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学工具箱,上好朴素语文课

2021-11-21 22:24胡佳俊
读与写 2021年34期
关键词:工具箱预设课文

胡佳俊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景博学校 宁夏 银川 750000)

每一位刚刚走上教师的岗位的年轻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上公开课。如何上好一节课,设计出这节课的亮点,通常是新教师的痛点。最初的我也是一样,在备课时把心思都放在了求新、求异、求亮点上,却忽视了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

当我去听了一位教师教学的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夏天里的成长》教师通过“作者写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为什么一点儿都不觉得凌乱呢?”这个问题引导阅读,学生先说说文章的中心意思,再按照植物、动物、山河大地的顺序,由万物生长写到人的生长。教师没有运用一般的小组合作填写表格的方式教学,而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批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利用思维导图反映课文的内在逻辑。教师与学生边说边画,没有苦苦追问、没有合作探讨,而是用最直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由“夏天里的成长”迁移到“冬天里的成长”“岩缝里的成长”等。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例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应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应该有沉下去解读文本的勇气和从文本中飞出来的力量。备课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浅思考、不注重课堂的细节无法真正提高课堂的质量。后来备课及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减少运用平俗花哨的手法来渲染课堂,更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但备到具体的某一课时还是会出现困惑,怎样的设计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碎问碎答的情况,也极容易就课文来教课文。知道了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解决,这一度让我感到很沮丧。

1.基础工具“读”的用法

直到我阅读了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我发现每一位优秀教师如果要达到教学目的,就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工具箱。这个工具箱并不仅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多的来自教师本身——教师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工具箱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以读为例,平时我们处理朗读时多为自由读、听读、分角色读,或者为朗读贴上初读、品读、配乐读等看似精美的标签,却只贴标签,不问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归根结底是我们觉得只要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标签就是精美的。而到底怎么品读,品读到什么程度,针对不同的课文用什么方式朗读更有效,有时我们也说不清楚。而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时则是这样去处理的:先让学生去朗读,当学生朗读得不到位时教师及时范读,但并不急着让学生去评价,而是让学生边观察老师的表情边听,找出老师与刚才那位同学朗读时有何不同。学生认真思考后从停顿、语音、语调、感情、表情等方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不能准确表达时教师会及时补充、纠正。最后于老师让大家试着再朗读一遍,最后请同学上台进行表情朗读。表情朗读结束后,并未将朗读局限于表面,又通过默读让学生静心读书、有效批注。当学生没有朗读出文章的味道时,教师有时不需要过多地分析技巧,也不一定要借助录音,最好能够拿起课本投入地去朗读。我在上中学时,有一位男老师来班级送课,他执教的时余光中的《乡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时他先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指名朗读。诗歌的内容很简单,也没有生僻字,好几位同学都读得很流利,但中学生对乡愁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都读得没有什么味道。从老师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朗读他并不满意。每当这时老师都会让我们标出重音和节奏,讲解朗读技巧。但这位老师却拿起了课本范读起来。他读得特别投入,情感很浓厚,虽然普通话不是很标准,鼻音也很重,却如同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当老师范读结束后,我们都不约而同的拿起课本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感情地去朗读。因此,当教师的朗读唤起学生的热情后,他们会在教师范读后迫不及待地投入文字中,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学生的各种感官被调动,热情被唤醒,他们沉浸在书本中,贴近文字,才能感受到在作者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感情。尽管没有任何文雅的标签,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所在。这才是教师真正要学习的内容。和两位老师相比,我们的朗读课很多时候不够高效,总是追求书声琅琅的教学效果,而这种朗读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有时却给了学生偷懒、走神的机会。只有教师将其自带的教学工具用到了自己的教学生命中,才必将唤醒年轻教师努力丰富自己教学工具箱的心。

2.教学工具箱中“评”的重要性

如果说“听、说、读、写”是教师工具箱的基本工具,那“评”则是“顶梁柱”。评的准确、到位、评的恰到好处对年轻教师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自从使用激励性评价以来,语文课堂上就很少见到教师对学生说“不”,似乎激励性评价就不能说“不”。在我初上讲台时对于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也缺少说不的勇气与信心。当我在执教《新型玻璃》时提出: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都有哪些?学生回答:这一课写了五种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当时想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自己的语言,但是想到这个回答是正确的,课本上介绍的也是这五种便表扬学生说:“你的回答真准确。”后来在评课过程中,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向我指出: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我们对答案的要求不仅仅是正确,如果老师当时先肯定学生答案是正确的、清晰有条理,再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再提炼一下自己的语言并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相信他能够学会用上“分别是”这三个字。此时教师再表扬学生他的回答不仅清晰有条理而且‘分别是’这三个字用的非常妙。这样既鼓励了这个学生也为其他学生以后的回答指名了方法。听了这位老师建议我觉得恍然大悟:评价语要真实、真诚,该夸则夸,既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美,也不要为了夸学生而失去真实性,失去向学生说“不”的勇气。闫学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就指导我们如何向学生大胆说“不”。例如:当闫老师问道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时,学生回答“托物言志”。如果当时是我来执教通常会反问一句“这是托物言志吗?”或者问“还有其他答案吗?”试图通过反问来寻找下一个正确的答案。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之所以会答错,是因为他对“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区别混淆不清。闫老师直接给出托物言志的用法:“托物言志是托某个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例如我们学过的《种子的力量》和《白杨礼赞》中写种子的力量和白杨树的精神,重在表达自己的志向,但这篇课文中写动物、植物的快乐,是重在表达自己的志向还是表达自己的心情呢?”这一次学生快速地做出了回答。所以,课堂上不仅要给出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都要基于学生基础,不可泛泛而谈。遇到问题,直面问题,抓住“所答”与“应答”之间的联系,不能给学生一个模糊的答案。课堂评价既要落到实处,还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师“评”的能力也与课堂生成、预设息息相关。而很多教师会忽视自己一点:课堂上生成和预设同样重要,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去进行具体评价,不是泛泛而谈。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设不同时,我们往往会被预设“绑架”。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上课伊始,老师通常会让学生读课题并提出问题,当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而这些疑问与教师预设不同,为避免影响整堂课的进度,教师并未以学生的疑问为起点,调整自己的预设为学生答疑解惑,而是肯定学生很会学生能提出不少问题,就把学生引入了自己预设好的字词学习环节。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将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找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再顺势将课堂引导到自己预设的内容上来。课堂教学是互动生成的形成,预设体现了教师尊重文本,而生成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预设是有计划的、封闭的,生成却是动态的、开放的。我们不应被预设“绑架”,可以带着预设走进课堂,面对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顺序,肯定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这样的课堂也才能够体现教师“评”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教学的基础工具又是重要工具。

3.丰富又规范的教师评价语

教师的评价语也要根据课堂生成不断变化,评价语要丰富、要规范。面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说的真好”等笼统的语句评价学生的回答。不妨将“你真棒”改为“你能读准这些词语的读音,你真棒”“你能够借助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你真聪明”“你能根据上文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你说的真好。”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具体说明你说的好在哪里、棒在哪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知道如何去做,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评价语不能只是起到判断对错的作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学生特别积极主动,可他在回答问题时,却没有条理回答的内容较繁杂,听的学生渐渐没有了耐心。教师有时候不等学生说完就打断了学生,把自己课堂预设的内容一股脑倒出来,看起来是教师帮助学生归纳了答案,但学生没有学到归纳答案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依旧不知道如何去回答,也有可能下次再回答问题时就不愿意举手,久而久之,班级的学习气氛越来越冷清,学生没有掌握归纳答案的方法即使心中有答案,想到老师也不一定有耐心听下去就不会举手了。后来听了一位教师讲授的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刷子李》当一位学生把自己在课前查阅到的作者的相关情况全部陈述出来时,教师这样评价:这位同学从作者的姓名、籍贯、生活经历、相关作品等四个方面向大家做了介绍,说明他的课前预习很扎实,所以才能介绍的很全面。我们会发现解决这种问题并不难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将这些庞杂的内容进行巧妙地梳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就会得到提高,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就知道如何有条理的进行表达,其他学生也知道应从哪些方面更有条理的回答。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语言进课堂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有时教师为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这个小组的介绍有些凡尔赛”“大家学习文言文不要有抵触情绪,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盘他。”或者中文夹杂着英语单词:“你们觉得这样OK吗?”“同学们一定要hold住哦”可课堂不是自媒体,课堂上的语言一定要指向清晰明了,避免娱乐化的语言进入课堂,不为博得学生一笑而随意引入时髦词汇或者方言。语文教师一定要规范课堂用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到准确、规范的语言。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要想上好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并不一定需要采用“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或“新鲜”的课堂组织形式。只要潜下心来用好“听、说、读、写、评”这些基本的教学工具,也可以教给学生很多有用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品词析句;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给学生怎样阅读,教给学生作文怎么修改和润色。这样的语文课才能上的真实、扎实、丰实。

猜你喜欢
工具箱预设课文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背课文的小偷
会“叫”的工具箱和工具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端午节的来历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背课文
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优化设计
浅析预设的应用
爸爸的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