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平
(三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00)
潜水,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指的就是潜藏在水中。潜入水中,神游海底,潜水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由来已久,但作为一种休闲体育旅游活动形式,发展的时间不长。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提升,以休闲为目的的潜水活动才开始出现[1]。休闲潜水运动,指的就是一些以水下观光、休闲健身、娱乐为目的的潜水活动,是一种集游泳与潜水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将休闲潜水运动分为2类:浮潜、水肺潜水。
作为一种水下休闲体育活动形式,休闲潜水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具体来讲,其所具有的健身、健心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作为一种水下运动项目,参与这项运动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与大部分水中运动项目一样,对于提高及改善运动者的心肺功能具有积极意义;第二,在水环境中进行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以增强人体的代谢能力及免疫力;第三,潜水者可以通过潜入海底,看到奇妙的、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开拓了眼界,也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能使人心情舒畅,获得一种满足感[2]。
现如今,随着沿海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休闲潜水也作为一种休闲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发展起来了,已成为海滨旅游必体验的项目之一,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995年3月,中国国际潜水俱乐部在广东湛江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的第一家潜水俱乐部,这一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休闲潜水运动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如今,全国各地众多地方都设有潜水俱乐部,但海南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我国休闲潜水旅游产业发展最好的省份,三亚更是成为全球范围内接待休闲潜水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其也被认可为南太平洋最适合潜水的地方之一[3]。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珊瑚种类110余种,浮游植物也多达130余种,再加之鱼类、甲壳动物等海洋物种十分丰富,能让潜水体验者欣赏到异彩缤纷的海洋世界。据三亚潜水教练员介绍,三亚的休闲旅游潜水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为低价旅游团潜水,这类潜水通常是导游以低价吸引游客潜水,规范性较差,体验性较差,主要取决于教练员的好坏;第二类为景区的潜水,这类方式的潜水体验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所找的景区管理的好坏及景区的自然环境;第三类为潜水俱乐部,潜水俱乐部通常都会提供潜水培训,以专业、高品质的服务来吸引游客,旅游和学习融合在一起,当然费用相对也较高,体验性在三者中最佳。
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之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休闲潜水运动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据中国北京国际潜水及海岛度假博览会(简称CIDE)给出的数据显示,仅2015年,我国体验潜水业务收入就高达21.33亿元。除了海南三亚、广西涠洲岛、深圳、珠海、湛江等地能够提供海洋休闲潜水服务之外,浙江的千岛湖、昆明的抚仙湖等地也能够体验潜水[4]。近些年来,许多城市的海洋馆还能够提供室内休闲潜水服务。
综上分析可见,在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随着休闲潜水产业的标准化、正规化发展,休闲潜水也会不断推动休闲潜水旅游产业的发展。当然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只要认识这些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制定应对措施,必然能够让这项融合了休闲、健身、娱乐、观光为一体的蓝色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5]。
休闲潜水旅游自然是与旅游相结合的,如果是旅行社组织的潜水活动,其休闲潜水费用通常也是与旅费相捆绑的。因此,在休闲潜水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旅游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那便是强制游客消费、相关服务人员态度恶劣、游客的权益受损等。就以海南三亚的休闲潜水现状来看,存在由于缺乏完善、规范的管理而出现的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6]。以“三亚潜水投诉”为关键词在百度进行搜索,便能搜索出诸多信息,如三亚潜水黑幕、三亚蜈支洲岛潜水屡被投拆、游客投诉大东海潜水点乱收费,回应将加大管理力度等。这些消费者投诉的原因主要是三亚相关部门对潜水行业缺乏完善、规范的管理,使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感觉受到欺骗、没有获得良好的潜水体验,这便严重影响了三亚休闲潜水旅游产业的发展。
休闲潜水作为一项水中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湖海内的环境变幻莫测,首先是休闲潜水的相关设备器材若没有及时检修与更新,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其次是潜水教练是否持有潜水从业人员资质,关于经营高危险性行业的规定中就明确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也就是国家体育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潜水)证书,如果从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就是非法潜水。上岗前是否经过专业培训,休闲潜水危险性除了硬件器材的原因更多的意外事故还是人为因素。没有按照休闲潜水流程操作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下潜过快来不及平衡耳压、上升过快、休闲潜水过程憋气等。因此,在进行此项运动之前,必须要做好安全保障,但是当前许多休闲潜水经营人员往往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潜水的安全保障。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休闲潜水旅游市场,但由于对相关产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这样自然会打击消费者的参与热情[7]。
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各项旅游行业中都会涉及环境保护问题,休闲潜水旅游也不例外。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现在正处于休闲潜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在休闲潜水旅游推广过程中,忽略了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甚至放任“野蛮潜水”现象的发生。在潜水过程中,有的体验者会在海底摘取一小块珊瑚作为自己潜水体验的“纪念品”;有的会去触碰海底生物[8]。诸如此类现象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现在开发的诸如水中狩猎、水下拍照、海底漫步等项目,更是会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珊瑚礁生态环境是否良好决定游客能否清晰看到奇妙的、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严重影响着游客的休闲潜水的体验感。海南部分地区,由于休闲潜水旅游的过分开发,加之管理不合理,出现了珊瑚礁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休闲潜水,作为一种水中运动项目,对运动环境的要求较高,既需要有良好的水质环境、也需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9]。因此,在我国适宜潜水的地区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南方湖海资源优越的地区,发展最好的当属海南三亚、西湖群岛、浙江千岛湖等地。虽然说北方沿海城市北戴河、威海、青岛等地近些年休闲潜水旅游也发展较好,但这些地区受气候的限制,只有在夏季气温适宜的时候才可以潜水。而且我国开发的休闲潜水旅游项目种类较少,各地区所开展的项目也几乎一样,消费者得不到新奇的体验,自然也就影响了参与热情。
管理的不规范已经成为我国休闲潜水旅游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要想推进我国休闲潜水旅游更快、更好发展,就必须规范对休闲潜水旅游行业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及管理条例,以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潜水旅游市场环境。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休闲潜水参与者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力度;第二,注重对相关从业人员及消费者的素质教育,使大家能够自觉地遵守并维护市场秩序;第三,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并妥善解决,加强对行业中的不合法现象的综合治理。总之,应该提高重视、加强管理,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休闲潜水旅游作为一种水上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更应该重视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审核休闲潜水旅游公司。以海南省为例,为了规范海南省休闲潜水旅游市场,2016年1月1日海南省实施了《海南省潜水经营管理办法》,对申请潜水经营的企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这对规范海南省潜水旅游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监督作用,但仍存在着监管漏洞,需要加强管理[10]。第二,加强对潜水危险性的宣传,让游客能够自觉地选择正规潜水公司进行潜水,切不可图便宜而在没有安全保障的“黑潜水点”进行潜水。第三,制定相关服务标准,降低安全隐患。例如,三亚市实施的《三亚市潜水旅游服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一名教练只能带潜一名学员,潜水体验深度不得超过10m,一次潜水体验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并且《标准》还要求休闲潜水企业在潜水前须对游客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潜水体验者掌握必须的紧急措施,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以期减少休闲潜水旅游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也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及游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条例,并且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去宣传、教育,以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潜水俱乐部在对游客进行潜水知识的培训时,应该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告知并监督游客在潜水的过程当中不能“野蛮潜水”,应做一个文明的潜水者,同时潜水俱乐部的潜水教练也应是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执行者。
休闲潜水对环境、气候等条件要求较高,适合开展休闲潜水项目的旅游景点必须满足多个条件,需有深水的环境,且水下能见度高、观赏性强、安全性高,同时还要有适宜的水温,这些条件都能满足的地方不多。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他们通过修建室内潜水馆、海洋馆的形式开展休闲潜水体验服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管理经营不善会给企业带来亏损。因此,在开发休闲潜水旅游景点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利用江河、湖泊等较好的自然资源,这类资源的开发投资相对较低,且更受游客的喜爱。例如,浙江千岛湖经过合理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休闲潜水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千岛湖湖水清澈,天气晴朗时水中能见度最高可达12m,且湖中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能够满足游客潜水与水中观赏的双重需求,完全可以开发这类湖泊资源,让潜水能够更贴近普通大众。此外,在休闲潜水体验项目的开发上,也应该以游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一些诸如水中摄影、水中探险等项目,以提升用户的旅游体验。
综上可见,休闲潜水作为一项新兴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丰富,对于开发休闲潜水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我国休闲潜水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