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凯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钢筋混凝土主要以由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整合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双重特性,进而达到提高建筑强度和硬度的目的。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材料自身具有较强的抗压性,但是其缺乏足够的抗拉力,单纯使用混凝土材料不能满足施工强度要求。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便在混凝土受拉区域添加定量的钢筋,提高该建筑环节的抗拉力[1]。
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有多种材料组成,主要涉及到了钢筋、混凝土和其他添加剂,整体性能强度较强。由于此结构属于复合型材料结构,并将各种材料的性能优势集于一体,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力,增强了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够接受较大的外力作用。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性,为建筑工程的高承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他材料均具有较强的强度性能,并且可以增强以上的特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可以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除此之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具有防爆、防潮、防火等特点,可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因此,其结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固和紧凑。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材料大都来自于自然供给,原料资源丰富,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正常的材料供应,其主要材料有混凝土、钢筋、砂石等。材料的制作工序简单,并且遵循了环保节能的理念[2],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物质,对施工周边环境和人员危害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其结构性较强,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了对制作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的检测,对结构实体进行养护。做好构建后,为了保证其成型和密实度,需要对其进行立模立板。同时在钢筋捆扎过后需要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的工作。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还需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在具体的施工中,要针对结构中每一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测试,并做好对相关数据的记录。
1)安装,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模板工程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首先需要构造柱模板,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使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紧贴建筑墙面,并保证模板的相互位置的正确性,间隔1m设置两根钢管与墙体拉结并预留穿墙洞。施工人员需要确定好需要框架梁模板的尺寸大小和部分模板的形状,使用刻度精确的木方子进行配置,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在其上口使用的支撑材料便是钢筋,在模板下方使用的是满堂红实现对支撑脚手架的调节,保证结构的严谨性。在安装混凝土楼板模板前需要结合实际结构进行支架设计,了解施工所需要的尺寸和大小,采用可调节支撑脚手架进行安装,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早拆体系柱头进行安装,均可以保证安装质量,主龙骨为双钢管。
2)质量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是以上到下顺序安装模板,安装人员要控制好模板安装质量,保证模板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需要检查侧模的使用情况,便于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保证模板安装的垂直度及中心线[3],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人员还要控制钢筋混凝土梁板的起拱程度,在建筑工程中,将其跨度超过4m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合理的起拱,避免出现板底、梁底下垂等不良现象。
3)模板拆除,使用标准的拆除技术进行对模板进行拆除,首先需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在符合施工强度的前提下再进行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要避免对混凝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注意棱角位置的拆除,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1)加工与焊接,钢筋需要经过科学的加工和焊接达到标准后才能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加工工程主要涉及到对钢筋的调直、切端、弯曲,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焊接方式常用到的有电弧焊、对焊,施工人员需要结合设计要求把控好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尺寸,并且要避免钢筋发生氧化而生锈,在加工前需要检查钢筋的生锈情况并及时进行除锈。在焊接的过程中,要保证焊缝的高度控制在0.25d以上,其宽度控制在0.7d以上,在加工和焊接的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的平整度,避免产生大量的裂纹。
2)绑扎与安装,首先,施工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并详细的核对配料单和料牌,并对已加工好的钢筋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相关信息,在符合施工绑扎与安装条件下再进行后续的工作。在进行绑扎钢筋时要保证绑扎的牢固,并保证钢筋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移位现象。受力钢筋绑扎位置应当错开,在对于梁、柱箍筋的绑扎时,需要确定好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梁、柱箍筋于其的绑扎应当保持垂直,有弯钩叠合的钢筋绑扎,需要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保证钢筋绑扎的合理性,可以利用钢筋的作用力。在绑扎接头过程中,需要保证搭接中心和两端扎牢。
1)混凝土拌制,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的优劣将会影响混凝土整体材料质量的好坏,因此,在混凝土材料搅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合格的配比进行搅拌。通常情况下,使用双阶式混凝土搅拌的形式展开拌制工序。在实际的混凝土拌制的过程中,第一盘混凝土拌制首先使用水将搅拌机内部材料进行湿润处理,并结合材料的配比情况继续加水。在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各种材料的用量[4],避免放入过量的水分,导致混凝土材料的离析。投料顺序通常都是按照碎石、水泥、砂依次投进,同时加入定量的外加剂溶液。拌制2min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出料。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拌制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并将合格的材料从搅拌机箱体内倒干净。
2)浇筑与养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序中,施工人员需要将柱、梁进行两次浇筑,提高浇筑质量,通常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应该超出2m,浇筑人员需要控制好浇筑高度和速度,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情况。在对竖向结构浇筑高度需要低于3m,对于柱浇筑高度控制在0.5m以内,并且浇筑人员需要使用分层浇筑方法进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钢筋密处,浇筑人员需要对关键进行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之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为了避免混凝土发生干裂等的情况,需要定期洒水。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较为稳定和成熟,并且自身具备材料资源丰富、性能理想且成本低的特点,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且综合性较强,因此,施工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要点,提高施工质量,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