材料质量与成本[1]。具体而言,物资管控部门需要在施工材料运输至指定材料场地时,对材料相对均匀度、含水指标等进行严格管控。试验部门也需加大施工材料检测力度,防止沥青路面材料质量不合格问题出现。
沥青路面混合料配合比可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结构后期使用寿命,需要在施工前进行严格设计管控。具体来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需要明确混合料内各类原材料种类、矿料级配、沥青用量等,严格依照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公路工程施工颁布的技术规范,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案。
采用马歇尔稳定检测方式,确定混合料原材料性能、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大致范围。严格检测沥青混合料试件的体积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物理指标,使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能够基本符合公路工程建设基本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摊铺环节可直接影响到路面平整度以及承载力,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工程施工现场具体条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摊铺施工方案。在沥青路面摊铺过程中,摊铺厚度,摊铺宽度以及摊铺机械设备的选择需要依照施工设计要求决定。要求路面摊铺工作一次成型,在不得不中断摊铺作业的情况下,应当留有施工缝。在特殊部位,如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摊铺作业过程中,需要更换适宜的混合料,在机械摊铺后利用人工找补的方式保障摊铺结构质量。
不仅如此,在路面摊铺过程中,需要摊铺机设备采用自动找平方式,对摊铺厚度进行精准管控,从根本上保障摊铺质量水平。
要求在沥青混合料摊铺期间应当控制摊铺温度。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中的探索温度应不低于130℃。在施工环境气温低于15℃的情况下,需要启动摊铺机内部加热保温装置,确保摊铺温度始终处于控制范围之内。
在沥青路面处设置纵缝的主要目的为防止过高、过低温度产生热胀冷缩效应,使路面变形开裂。在纵缝施工期间,需要采用单机摊铺作业,接缝处应当采用切缝方式,确保施工缝与路中心线平行。在纵缝施工完毕后应当清扫边缘,并在纵缝处涂撒粘层沥青。
在沥青路面横缝施工期间,应当保证路面段部的平整度,将下垂于路中心线的路面结构切齐清除。注重在路面摊铺期间调整预留高度,用直尺检查接缝处摊铺层的平整度。
沥青路面压实环节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基础,后期可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以及性质,需要相关部门检查沥青路面压实环节的质量,保障沥青路面压实工作有序开展[2]。具体来说,要求压实作业需要符合压实原则,即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等。保证摊铺设备运行轮迹重叠,增强压实结构的整体性。同时,在路面压实过程中,需要依照路面施工要求控制压实速度以及压实次数,从根本上保障路面压实效果。
在沥青路面压实过程中,需要采用初压、复压、终压得顺序,要求压实过程中的参数数据应当依照沥青混合料结构、施工现场温度等因素进行管控。其中,沥青路面得出压需保障压实面平整,使路面结构质量比较好稳定效果。要求初压温度应控制在125~145℃之间。如在初压时出现推移情况,需要等温度达到设计要求范围内进行重新压实。复压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沥青混合料密实度,应当紧跟初压完成后实施,压实温度是在120~130℃之间。终压主要为消除沥青路面压实痕迹与缺陷,需要将压实温度控制在90℃左右。
就目前来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工程建设功能与交通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行车便捷,更多宽路幅、超宽路幅的道路工程投入使用,需相关施工单位应用专项管理施工技术。当前国内所使用的摊铺设备最大宽度仅为12m,但宽幅路面宽度可达16m,需要分梯队摊铺,保障路面结构整体性。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质量可直接影响到路面性能。由于部分施工单位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在材料采购期间选择质量不佳、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导致沥青路面工程总体施工质量水平始终处于有待提升阶段。
由于部分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掌握水平不高,经常会在沥青路面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离析问题,导致车辆与行人出行安全难以得到根本上保障。具体来说,在沥青路面施工期间没有做好均匀搅拌工作,搅拌力度与时间不合理,致使沥青内部骨料滑落,严重影响到了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
沥青路面施工参数主要包括摊铺厚度、松铺系数等,由于没有对此些系数进行精准管控,导致路面稳定性不佳,对路面工程整体施工效率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为防止公路工程在后期运营期间出现裂缝问题,需要在建设沥青路面过程中,保障路面结构的高温稳定性与低温稳定性。其中,高温稳定性主要就是指沥青涂层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形或电阻降低等情况,导致沥青内部粘结度下降,严重影响到路面结构整体承载力。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投入到实际运营期间,水稳定性也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导致路面出现严重的积水问题。举例而言,由于没有对沥青路面水稳定性进行严格防控,致使路面强度下降,水分渗透至沥青路面内部,使得路面结构的整体承载力下降,在受到行车荷载作用力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开裂甚至坍塌问题,严重影响到驾驶员及行人的出行安全。
为从根本上提升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水平,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做好沥青施工材料管控工作,要求施工材料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在材料拌合过程中,应当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拌和温度。检查施工原材料“三证”,防止质量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注重建立并完善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试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沥青路面施工各环节进行严格管控,获得最佳施工参数数据。
建立起严格的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机制,优化施工期间的职责。及时发现与解决工程施工期间存在的质量问题,追究施工质量问题责任人,增强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要求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机械设备运行效率。
总而言之,在开展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管理工作期间,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细致分析施工重点环节以及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问题,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确保沥青路面的各项性能符合实际设计要求。注重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活动,要求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施工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