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农村残疾人群体碍于当地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身体残疾、经济窘迫等现实影响,无法与常人一样充分享受到体育事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由此导致农村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为彰显社会公平,山东省积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同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将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投入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帮助农村地区找齐公共体育服务短板。并按照《全面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的“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相关意见要求[1],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全面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接口规范》《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山东省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工作。因此,山东省农村残疾人能够在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辅助下,充分体验到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感受到省政府一心为民的执政态度。
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的优势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化平台拥有强大的包容性,可以在突破个体差异的同时,使广大农村地区的残疾人与城市残疾人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公共体育服务,通过平台成员注册的形式,参与平台话题讨论、体育活动指导、交友互动、心理疏导等;二是信息化平台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全省乃至全国优质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聚集,为农村残疾人用户提供面对面的公共体育服务,在弥补当地公共体育资源不足、类型不全的情况下,使残疾人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平台上,农村残疾人不仅可以对各类体育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浏览、订阅,还可以通过平台上互动端口向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方进行咨询。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城乡地区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加之城市强大的资源吸引力,使得近年来城市建设规模呈现出急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在此种情况下,城市无论是在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方面,还是在整体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地区[2]。加之农村残疾人分布零散且总体数量偏高的现实情况,导致农村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问题突出。要想确保农村地区每一位残疾人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就需要各地政府投入巨大的资金支持乡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建设。然而在城镇化发展的今天,摆在农村面前的不仅是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有产业发展不均衡、教育事业落后、农民增收等问题。因此,当前大多数地区无法为农村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3]。
在此背景下,山东省要想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加快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就需要依托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扶贫、人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体育扶贫,依托多方协作效应的发挥[4],积极筹建山东省农村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将山东省乃至全国优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在平台上进行汇总、共享,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满足农村残疾人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缓解农村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引起的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问题。借助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中的意见反馈模块,对广大农村地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汇总,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山省东各农村地区开展个性化、差异化体育扶贫,进而达到精准扶贫的要求。
2015年,山东省体育产业产出总值就已经达到1980.79亿,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6000亿目标。山东省形成了集体育场馆服务、培训教育、竞赛表演、贸易销售、中介服务、健身休闲、用品制造等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调查显示,2017年山东省体育场馆超11万个,健身站点约6万个,登记在册的社会性体育组织达5525个,同时建成了约569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有22.8万人获得了专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在山东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山东省残疾人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于2020年5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系统涉及全省570万残疾人,在简化使用流程的同时,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查询服务。这些都为农村残疾人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导下,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民、农业发展问题,不断加大社会优质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并针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性政策,为农村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2016年,山东省就积极响应党中央政府发布的《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不仅结合山东省农村残疾人的分布特点,建立了网格化公共服务体系,更将农村残疾人康复设施布设作为日后工作的主要目标。2020年12月,山东省首个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正式发布,其中《城镇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规范》对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等进行了明确;《城镇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规范》则从人员规范的角度,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包括康复训练、文体娱乐、心理支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丰富而全面的残疾人相关信息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核心内容,能够为后续各项服务项目的制定、活动的组织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为此,山东省需要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积极构建残疾人体育服务大数据库,将残疾人居住地址、残疾状况、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中,并邀请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运动专家、医护人员等根据上述信息,就不同类型残疾人个性化的运动指导方案进行商讨、制订,并以此为基础在平台上开设残疾人运动处方模块。配合智能运动穿戴装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使平台可以结合残疾人大数据信息及日常运动数据收集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推送体育运动规划、服务信息、体育新闻、赛事活动等内容。同时,还要保障残疾人操作页面内容的通俗、精简,更新及时,确保每一名农村残疾人都能够顺利理解和应用平台中的内容[5]。
农村残疾人总量多且零散分布,要想对其开展统一的线下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一定难度。为保障每一名农村残疾人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需要积极构建体育服务预约管理通道,拉近农村残疾人与专业体育健身指导人士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身体特点进行科学的锻炼。为此,可以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建立政府与社会多维协作方式,在理清各方权责细节的同时,明确各方地位[6]。在多方的共同作用下,搭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预约管理通道,通过微信群链接、在线订课等手段,使农村残疾人获取教练专业的指导意见。并将自身运动信息上传到数据端,供教练查看,为其制订针对性的运动计划提供依据。
精准扶贫要求各级干部在推进农村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工作做细、做全。因此,在构建信息化平台时,可以考虑在平台上增设专业教练、医务人员在线服务培训指导模块,由此来突破空间、距离的局限,使千里之遥的农村残疾人可以享受到全国各地优秀残疾人运动指导专家在线指导帮助。为此,需要考虑到残疾人的残疾状况、身体健康程度等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设置多项选择,供残疾人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将在线培训指导以视频、音频、图片的形式展现,并加配语音识别功能,便于残疾人操作;还可以邀请专业体育运动员、健身会所、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等共同组成在线培训指导志愿小队,在平台上相应地设置专业体育运动、体育娱乐、体育康复等选择模块。这样不仅有助于残疾人体育运动需求的充分满足,在多部门的共同参与下更能够彰显社会大爱,使残疾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为其重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体育强国战略的作用下,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包括购买公共体育产品及服务、增设公共体育服务站点等,极大地满足了大众对体育健身娱乐的迫切需求。在未来的工作中,面对我国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山东省要积极调整工作方向,将公共体育服务重点转向现代信息化,通过政策的保驾护航在“互联网+体育”的作用下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应,切实保障农村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得到满足。