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艳艳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 浙江 台州 317300)
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一定要侧重对小学生阅读思维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了解文章的具体结构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教师也要充分利用阅读素材,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小学生积累阅读经验、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思维转换,从而真正叩响“悦”读之门,利用文字打开全新世界的大门,在阅读中拓宽视野、积累素材,实现文化底蕴的沉淀。
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小学生讲解文章的具体结构,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让小学生建立起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多程序化的介绍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学生往往一听而过,并不会有深刻印象。与此同时,教师的讲解也大多围绕课文进行,无法为学生进行有效扩展,学生所涉及的知识层面相对较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以此为基础主动对课外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拓宽阅读视野,帮助小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真正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师在讲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入本节课堂: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快的百米纪录是谁创造的吗?他的最快速度是多少?你们知道汽车的最大时速吗?你认为是猎豹的速度快还是游隼的速度快呢?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极大的吸引同学们对本节课的阅读热情,进而提高他们对课文的探索欲望,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课文中一探究竟:到底谁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只有基于兴趣的学习才可以充分发挥出学习的最大价值。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需要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大胆陈述自身见解,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阅读。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记忆力相对短暂,如果不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那么小学生就很容易将知识遗忘。在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为了巩固学习内容,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利用习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满足核心思想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效果也并不明显。这也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完成文化素养的沉淀。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培养小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思维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在过程中不断渗透对小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形成与作者思维之间的碰撞,从而不断加深阅读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语文阅读存在一定情境,语文思维的形成也大多是通过对文字的解读来建立的,并且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思维更加感性,用语言来讲解语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这篇古文时,文章讲的是车胤以萤火虫为光,孙康以雪为烛,夜以继日刻苦读书的故事。教师在讲解这篇古文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让同学们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努力搜索,自己学过的文章有哪些可以与之遥相呼应?例如周恩来先生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先生的《早》,冰心先生的《忆读书》等,利用相同主题的文章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语文阅读思维体系,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归纳总结,从而在今后阅读同一类型的文章作品时,可以快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用文字与作者跨时空交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言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内容,语言又因为自身具有的感情色彩使得文章富有一定情感渲染,教师就需要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理解文字所描绘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利用文章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会,真正在阅读中感受到满足与快乐。
综上所述,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扎实小学生的文化基础与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是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教材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小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感悟,用文字作为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主动探索世界、探索生活,从而不断拓宽视野、沉淀文化底蕴,真正成为胸有丘壑、心有庭树的儒雅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