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伟
(福建省武夷山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众所周知,语文作业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由于该科目自身的特性,布置的作业“千篇一律”,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逐渐被磨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随着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变革,给学生“减负”,还孩子“童年”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并且随着作业设计引发的负面问题多次出现在网络头条中,这些情况使得作业设计这一内容逐渐被重视起来。综合实践可以看出,作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加重,家长不满声音此起彼伏。如何能够将语文作业设计与学生学习更好的融和,让孩子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快乐的学习是目前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难点。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结合学生具体水平优化实践应用,从而保障语文作业发挥其真正的效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又能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休息时间。
1.1 作业设计“形式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初心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巩固很加强所学内容,长期坚持认真完成作业,学生对各项知识的掌握效率能够被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过于形式化,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目标,直接布置作业,其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都失去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1]。或者部分教师多是依赖配套练习册或者课本自带的课后练习题,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后作业,对学生的思维扩展和眼界扩宽帮助不大。
1.2 作业设计缺乏多样性。在实际的语文作业设计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完善时,设计的作业形式较为单调,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多是抄写文字和词语,中年级阶段以诗词抄写或者背诵为主,高年级阶段以配套练习和背诵为主,缺乏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学生长期面对此种类型的作业,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长时间利用此种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渐被弱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培养的有效性会逐渐被降低[2]。
1.3 作业设计缺乏时效性。作业设计缺乏时效性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具体表现为设计趋向于课本内容,很多内容直接在书本上就可以找到。这样的作业设计难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长期在这样的作业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固化,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多采用死记硬背或者生硬套用的形式,难以发挥作业的有效性,并且教师布置一些需要自主思考和研究分析的作业,学生会出现恐学心理[3]。造成此现象的原因还是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有着很大的联系,部分教师长期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熏陶,缺乏创新意识,对语文作业的设计研究还集中在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中,多会出现缺乏时效性的问题存在。
1.4 作业设计答案绝对化。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多会忽略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水平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布置作业过于“笼统”[4]。并且在布置中,常常会忽略答案的设计,答案的要求标准化、绝对化,使得学生的思维被“禁锢”。长期在这样的作业影响下,学生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死板”的不良印象,而且很多学生拘泥于这一方面,家长和教师都将学生的思想限制到某一个框架中,使得学生经常会采用多做题、多刷题的形式提升学习效率。这样的作业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带来较重的学习负担,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2.1 丰富小学语文作业形式。为保障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满足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丰富作业内容的形式,学生在完成不同形式的作业时,能够培养和提升相应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此阶段的学生思维和身体都处于发育阶段,相较于其他时期,此时期的学生思维更加跳脱,并且思维纯正。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突破以往的束缚,减少形式化的作业,革新作业完成形式,例如低年级阶段学生可以种植花草,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中年级与父母共同完成成语接龙,并将接龙过程拍摄并记录下来;高年级学生选取自身感兴趣的图片,即兴创作。第二天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性鼓励、表扬,提升学生的创作激情[5]。
2.2 保障作业形式与时俱进。在以往作业设计中,缺乏时效性的作业会影响学生的思维,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中,教师应当要保障作业形式与时俱进,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培养和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建设。例如教师革新作业的布置形式,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巩固和加强所学知识,并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课文《山行》中写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依据诗句的含义画出想象中的枫林[6]。这样的作业形式既可以激发出部分学生的艺术潜能,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深化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诗词的了解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2.3 作业设计重视自主探究。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作业教学的重点,以往的作业形式反而会使得学生的自主性被限制,难以融入到学习中。基于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的基础情况了解清楚,作业的设计依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既做到分层指导,还要以学生为主。同时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融入进来,选择具体的形式,教师负责指导和评价,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保障不同程度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继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当然,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注重作业时间的合理性,与其他学科统筹设计。如低年级学生以课外读物阅读为主,中、高年级学生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从而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4 作业结果追求开放灵活。在作业设计创新时,教师要时刻明确作业的设计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必须要打破以往教育观念对教师产生的限制。针对部分不能出现第二答案的题目尽量数量要少,尽可能设计能够发挥学生思维的题目,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同时教师的总结对学生作业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评价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答案多元化评价,评价标准不能以对错衡量,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质量和态度,丰富评价用语,保障学生作业完成的激情。
3.1 融入语文阅读作业,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小学时期的语文重点在于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所以在创新作业的形式中加强语文阅读作业的融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简单来说,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布置作业中应当融入这一形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举个例子,在学习《望庐山瀑布》后,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现代化设施搜索作者李白,通过视频简介或者图片介绍等方式加强对作者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和阅读作者其他的诗集,从中发现作者写作的风格以及思想主旨。同时还可以背诵作者的相关诗集,积累知识,便于后期的学习和写作。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数量不断增加,很明显地学习效率和作业完成的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7]。
3.2 注重联合实际生活,加强学生语言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回归生活,让生活更具多彩性,设计中注重挖掘生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进而更好地融入其中,体会生活和“学习”中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后,我问学生:学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触?作为孩子你们要怎样报答父母?学生积极发言。然后我布置家庭作业,如写一篇感谢妈妈和爸爸的短文,回家后给爸爸妈妈洗脚或者做利所能力的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作者的思想了解更加清晰,并且写作过程中的感情真挚,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3 结合肢体表演艺术,完善作业开发体系。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动手以及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期间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意识和技能。当然,在开发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的出发点。例如在学习完《琥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了解和记录琥珀形成的过程,能够发挥自身的“脑力和动手能力”自主制作一个琥珀[8]。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了解和收集相关的知识,该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也更加积极,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总的来说,语文作业的设计形式会对实际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对设计形式创新,了解应用到实际中产生的具体效果,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时间设计,不能影响学生的睡眠时间,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