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逸群
在美术课堂上,临摹、写生、创作、绘画技能的训练,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还要依托美术活动,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力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美术实践中,注重想象力培养,要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创作空间,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意识,从美术创造中获得综合素养。
想象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自主的想象活动,需要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美术想象环境,促进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维。想象力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学生生活、体验基础上。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引领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去激发灵感,应用到美术创作活动中。
如在“七彩生活”美术课堂,对色彩的认识与体验,我们在课堂上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及颜色。五颜六色的童装,七彩的卡车喷涂,动物园、游乐场各类涂满色彩的玩具等。这些物品中的色彩,学生较为熟悉,更易领会。由此,我们让学生自己拿起画笔,去描绘自己熟悉的物品及其色彩。有的学生描绘爸爸的手机壳,有的学生描绘动物抱枕,有的学生将自己的积木玩具进行涂色等。从这些涂色体验中,加深了学生对不同颜色的理解,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要给予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
在“我造的小房子”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想象未来的房子,去表现多彩的生活。不同房子,从功能上进行划分,从结构上进行衔接,学生可以自主布局美观又实用的居室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改进房屋结构。教师的放手,激活了学生大胆创作的信心。每个学生都从自己的想象中,来美化自己笔下的房子。在创作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家庭生活的乐趣。
将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为学生搭建快乐、轻松、愉悦的美术氛围。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解放,更能发挥其独创性和想象力。如在画“鸟”时,对于“鸟”,有好多种,不同的鸟,其特征也有所差异。我们展现森林里不同的小鸟图片,对照这些小鸟,让学生去选择和创作自己喜欢的“鸟”。同样,在画“鱼”时,鱼也有很多种,有的鱼很漂亮,有的鱼很凶猛。通过展示海洋中不同类型的鱼,引领学生去自由创作“鱼”。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引领学生创作思维的拓展。任何想象,都需要现实生活来支撑,即便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最终还要通过美术创作来呈现出来。如生活中“拖鞋”很常见,我们以“拖鞋”制作活动为例,将学生分组,由各组讨论手工制作不同类型的拖鞋。如利用折纸方式,来制作纸拖鞋;利用橡皮泥,来制作泥拖鞋;利用彩笔,来画出拖鞋,再利用剪刀将之剪下来,粘贴成拖鞋模型。不同小组在“拖鞋”制作活动中,通过讨论、创作、展示、交流与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双手创造出来,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
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实践中,需要融入多样活动。教师要关注美术与想象力的关系,将课堂活动与学生的想象、创造结合起来。比如“画仙人掌”,观察同样的仙人掌,不同学生对仙人掌的理解不同,所画出的仙人掌结构形态也各异。针对学生不同的作品,我们要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实际,切合“最近发展区”,来延伸美术创作活动,推动学生发展想象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固定的教法,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绘画。看着老师的示范作品,照样填涂相应的颜色,画出固定的形状。这种教法,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有的学生认为,“圆”形只能代表一个球,却想象不到可以是“太阳”,可以是“月亮”,还可以是“车轮”“饼干”等等。
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求,了解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从创作中去收获满足。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避免循规蹈矩地设定框架,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情感的启发,指引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融入独特的理解与想法。如画“美丽的花园”时,对于“花园”里有什么?每个学生的答案并不相同。我们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百花盛开的花园,让学生扮演一只“小蜜蜂”,去观察花园里的花朵,去描绘自己看到了哪些花?去勾勒美丽的花园景象。同样,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还要关注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将不同的理解展开沟通,在思想碰撞中迸发想象力。
总之,小学美术想象力的培养,要立足学情,丰富学生美术创作素材,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体会、多想象,赞美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同时,要借助作品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对不同作品展开鉴赏,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在欣赏、合作中提高美术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